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宅爸宅妈的对话

2016-02-14 09:00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幼儿园方景融
早期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入园爷爷奶奶家园

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幼儿园 方景融

与宅爸宅妈的对话

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幼儿园方景融

孩子的成长是家园双方共同的目标,对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而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着教育经验,展现着教育智慧。

案例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可乐早晨入园仍旧“难舍难分”,搂着奶奶,拽着爷爷,哭闹着不松手。看到别的宝宝都开心地走进教室,爷爷奶奶很心急。奶奶说:“这事儿要让他爸爸妈妈来管,我们管不了了!”

几天后,我与可乐妈妈有了第一次对话,准确地说,是一次网络对话。可乐妈妈写了封长长的电子邮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可乐为什么还是不愿意上幼儿园呢?他是不是特别让老师烦心呀?可乐胆子这么小,怎么办呢?”我在回信中细细描述了可乐开学以来的种种表现:开学第一周,刺猬式地躲着老师,非要坐到教室门口才安心;第二周,对旁边哭泣的女生说:“你家住在哪里?我去帮你找爷爷奶奶!”第三周,早晨入园哭着不放手,下午放学却在游戏专用室一直玩到保安叔叔催了才走;第四周、第五周……信的最后,我发出邀请:有空电话联系吧!

后来的几次沟通,我们从电子邮件变为语音通话。听得到声音的交流,让彼此熟悉起来。可乐妈妈也从急切地发问变成安静地倾听。我们从可乐入园困难谈到家庭教育问题。我指出:长期和祖辈生活,情感上的溺爱、生活上的包办、社会交往的局限,让进入集体的可乐内心敏感而又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我建议改变可乐和祖辈单独居住的现状,试试和父母同住。做“半小时妈妈”,保证每天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谈心、玩玩具、阅读都行!

终于,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和可乐妈妈有了首次面对面的沟通。她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着儿子的喜好、优缺点、最近的小心思等等,言辞间颇有成就感。看来,两周的“半小时妈妈”改变的不仅是儿子还有妈妈。于是,我顺水推舟提出新建议:创设父子相处的机会,发挥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安排父子周末出游,让可乐走出家门,获得更多锻炼和交往的机会。

很快,我收到一封来自可乐爸爸的电子邮件。他在信中这样介绍自己:“我的工作是负责公司的网络系统维护,整天面对计算机,是典型的‘宅男’。可乐的性格有点随我。”他还表态:“我陪可乐的时间非常少,以后我会注意,尽量多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儿子。”读到这里,做老师的明白,这对宅爸宅妈已经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可乐今后的家庭教育将会更好。

反思

可乐从出生起,就由爷爷奶奶一手包办,爸爸妈妈反而“退居幕后”,甚至“不问世事”了。这样的现象,如今并不少见。与年轻的父母相比,爷爷奶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是吃喝拉撒睡这些生活问题,往往忽视了孩子在情感、习惯、能力上的发展。长期足不出户和包办代替使孩子习惯于慢节奏、小范围、被照顾的生活。入园后,适应困难、自理能力较弱、不爱主动交往等问题渐渐暴露出来。

此时,顺应家长的特点和需要,个性化地开展家园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可乐爸妈从事网络维护工作,他们习惯与他人保持距离,更乐意敲击键盘来表达自己。传统的家访、校访很可能让他们感到不习惯、不自在。从邮件来往、到电话交流,再到面对面沟通,我顺应家长需要,用信息时代的沟通方式逐步拉近家园间的距离,并顺势为家庭教育“支招”。“半小时妈妈”、父子出游,这些实实在在的“招数”让可乐父母看到孩子的变化,感受到亲子相处的愉悦,渐渐转变了育儿观念和行为。

成长

幼儿园里的故事总离不开幼儿、家长、教师这三个主体。在成功的家长工作案例中,成长同样体现出“三位一体”的特点。

教师的成长来源于敏锐地分析家长的需求,个性化开展家园沟通;关注幼儿成长现状,合理地为家教支招;真挚坦诚的渐进式互动,不断提高家长工作能力。

家长的成长体现在逐步解除顾虑,尊重和信任老师,承担起应有的育儿责任;积极接受教师建议并付诸实施,逐步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发展现状,不断修正育儿行为,和孩子一起进步。

当然,在富有成效的家园共育中,收获最多、成长最快的还是幼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温馨的亲子情感关系、顺应成长需要的家园共育合力,促进了幼儿健康的成长。这是教育的缘起,更是教育的追求。

猜你喜欢
入园爷爷奶奶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的爷爷奶奶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我的爷爷奶奶
向爷爷奶奶致敬
我的爷爷奶奶
绿家园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