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活动时间真正回归自主
——以区角活动的日常化开展为例

2016-02-14 06:24浙江省宁海县中心幼儿园许佩娣
早期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区角研讨小班

浙江省宁海县中心幼儿园许佩娣

让自主活动时间真正回归自主
——以区角活动的日常化开展为例

浙江省宁海县中心幼儿园许佩娣

一、教研背景

《浙江省幼儿园保教指南》中指出,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必须有1小时的自主活动时间,要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和消极等待。基于此,我有目的地进行了跟班调查,发现每个班的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主支配的时间都超出1小时。但在这些时间里他们并都没有选择自己想玩的区角进区活动,大多是玩玩自带的或积木等桌面小玩具,更有甚者无所事事,追追打打。在此问题背景下,我们生成了一系列“坚持区角活动日常化开展,让自主活动时间真正回归自主”的教研活动。

二、教研过程

1.第一次现场教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目的:抛砖引玉,在观摩同伴的行为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引领出对整个现象的思考。

时间:四月初的一个周三下午14:00开始。

地点:选择小二、大一两个二楼教室相邻的班级为第一次研讨基地。

形式:现场观摩+集中研讨。

实况记录:

14:00,其他班都交由保育老师管理,教师全部到小二、大一的教室门口现场观摩。

14:15,小二、大一班幼儿按时起床,带班教师和保育员均在午睡室管理起床生活。3分钟后,两班均有幼儿进到教室,大班带班教师进到教室,引导女孩子排队梳头。10分钟后大班21名幼儿在座位上休息等待。小班教室里只有10幼儿转来转去,很多还在午睡室里排队等老师整理衣裤。

14:28,大一班教师提示幼儿进区角活动,5分钟后,小二班的教师也引导幼儿进区角活动。

14:38,两班的保育员开始分点心并提醒幼儿整理桌面玩具,两班幼儿匆匆整理,小班大部分幼儿都还没进区活动过。

14:45,两个班的幼儿开始吃点心。大班快的孩子3分钟不到就吃好了点心,坐在位置上玩手帕、等待。

15:00,大班老师准时组织集体活动,3分钟后,小班也开始集体音乐游戏。

15:05,全体观摩教师进行现场研讨。

主持人:观摩了刚才的活动大家有什么看法?

小班W老师:这个时间玩区角不合适,一放一收很浪费时间,匆匆忙忙,小朋友也没什么可玩。

托班Y老师:我们的活动场地太小,操作的桌椅只有1套,要吃点心就得整理掉。

中班W老师:这个时间段最好让班级的两个教师都进班指导,这样里外都能照顾好。

中班G老师:我也知道应减少集体等待时间,今天小朋友在等待老师梳头发和分碗筷时间里最浪费时间。

小班P老师:大班孩子会自己起床,先出来的孩子可以先玩起来,这样时间就会多了。

大班F老师:好多区的活动小朋友都可以坐在小椅子上操作,桌子可以拉出来放点心,而且点心可先集中放在几张桌上,等分好点心了马上去洗手吃点心,这样可能就会解决桌椅不够的问题,而且玩的时间又能多一些。

小班C老师:我们在区角创设上可能也要调整,尽量运用靠墙、角落及门口走廊,这样玩区角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也不会太大影响。

中班G老师:起床后梳头、整理衣服等很要精力,小朋友在玩时没人指导也不行的。

大班H老师:每个班的空班教师可在起床时间就准备区角指导,这样第一个出来的孩子就可直接玩,不用等待。只要我们所有老师坚持,大家都一样的。

主持人:这样算起来,最快的孩子可以整整玩半小时甚至更多哦。

中班Y老师:这样看来,区角活动的自主整理常规培养好了,课间、甚至绘画活动先完成等时间都可以进区角自主活动。

主持人:区角活动日常化开展,要求大家抓住一切自主活动的时间鼓励幼儿自主去玩,这样区角设立才有价值。现在商定,每天下午的空班教师2:00都必须进班协助指导区角活动,请大家回班后讨论一下本班的组织改进措施及环境调整策略,尤其是两教一保的配合协助方法,明天的同一时间所有班级尝试新举措,我们再来交流活动情况。

2.第二次现场教研——让事实说话

目的:在活动实践中验证、改进,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时间:第二天(周四)下午14:00。

观察地点:三楼两个中班为主,其他各班泛看。

形式:体验操作+集中交流。

实况记录:

14:00,各班空班老师均进班协助管理,准备区角操作材料。

14:15,各班按时起床,不一会儿,两个中班均有幼儿起床出来。教师引导他们自主进区活动。

14:25,半数幼儿起床并投入到区角游戏中。带班教师开始为女孩子梳头,检查孩子的着装。

14:40,中一班保育员开始准备分点心,将所有点心集中分在教室中央的三张桌上。两分钟后,中二班保育员也开始相同工作。

14:45,教师提醒幼儿开始整理区角去吃点心。(孩子们明显常规不行,整理很慢)

14:55,最慢的幼儿从区角出来,洗完手马上吃点心,快的幼儿已将椅子搬到老师跟前玩手指游戏。此时配班老师回办公室备课。保育老师管理吃点心幼儿,并整理餐桌。

15:00,所有空班教师集中研讨。

主持人:今天大家对起床到集体活动的45分钟时间都进行了重新规划、利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小班W老师:感觉到活动很紧凑,小朋友等待时间少多了,而且三个人这样配合,大家都轻松。

大班P老师:今天小朋友整理很慢,不知道其他班有没有这个现象,小朋友玩区角的常规还待加强培养。

托班Y老师:托班幼儿各项活动动作慢,在这一时间段组织区角活动还是太匆忙,我们还是在放学前玩比较合适。

小班L老师:我觉得我们班的区角布置还不够合理,相互影响性较大,活动空间也很拥挤,希望大家帮我看看,给我点金点子。

中班G老师:我觉得只要我们有了这个意识,平时更应灵活机动,自主把握。各年龄段可以有各自的安排策略。

中班W老师:每天这样坚持,我们观察孩子的时间就多了,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间也能保证。

主持人:刚才G老师讲到的问题很值得大家深入探讨,我们的一日活动各环节安排都要考虑幼儿的实际需要,要一切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为孩子们服务。通过这两天的研讨、实践,我们很快就帮助孩子们找回了一小块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希望大家以此为借鉴,各年级在下一阶段重点研讨一日活动的其他时间段,让孩子们有时间玩、有空间玩,玩得开心、玩出水平。

三、教研感悟

通过为期三周的现场教研活动,教师们发现了问题的根结所在,在研讨和实践检验中形成了一些共识:

1.放心、放手——把活动室和活动时间还给孩子

这首先是教师意识上的转变。原来大家都怕麻烦,觉得孩子们围坐在教师身边是最安全的、有序的。不仅孩子们玩区角活动的时候要进区个别指导,还要时常整理、增改材料,实在劳心劳力。于是,丰富美观的活动区都成了摆设。通过两天的现场研讨和后继的尝试,在观摩他人和自己的实践体验中,教师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惰性和对孩子的极不尊重。自主活动是孩子一日活动的重要形式,应放心、放手,把活动空间和活动时间还给孩子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支持、服务,培养有主见、有探索精神的下一代。

2.交流、合作——保教工作是一个整体

保教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随着办园条件的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在师资配备上保证了两教一保。在量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质的升华,发挥“2+1>3”的成效是我园近两年师资教研的要点之一。在这次主题研讨中,教师们亲眼见证了生活活动为主的时间段里自己的无所事事和保育员的忙碌。因此自主提出了空班教师进班协助的建议。而且班级研讨成效显著,在第二天的尝试中都做到了科学合作,不仅更好地服务了幼儿,而且大家都感觉到工作的更轻松、有序。

3.适用、美观——活动区环境创设的宗旨

环境是无声的语言,在环境创设上要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使用性强,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区角环境的创设首先考虑的是要易于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其实也是一个适用性问题。通过这轮现场研讨,在实地操作中教师们亲身感受到了自己辛苦创设的环境对孩子们活动的价值。幼儿园不是花花世界,而应是孩子活动的乐园。

猜你喜欢
区角研讨小班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
区角活动真有趣
区角活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