农技协“为农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调查研究

2016-02-13 05:33刘同山,孔祥智
中国合作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技协协会农业



农技协“为农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调查研究

近年来,农技协一方面通过“农技协+产业链”“农技协+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农技协+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方式,实现了组织形式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强调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推广需要、服务重点从产前产中向产后环节延伸、服务领域从技术推广向其他方面拓展、服务实施从单兵深入向联合作战迈进等举措,实现了服务模式转变。

刘同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主体。

孔祥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合作经济、农业政策分析。

成立于1995年11月的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协直接领导下的、由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全国从事农业农村专业技术研究、科学普及、技术推广的科技工作者、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科普社团。农技协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力量。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各类农技协110476个,覆盖粮食作物、果蔬、水产等上百个专业,个人会员1487万人。与其他服务主体相比,农技协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有多种优势:一是可以纵向连接农技人员、农业经营者,打通农技下乡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可以横向联系农业技术的提供者或采用方,实现农业技术的协作创新和技术应用的规模效应;三是可以利用特有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优势。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农技协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还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向城镇迁移、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日益普遍,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传统农户兼业经营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离农、进城”;另一方面,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其生产经营能力受到广泛关注。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必然有差别化的农业技术服务需求,传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难以满足其需要。2014年以来,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有关部署,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农服务,中国科协先后发布了《关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通过转变组织形式、转换服务模式、改善工作方法等推动农技协体制机制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

组织形式创新

随着农技协系统改革的深化,农技协的工作重心不断下移,去行政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在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一些基层农技协对传统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升级改造。按照农技协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强弱,可以将“农技协+”的组织形式创新主要归结为引领型、合作型、促进型三种。

引领型:农技协+产业链

所谓引领型,是指农技协通过资源要素的整合利用,提升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程度,进而成为产业链的信息处理中心和交易关键节点,最终形成“农技协+产业链”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中,农技协同时发挥了行业协会和交易服务平台的作用,几乎主导了有关产业的发展。显然,引领型要求农技协有良好的商业机会洞察能力和农户组织动员能力。

吉林省磐石市石嘴镇蛋鸡协会成立之后,通过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成功主导了当地蛋鸡养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做养殖大户刘喜杰的工作,让其传授蛋鸡养殖经验,并由协会会长佟人带头养殖蛋鸡3000只,迅速带动了一批农户养鸡;另一方面为有关企业、养殖户、专家、经纪人等搭建了一个技术指导、信息整合、经验交流的平台,提高了蛋鸡产业链条上的产、供、销各环节要素的协调性。目前,蛋鸡养殖已成为石嘴镇的重要产业。蛋鸡存栏量从2004年的不足万只增加到2016年的120万只,协会会员的年均纯收入达2.78万元,是全市农民平均纯收入的2倍多。

与磐石市石嘴镇蛋鸡协会带动本地区产业发展不同,北京房山区养蜂协会在提高本地养蜂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强化蜂产品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将自身的成功经验跨地区传播,帮扶、指导湖北省房县科协成立养蜂农技协,以改善当地养蜂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从而加快当地养蜂产业发展。

合作型:农技协+政府部门/金融机构

合作型农技协组织形式创新,是指农技协利用其一端接近政府部门及国有银行、另一端扎根农村的组织优势,通过与政府部门“府会合作”、与银行“银会合作”、与村委会“村会合一”等方式共同为成员和农户提供各种服务的一种行为。对政府而言,与农技协合作可以让其在村“两委”功能虚化、弱化的背景下,获得开展农村工作所急需的组织抓手;对金融机构而言,借助农技协的农村熟人网络,可以大大减少农村贷款的审核成本和坏账风险,从而提高金融支农能力;对村委会而言,有了农技协的支持,可以在农资、技术、贷款等方面获得更多便利和优惠。

甘肃省在“府会合作”方面做出了多种创新探索。2015年4月10日印发的《甘肃省科协省农牧厅关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意见》创新性地提出“各地农技协工作机构要与乡(镇)农技站合署开展工作,乡(镇)农技站加挂农技协牌子”等内容,探索出了“创新在人,生产在家,经营在社,服务在会”的平凉静宁县“四在”模式;乡镇科协、农技中心、农技协“三位一体”的靖远模式;农技站、农技协联合扶持科普服务站的凉州模式等,实现了农技协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无缝合作。同时,甘肃省还在省、市、县三级农技协联合会的基础上,组建了乡镇一级农技协联合会,从而形成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技协组织网络体系。截至2016年7月,甘肃省乡镇农技协联合会的建成率已超过50%,农技协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

吉林省梅河口市农技协下属的农业经济技术协会,借助农村三级科普志愿服务网络,与当地的农信社、农业银行、吉林银行等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在2015年8月中国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合作之后,该协会的“银会合作”得到迅速发展。其主要作用为:向会员宣传贷款政策,筛选符合贷款条件的会员,建立会员诚信分级档案,帮助会员做好贷款和偿贷过程中的工作;向银行提供会员信息和金融需求,定期向银行反馈贷款会员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偿贷能力,并配合银行实地调查;组织会员向银行缴纳风险保障金,向村镇分会负责人授信,由其为会员提供贷款担保。截至2016年6月底,协会通过“银会合作”绿色通道,协助会员获得低息贷款达4500万元,且没有发生一笔坏账。

促进型:农技协+合作社/涉农企业

很多基层农技协并不具有引领产业发展所要求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也不具备合作型农技协所需要的强大的政府部门、商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因此,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一些地方的农技协越来越多地融入其中,形成了“农技协+合作社/涉农企业”的组织形式,通过为后者提供各项实用技术、促其更好发展,来实现其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功能。

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新品种协会是在玉米合作社的基础上2012年8月成立的。协会会长(也是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坦言,合作社之所以再成立协会,除了可以争取市、县农技协的补贴外,主要是考虑到合作社作为一个集玉米、水稻种植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为一体的经济组织,成立协会可以更好地承接和推广中国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农业技术成果,从而提高合作社的经营效益。从县农技站退休下来担任合作社技术顾问的71岁的育种专家刘新民指出,农技协不是一个经营主体,而且活动经费不足,它必须依附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或者与其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辽宁省西丰县天惠沙棘协会是协会促进涉农企业经营的一个典型案例。为了更好地向种植户推广沙棘种植技术,发展沙棘加工,铁岭全鑫沙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2月)在2015年5月成立了西丰县天惠沙棘协会,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忠全兼协会会长。协会把西丰县以及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沙棘种植户都吸收为会员,组建了“沙棘种植科普群”宣传沙棘苗木培育、交流种植技术等。截至到2016年8月,协会发展会员316人,沙棘种植面积达5880亩,为公司扩大种苗销售、稳定原料来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服务模式转变

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形势变化,基层农技协创造性地发展出很多新服务模式。具体而言,农技协的服务模式创新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技术推广更加强调农业经营主体需要。至2015年底,全国承包地流转面积达4.47亿亩,占总面积的33.3%。农村土地流转提升了农业经营的规模,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针对农业经营规模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的实际情况,一些农技协改变了传统的“推广式”农业技术服务模式,采用了更具针对性、更能满足规模经营主体需求的“单点式”或“套餐式”农业技术服务。

辽宁省西丰县平岗镇蔬菜协会在副会长肖更富的带领下,近年来一直坚持“单点式”农技服务——根据周边蔬菜瓜果种植户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其提供果蔬种植、病虫害防治、大棚建造等技术。截至2016年8月,副会长肖更富言传身教培养的40多位农民技术员,活跃在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第一线,其中4人被山东、黑龙江等地聘为技术员,肖更富也因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贡献成为辽宁省“最美乡村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随机对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46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73例高血压患者经过诊断为盐敏感性高血压,为观察组,另外73例高血压患者经过诊断为非盐敏感性高血压,为对照组,所有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88例,女性者有58例,患者的年龄在44岁-80岁,平均年龄在(63.42±5.1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自2006年以来,北京市房山区农技协根据不同村庄和农户的发展需要,依托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基站,实施定制化的“科技套餐配送工程”。一方面通过组建蔬菜、林果、畜牧等专家服务组,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一整套的种养殖及相关技术服务,促其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地理学会、中医药学会、技术经济研究会等,为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和农户,提供特殊产业发展规划、卫生保健及外科护理教育、烹饪及营养配餐技能培训等服务。

二是服务重点从产前、产中向产后环节延伸。传统上,基层农技协作为一种非盈利性社会团体,主要提供产前的测土配方及农资供应、产中的病虫害和疾病防治等服务,较少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但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以及农产品“卖难”问题日益多发并广受各界关注。一些农技协开始成立联合社,将服务内容向产业链下游延展。

吉林省梅河口市的农业经济技术协会早在2009年底就组织通化、辽源等地的水稻种植合作社成立了“农技协种植联合社”,并注册了“兵味”商标,销售成员合作社按照“四统一”标准种植水稻。2013年,该农技协种植联合社销售的水稻达5000亩,每斤比市场价格高出0.7元左右,每年可以给联合社带来近百万元的收益,带动合作社农户亩均增收约160元。

辽宁省西丰县有10余家农技协通过“科普惠农产品进超市”活动实现了“农超对接”,成为辽宁兴隆大家庭百货集团、家乐福超市的采购基地。同时,协会也积极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农校对接”活动,协会会员的农产品也进入了高校食堂和商店。

三是服务领域从技术推广向其他方面拓展。一般来讲,传统的农技协服务领域主要是种植、养殖技术的推广,以及与之相关的农资或种苗提供,很少涉及成员间的资金融通和乡村治理等领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层农技协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开始将服务领域拓展到种养殖和农资之外,在农户健康生活、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基层组织治理、资金借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市房山区农技协组建地理学会、中医药学会、技术经济研究会,并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显然突破了传统农技协的服务范围。与房山区农技协努力增加为农服务的广度不同,辽宁西丰县、吉林省梅河口市等地的基层农技协,通过建立协会党委、分会党支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党员资金互助组织”或村级志愿服务站,将农技协的服务领域向金融服务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拓展,大大增强了农技协“为农服务”的深度。

四是服务实施从单兵深入向联合作战迈进。近年来,农技协主导的为农服务,日益呈现出从单兵深入向多个政府部门或社会机构联合作战迈进的良好态势。前文提到的合作型组织形式,主要强调的是与政府和国有金融机构的联合合作,进而在惠农政策、金融服务等方面共同向农户提供服务的协作模式。此外,随着越来越多机构关注“三农”问题,一些农技协开始与各类社会机构联合向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新品种协会在铁岭市农技协和科协的帮助下,成功引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向其提供实验基地,进而借助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

北京市房山区农技协通过与北京林学会、北京农业工程学会等8家学会对接,有效整合了各方面的科技资源为农户提供服务,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正是采取了集团化的联合作战,房山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基站才有了内容支撑,“科技套餐配送工程”才成了有源之水。

工作方式创新

为了统筹利用内部、外部的各种资源,做到有为进而有位,基层农技协在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转变的基础上,不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为农服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其做法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

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农技协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协会的党组织建设,不仅让协会的各项工作有了抓手,还让原本日益衰弱的农村党组织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吉林省梅河口市农技协在组织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农技协党委,每年发展10个左右的协会党员,并在村级分会建立党支部。依托村级协会党支部,2016年6月,梅河口农技协按照“负责人”管理责任制建立了第一批60个村级农技协志愿服务站,要求党员志愿者做出帮扶承诺,按照1个志愿者带动10个农户的“1+10”模式对周边农户进行帮扶带动。农技协则从贷款授信、抵押担保、农资价格优惠等方面,向村级服务站提供支持,以增强其对周边农户的吸引力。

拥有96个党员的辽宁省西丰县永得利蔬菜产业协会,成立了农技协党委(党员组织关系和组织生活都在协会),然后党员入股成立了农技协“资金互助部”,以与正规金融机构相近的利率向协会会员放贷,并要求党员在本村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不能在本村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会损害农技协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这样的党员我们协会不能要”,协会秘书长曹国良如此强调。

发挥农技协独特的为农服务网络优势。作为群众组织,与其他机构相比,农技协天然有多方面的优势:既接近政府,又扎根农村,而且还与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等有广泛的联系。因此农技协为农服务的社会网络十分通达。

磐石市石嘴镇蛋鸡协会,成立之初就由副镇长佟人担任会长,在佟人升任镇党委书记后,仍然兼协会会长(并一直坚持带头养鸡)。这对于蛋鸡产业在该镇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房山区农技协通过引入科研院所及各种社会团体,在整合多方面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基站,进而向周边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科技培训,在区域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科技素质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一些地方农技协还推进在资源和业务方面存在互补性的协会进行“会会联合”,从而提升双方的经营效益。比如养殖协会与种植协会合作,前者向后者提供有机肥;后者向前者提供玉米等饲料。

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一些农技协开始利用微信、QQ等进行交流。

房山区农技术协建立了微信群,将各理事会成员纳入到群组中,通过理事会成员,及时掌握各分协会的科技服务需求,进而提供相应的“科技服务套餐”。

辽宁省西丰县的天惠沙棘协会在QQ上组建了“沙棘种植科普群”,利用网络工具实现了协会成员的跨区域的沙棘种植技术交流。这种工作方式,降低了农技协的组织成本,打破了传统农技协会员的地域限制,可以让农技协更好地提供技术信息和其他服务。

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农技协正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并在组织形式、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上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客观地讲,随着国家农业农村支持政策的调整和中国科协、农技协系统改革的推进,基层农技协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上的问题。大部分农技协没能区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区别。随着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各方面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一些基层农技协认为受到了“冷遇”。很多政府部门和农户都误认为合作社取代了农技协,对农技协也不够重视。再加上工作经费缺乏(一些县财政紧张,人均0.3元或0.5元的科普经费难以保障),国家财政和上级部门对县级农技协的项目资金支持有限,农技协开展工作热情和能力受到打击。

二是管理上的问题。作为一种群众组织,大多数农技协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比较松散,经济利益的连接不紧密。会员与协会之间的联结纽带主要是技术服务,只有很少农技协协助金融机构向成员贷款。而且农技协还存在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组织影响力下滑等问题。个别农技协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空有其名而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发展上的问题。由于资金缺乏、政府关注较少,再加上可供借鉴的成功典型较少,一些农技协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不清晰,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改革的思路也受到束缚,转型升级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农技协发展,针对基层组织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明确农技协的发展定位。农技协是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及其他有关农业服务的社会化组织。作为一种在民政部门注册的非盈利性的社团法人,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明显区别,后者是追求组织收益最大化的合作社法人。而且,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单个的经营个体,农技协是强调资源协作的网络化组织。一般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活动主要限于产业链的上下游,且与农业企业、家庭农场是市场竞争或交易关系,农技协可以横向联系政府、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其他农业经营主体,为合作社提供专业技术、产品销路和资金融通服务,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产业资源整合和农业科技服务方面。

二是加快农技协的组织形式、服务模式和工作方式创新,强化组织内部管理。各地的经验表明,无论是引导型、合作型还是促进型,农技协都在传统农业转型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作为公益性的农技社会化推广服务组织,为了保障其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保障其活动经费。可以借鉴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做法,以政府购买农技协技术推广服务的方式,保障农技协的活动能力。当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其次,传统的农技协技术推广模式的瞄准性较低、适用性较弱,而且较少涉及金融服务、乡村治理等。现在农技协创新要结合农村人口持续外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乡村治理挑战日趋增加的社会现实,进一步加快基层农技协的组织形式、服务模式和工作方式创新,努力做到有为进而有位。最后,要完善农技协的内部管理,加快村级服务站的建设,并为服务站负责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农技协的为农服务能力。

三是统筹考虑,树立可供学习推广的农技协典型。由于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技协系统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期,不少基层农技协对下一步如何搞好协会工作存在困惑,因此必须加快总结基层农技协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尽快提出具有广泛借鉴意义和指导性的服务模式、作业方式,改变基层农技协各自摸索的局面。在选择典型农技协时,既要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程度为导向,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标准,又要兼顾农技协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中的作用,还要考虑典型模式的内部管理规范化情况与内源发展能力(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典型农技协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农技协系统的体制机制创新,让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认识到,新形势下农技协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农技协协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璧山区农技协联合会赴潼南区考察学习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酉阳县农技协联合会召开一届四次理事会
璧山区农技协联合会开展脐橙种植实用技术培训
我省取得中国农技协两项转型升级项目试点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