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赜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分析

2016-02-14 06:21高海燕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职校京津冀校企

高海燕

京津冀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赜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分析

高海燕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化模式,同时也是企业缓解用工难,减少育人成本的重要举措。京津冀三地涉外旅游人才培养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存在教育政策细则缺失,企业与高职校联合招生培养参与意愿低下,人才培养操作流程过于散漫,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轨等问题。因此应具化现代学徒制培养措施,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规范指导教师管理,促进学生身份转换,构建涉外旅游人才服务能力“三线六块”协同课程教学框图,以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京津冀;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三线六块”课程框架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新型育人模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全日制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保证一定量的企业实践时长,学会必要的技术技能。就其身份而言,参与人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这是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缓解用工难,减少育人成本的重要举措。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旅游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原则

1.系统性的原则

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既定的目标,糅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贯彻产学结合的思想,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2.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

充分发挥旅游市场的作用,增强高职教育体系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吸引和调动社会力量向职业教育界汇聚,激发后者办学激情,优化职教体系结构及空间布局,营造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

3.协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原则

京津冀旅游业的协同发展为三地联合培养涉外旅游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地政府、旅游企业、高职校应本着整体规划,步调一致的原则,改善认知观念,破除区域壁垒,开放教育要素市场,在协商与合作的基础上达到各自利益的满足,共同提升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细则缺失,校企合作无法可依

自2014年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界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国家开始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并签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在国务院工作部署中也明确表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工作。然而,包括1996年颁发的《职业教育法》在内,这些政策性文件所做的规定太过宏观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学校及企业角色的定位,各自的责任义务以及如何具体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都没有明确说明。而具体到某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则更无依据可考。因此健全职业教育相关法律、厘清各方责任、明确政府在现代学徒制培养中的具体做法和保障方式非常必要。这需要政府部门认真研究,颁布暂行文件予以过渡。

(二)企业话语权不足,参与意愿低下

近年来大多数高职校都在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然而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停留在一纸约定上,企业实际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如约到企业整建制实习的案例少之又少。校企合作往往陷入学校“一头热”的怪圈,即便有旅游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也只是为了解决旺季的用工需求。究其原因,旅游企业与高职校联合培养涉外旅游人才顾虑重重。在合作过程中,旅游企业参与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设置的愿望通常会遭到体制压抑,高职校培养的学生外语口语水平不足以应对工作之需,而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时还需要支付很大一笔费用,却仍不能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学生毕业在企业就业的可能性更是未知数。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企业对校企合作反应冷淡,害怕自己辛苦培养的人才是为别人做了“嫁衣”,参与意愿低下。

(三)培养流程散漫,师生身份需重新定位

涉外旅游人才学徒制培养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流程规定,又没有先进成型的体例可以参考,高职校及合作企业双方都有很大的反悔空间,合作缺乏长期性及合理保障,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的茫然情绪。更有甚者,学生由于对实践企业所在地或具体做法不满意,或对专业前景不乐观,亦或是存在畏难情绪造成实习表现不稳定,甚至逃避实习。而校内指导教师由于没有具体操作流程要求,也不知如何展开指导,往往形同虚设,沦为学生的“心理指导教师”。推行现代学徒制学生和教师都需要一定过渡期来适应新角色的变化。

(四)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轨,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京津冀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受规约性制度约束,为凑够统一规定的总体课时数,滥竽充数,加大公共课课时数。亦或因专业师资匮乏,大幅度减少实践课时比例,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降低,与企业衔接不畅。更有甚者,鉴于高职学生普遍外语水平较低,交际意愿低下,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无原则地降低标准,致使学生进企业后口语水平无法达到旅游行业用人单位的要求。

四、涉外旅游人才学徒制培养策略

(一)破除政策真空,具化培养措施

1.加快现代学徒制地方立法,将学徒制纳入高职教育体系

2015年国家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短暂的运行时间不足以促成国家法律的颁布。因此京津冀三地政府要以现有的《职业教育法》及相关政策性文件为基础,结合首批试点单位的运行情况及以往校企合作经验,制定出适合三地联合培养涉外旅游人才的地方性暂行法规。政府依托三地旅游集团的发展,遴选优质旅行社,与各参与高职院校共同建立涉外旅游人才教育理事会。理事会主要职责为组织协调和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制定旅游企业参与招生制度、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规范流程、校企双方共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文件、权责利分配文件、学生实践、就业及创业指导性文件等相关政策,以提供制度保障。

2.政府牵头搭建京津冀职教校企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交流通畅化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升了旅游业界及职教界的信息化水平,缩减了其发布或获取有用信息的时间和成本。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组织,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搭建开放的职教校企信息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上,企业可以发布用工需求,包括招聘及实习岗位需求,学徒可以发布应聘信息,学校可以发布合作意向,寻求合作企业。这样可以合理有效地解决以往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岗位,学校找不到合作企业的情况。同时,平台设置跟踪报告区域,及时反馈企业招工招聘结果,监督校企合作事宜,充分曝光不合规企业,分享学徒学习及实践经历以为下届学生提供参考。合作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大纲及计划,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3.多样化资金供给渠道,提供经费保障

涉外旅游人才的学徒制培养需要解决资金问题。政府需要为此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除了设置专项培养基金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职教校企信息交流平台了解企业用工情况,按照其接收学徒的状况进行生均拨款,以此来调动合作企业培养学徒的积极性。同时,为了充分利用企业及高职校资源,政府应积极组织高职校及企业联合开发涉外旅游人员培训包,通过对学徒、旅行社现有员工及社会人员进行培训创造更多收益,反哺教育,提供更多的经费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在招收学徒的企业中,要充分考虑“企业导师”的收益,给予其一定的带徒补贴,而学徒也要有一定的收入才能够保证其认真完成实践期。资金需要从政府专项基金中提取。只有利益链条上的各方都有收益,涉外旅游人才学徒制培养模式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旅游业发展。

(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发展“企业制”旅游院校

为了解决涉外旅游人才“对口出口”的问题,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提高企业地位,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可以尝试发展“企业制”旅游院校。为了突破单个旅行社财力、物力及人力不足的阻力,京津冀所有开设国际业务的旅行社可以联合起来组建旅游集团,依托现有高职院校,合作兴建“企业制”旅游院校。旅游企业要保质保量地参与到招生、培养和就业各个环节中。就招生而言,旅游企业可根据用人标准对学生进行面试,学生再参加高考,最终录取采用面试成绩及高考成绩6:4的权重标准择优录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企业负责实训环节建设,优化高职校的实训资源及设备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不少于半年的校外实习机会。在就业方面,通过考核的学生要与企业签订不少于3年的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企业或学生违约都需要支付较大额度的违约金。

同时,为了实现教育反哺行业发展,对于旅游集团内的现有员工有意愿提升学历者可以开设直通通道,通过考试者也可以成为高职校的学生。

(三)规范导师管理,促进学生身份转换

1.畅通教师贡献渠道,提升双师素质

教师是涉外旅游人才学徒制培养的关键一环,其专业水平及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了决定了校企合作的效果。为了解决实践教师匮乏的问题,高职校往往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但是由于企业工作繁忙,往往很难保证按时上下课,很多兼职教师只是挂名而已,真正能完成所有教学任务者少之又少。因此,提升校内实践指导教师的业务素养变得尤其重要。校企双方可以联合培养师资,共同出台教师入企业实践操作规程,及教师责任义务。这部分师资采用“双栖制”,即身份属于学校,但工作以岗位为主。工资构成包括校内课时费用收入及企业津贴、奖励及科研补贴等各项收入。教师要带着校企委托研究的课题进入企业实践,并在实践期内认真完成。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和锻炼师资的科研及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从科研项目中提取企业赞助费用,企业也可以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获取更大收益。

2.合理界定学生身份,强化过程管理

现代学徒制培养下学生管理是重中之重。安排学生入旅游企业实践,既可以提升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又可以解决企业旺季用工需求,还可以提升学校育人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确保其实习稳定性,学生应以学徒身份与企业签订临时聘用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学生工作时长、工作内容、薪酬待遇及工伤赔付等内容,同时为保证企业合法利益,合同应规定学生不履行合同义务应支付的违约金,以及学校应尽的义务。

3.增强学生跨域顶岗实习实践力度,开发开放实习机制

学生可在京津冀三地跨区域选择顶岗实习旅行社,而不拘泥于学校所在地。对于学生的管理可采用学校教师及企业师傅双导师制。通过建立网上测评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突破区域限制。同时,促进教育资源在三地的跨区域流动。

(四)因势利导,构建涉外旅游人才服务能力“三线六块”协同课程教学框图

“三线”指职业道德线、职业知识线和职业能力线。在职业知识线和职业能力线上,又形成了“六块”:涉外导游模块、出境计调模块、涉外酒店服务及管理模块、海外领队模块、邮轮服务及管理模块、新兴旅游业态模块。根据每个模块性质,安排对应教学课程及能力培养方案,形成跨区域联合培养。

[1]程琳.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程忆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2-23.

[3]郭艳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2):90-91.

[4]何丽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管理等专业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5(4):279-280.

[5]黄丽华.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2):59-61.

[6]孙君辉.高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与探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

[7]张素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2015(6):87-88.

[8]周海燕.“双元主体,双向互动”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现代学徒制建设实践[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5):46-50.

[9]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试点工作的意见[R/OL].(2014-09-05)[[2016-10-20].http://www.gov.cn/xinwen/2014-09/05/content_2745818.htm.

责任编辑:张旭尹明远

A 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Talents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An Analysis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GAO Hai-yan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Tianjin 300350)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lleviate employment and reduce the education cost.I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the lack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rules,the unwillingness of some enterprises and colleges to recurit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together, the undiscipline of the training process,the digression of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demand for jobs.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cretize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system,innovate the operating mechanism,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instructors,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students' status and construct the teaching framework of the coordinative curriculum with"three lines and six blocks"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eijing-Tianjin-Hebei;internationaltourism;talentcultivation;modern apprenticeship;curriculum framework“three lines and six blocks”

F590-4;G712

A

2095-5537(2016)06-00032-04

2016-09-17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京津冀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一体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VE1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海燕(1980—),女,汉族,河北省承德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职校京津冀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