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烧伤104例

2016-02-14 15:2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中医中药瘢痕重度

林 斌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烧伤整形科,南阳473000)

中医辨证治疗烧伤104例

林斌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烧伤整形科,南阳473000)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烧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烧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烧伤创面疼痛的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烧伤创面感染的发生率、瘢痕的发生率、休克的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性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中药在治疗烧伤方面的效果明显,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烧伤;中医药疗法;外治法

1 资料与方法

烧伤是指由于烈火、热液、强酸等热力因素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一种外伤性疾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1],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和儿童多见。烧伤不仅仅会造成皮肤和(或)邻近组织的损伤,还可能会影响到内脏器官,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休克,甚至是死亡。早在一千多年前,大医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中就有关于烧伤的记载,可以说祖国医学在中医中药对于烧伤的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我院烧伤科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在应用中医药治疗烧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烧伤科自2012年以来收治的208例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126例,女82例。患者年龄6~69岁,平均年龄(47±20.1)岁。在这208例Ⅱ0~Ⅲ0的烧伤患者中:62例为轻度烧伤,106例为中度烧伤,30例为重度烧伤,10例为特重度烧伤。烧伤的病因方面,76例为热液烧伤,68例为火烧伤,22例为电烧伤,12例为强酸强碱烧伤,其它烧伤30例。将208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6例,对照组82例。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次的最终研究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1.2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2组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及补液治疗,并对烧伤创面进行常规消毒和清创处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治疗。

1.2.2中医中药内服治疗祖国中医理论一直非常重视用药的个体化原则。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因、患者本身体质的差异性,采取辨证施治。⑴火热伤津型。该类型以口干舌燥、发热、小便赤黄、便秘、舌苔红或黄糙、脉搏细数等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上以清热养阴为主,可以选用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加减来进行治疗[2]。⑵气血两伤型。该类型不热或温热、面色无华、舌苔薄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盗汗、夜卧不宁、脉数等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上以补血益气为主,可以选用托里消毒散、黄芪加八珍汤来进行治疗。⑶阴伤阳脱型。该类型表现为神志恍惚、表情淡漠、嗜睡、恒温、四肢发凉、舌苔灰黑、脉搏细弱等。在治疗上以固护阴液、扶阳救逆为主,治疗上可以选用四逆汤、参附汤等进行治疗。⑷脾胃虚弱型。该类型以口舌糜烂、纳差、腹胀、返气、稀便、舌无苔、脉搏细弱为主要表现。针对该类型,在治疗上以调理胃脾为主,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汤、益胃汤加减。⑸火毒内陷型。该类型以躁动不安、烦渴多饮、唇焦舌黄、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炫脉等为主要表现。对于该类型,治疗上以凉血解毒为主,可以选用清瘟败毒汤、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来进行治疗。

1.2.3中医中药外用治疗针对烧伤创面易感染、疼痛明显、后期易发生瘢痕挛缩等特点,也可以将中药制成散剂、霜剂、油剂、乳剂、酊剂、膏剂、汤剂等各种类型。每种剂型都有其优点和使用范围,在使用时同样可以辨证施治。⑴散剂。将配制好的药物研制成粉末,直接外敷于烧伤创面。该剂型尤其适用于烧伤创面较深、渗出较多患者,制作方便、使用简单是其优点。⑵膏剂。具有一定的黏附性,能够使创面保持湿润性和隔绝创面与外界接触,并有利于烧伤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⑶汤剂。将药物熬煎之后即可使用,由于汤剂的透明性,所以便于观察创面、且刺激性较小。⑷膜剂。尤其适合于表浅的烧伤创面,最大优点是可以减少换药次数等。⑸酊剂。将配制好的中药材浸泡在不同浓度的医用酒精中,搁置一段时间即可使用。其常用于浅Ⅱ0烧伤,且创面皮肤完整患者[3]。⑹油剂。以植物油为底物,将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物加入其中,煎熬到一定程度后将药物残渣去除掉即可。使用时,将制成的药油直接涂于烧伤创面上,也可以制成油纱条进行使用。

2 结果

将2组研究对象烧伤创面的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感染的发生率、后期创面瘢痕的发生率、住院期间患者发生休克的比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烧伤创面疼痛的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烧伤创面感染的发生率、瘢痕的发生率、休克的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性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烧伤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根据烧伤的深度,常将其分为I0、浅Ⅱ0、深Ⅱ0、III0,通常把I0和浅Ⅱ0烧伤成为浅度烧伤,而把深Ⅱ0和III0成为深度烧伤。根据烧伤的深度和烧伤的面积又可以将烧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烧伤四个等级。目前,西医对于烧伤的处理主要包括烧伤创面处理、补液治疗、积极抗感染治疗等三个步骤[4]。对于重度和特重度烧伤患者,由于烧伤深度较深,烧伤面积较大,因此疼痛时间比较长,感染发生率比较高,并且在痊愈后往往会留下不同程度瘢痕。近年来,中医中药在烧伤方面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祖国中医对于烧伤的治疗,强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针对不同患者及烧伤严重程度辨证施治,内服与外敷并用。中医理论认为,烧伤是一种热损伤。烧伤后疼痛的病机为由于皮肌遭热损伤后造成经络阻塞,气滞血瘀,通则不痛;津液积聚、渗出、肿胀的病机为津液运输不同、散布失常造成的,而长时间的气血瘀滞则生肉腐而成为疮脓。因此,在中药内服治疗方面,以活血化瘀、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理气健脾为主,辨证施治。在中药外敷治疗方面,以保护创面、减少渗出、活血止痛为主[5]。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烧伤的外敷常用药物有芝麻油、黄芪、大黄、当归等。芝麻糊有生肌止痛、消肿补皮之功能;黄芪主烂疮,有益血补气、排脓止痛之功能;大黄有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抗炎止痛等功能;当归有排脓止疼、生肌补五脏、破恶血滋生血等功能,对多种疮疡痛疽均有疗效。中药外敷可以适用于烧伤创面愈合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烧伤创面疼痛的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烧伤创面感染的发生率、瘢痕的发生率、休克的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说明中医中药在治疗烧伤方面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当然,中医中药治疗烧伤也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将种类繁多、疗效各异的中药合理的配制起来以发挥其最大功效的问题,以及中药治疗烧伤的实验室及临床评定标准问题、还有在制剂制备的过程中怎样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问题等等,这些都限制了中医中药对于烧伤治疗的应用范围,仍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1]王敏虎.中医治疗浅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7):24-25.

[2]杜平泉.中草药治疗烧伤患者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80.

[3]庞宗超,李惠斌.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8):115-117.

[4]何素玲,石鹤坤,陈锦珊.中药制剂治疗烧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5,26(36):5181-5184.

[5]李龙剑,张艳,彭丽华,等.外用中药治疗皮肤创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10):1285-128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urn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104 Cases

LIN Bi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Nan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nan Province,Nanyang 473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urns.Methods 208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 grouPs of research objects were given burn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Results The wound Pain du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burn wound infection incidence of scar incidence and shock incide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also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urns is obvious,but still need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rns;theraPy of TCM;external theraPy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7.025

1672-2779(2016)-17-0060-03

(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张文娟2016-04-15)

猜你喜欢
中医中药瘢痕重度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宫斗剧重度中毒
舒缓疗护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