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民族精神的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维度研究

2016-02-13 06:08石德兴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维度民族党员

尹 吴,石德兴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基于培养民族精神的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维度研究

尹吴,石德兴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传统文化是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党员民族精神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明了当前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素质的现状,归纳了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重大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等三重维度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三重维度的构建。

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

文化作为社会发展固有的特征,具有传统性与民族性。中国的传统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是中华女儿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和精髓,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位中国人的身心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言行举止。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中华民族长期培育的结果。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底蕴深厚,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高校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重要内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的作用,是值得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反省和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党员的传统文化素质的现状

笔者对本校100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党员进行题为《大学生党员优秀文化知多少(50题)》的关于传统文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爱国主义知识有15道题,正确率为50%;传统文化精华有15道题,正确率为41%;传统节日知识有20道题,正确率为37%。笔者还对本校的大学生党员随机进行了“你是否读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读过几本经典著作”的校园路边问答调查,受访者中,有近七成表示没有读过任何著作,只有一成不到的受访者表示粗略看过2本以上。结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党员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现状令人担忧。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涌入与冲击,大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化,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党员民族精神、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重大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党员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昌盛提供精神支柱

1.激发大学生党员的爱国热情

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势必将会大大激发大学生党员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党员的爱国热情。

2.强化大学生党员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使命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今天,大学生党员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使命正在受到巨大的冲击,西方价值观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造成极大压力,大学生党员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使命正在逐渐淡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于每一位大学生党员的内心深处,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她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强化我们的民族使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民族繁荣和国家富强贡献力量的信念与责任感。

3.树立大学生党员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当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的思想文化,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党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和坚实的后备力量,大学正是树立正确信念和形成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这对于大学生党员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1.培养大学生党员诸多传统美德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讲究诚信、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以和为贵等诸多美德,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锻造大学生党员完善人格和道德品质。

2.激发大学生党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承传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创新的精髓,是大学生党员创新发展的根本与基石。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代社会,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能不断获取信息和资源。为了在日后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党员更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源泉。

三、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的困境

1.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平台的匮乏

当前传统文化的教育通常是通过教育工作者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方式方法单一死板,效果较差,缺乏网络、微博等现代化途径及其他媒体宣传途径,无法全面正确地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认识加以引导。

2.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空洞单一

如何选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是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又一大难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教育理解为单一的文化教育,更不能单单地只看看一些历史,教教一些理论,学学一些书本。

(二)传统文化教育者的不足

1.传统文化教育偏重理论灌输,流于形式

一些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重视课堂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相关的社会实践,要让大学生党员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实际行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2.传统文化师资力量的匮乏

近些年来,大学缺乏能够胜任传统文化教学的师资队伍,高水平师资更是严重匮乏。而且,当前很多担任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或者外聘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使得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当代大学生党员体现出的传统文化方面的欠缺之处

1.缺乏使命感与责任感

一些大学生党员对社会淡漠,对与人交往存有抗拒情绪和冷淡表现。缺乏一个大学生党员应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政治热情和观念较为淡薄,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对学校、老师与同学较为漠然,个人觉悟亟待提高。

2.过分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奉献意识

有的大学生党员缺乏奉献意识,把个人利益作为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第一因素,甚至还有少数大学生党员认为大学就是享受的,追求高档次、高消费,具有较强的虚荣心,缺乏一名大学生党员应具有的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的意识。

3.诚实守信的观念淡薄

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缺乏诚信意识,时常做出抄袭作业、论文,拼凑实验数据,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遇到具体问题讲大道理头头是道,但无法落实到行动上,心口不一,缺乏诚实守信。

4.传统节日的淡忘与传统道德缺失

一些大学生党员认为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比春节、中秋节等中国的传统佳节更加重要。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党员还不知道中国传统佳节的具体时间。还有少数党员对外来文化与西方生活方式盲目崇拜,缺乏传统的思想与行为,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道德践行不足。

四、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维度探析

(一)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等三重维度的构建

1.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维度

(1)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

要让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积极健康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相适应并与之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导向,来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和积极向上的观念,指引大学生党员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建立教育教学制度

建立与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制度,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证。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制定详细的教学实施方案,形成规范化的教学体系,从各个方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确保传统文化教育顺利开展。

(3)完善监督奖惩机制

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教育的监督机制、奖惩机制等,确保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有序地运行。通过激励与惩罚机制,激发教师与大学生党员主动参与到文化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对于积极主动、成绩优异的个人给予适当奖励。相关部门要重视教学考核体系的建立,对教学满意度和参与度进行严格测评,确保文化教育活动的教学效果。

2.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维度

(1)选择传统文化精华的内容

我们要选择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与培养有为青年的要求相统一的,与自身发展、服务社会相联系的内容;还要选择可以科学评价传统文化的、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两课”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利用“两课”的平台,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机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师授课、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课后观摩等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参与度,以达到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

(3)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的选修课

现在的大学生党员缺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高校应加大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适当多开设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包括中国书画、艺术欣赏、经典民乐、传统民谣、民族戏剧欣赏等内容的选修课,让大学生党员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转化为自身的动力,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传统文化教育者进行授课时,“言传”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而“身教”是更重要的方式;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党员,教育者要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质和传统文化的业务水平,从而达到修养身心和品德提升的目的,以便在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起到更好的效果。

3.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维度

(1)拓宽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渠道

高校应该大力拓展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的渠道和形式,建立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基地、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等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党员到教育实践基地学习。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紧扣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着力打造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的品牌活动,把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相结合,让大学生党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接受知识,全面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2)营造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

高校应当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资源,积极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党员潜移默化地感染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哲理;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条幅等宣传途径,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网络、校报、社团等传媒手段,在大学生党员中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校园里到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韵味和气息,让大学生党员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发展自我。

(3)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

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途径,积极鼓励大学生党员浏览相关网站,并在网上进行互动;倡导教育者开设传统文化博客,推出传统文化相关的日志供大家学习;高校还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教育专题网站,对大学生党员的认知加以引导,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

(4)广泛开展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各高校应广泛开展读书交流会和征文大赛等传统文化交流活动,让大学生党员能够通过活动学习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经典、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交流活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去陶冶、感染和塑造自身,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化,让大学生党员在参加传统文化交流的各项交流活动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5)丰富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邀请在传统文化界知名度和名誉度高的专家学者,精心举办具有影响力的经典讲座,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可以春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以及历史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员观摩体现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影视片;定期举行红色歌咏比赛与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让大学生党员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博大精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二)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三重维度的构建

1.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教育维度

(1)丰富社区活动

文化传统的弘扬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丰富的文化活动的开展既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又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印象。

(2)开放公益部门

各级政府应加大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公益部门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力度。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有利于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3)重视媒体宣传

要积极利用媒体平台,运用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正气,营造文明健康的主旋律,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培育人们的民族精神。

2.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教育维度

高校要健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机制,不断更新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大力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切实继承传统文化教育原则,进一步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努力拓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先进网络技术等形式、内容多样的方法形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民族精神的塑造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3.传统文化教育的家庭教育维度

对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特别深刻的影响力,对于孩子的民族精神的培育能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作为父母,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努力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采用恰当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之中随时随地对子女进行教育,不断培养孩子的民族精神。

[1]袁达毅.关于党史研究和党史教育的几个问题[J].武陵学刊,2012(1):36-41.

[2]覃萍,林宁.大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35)61-62.

[3]刘必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橘枳定律”及其它[J].武陵学刊,2015(6):1-4.

[4]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7-21.

[5]高琼茹.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研究,2008(5):120-122.

G64

A

1673-0046(2016)6-0154-03

猜你喜欢
维度民族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们的民族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多元民族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