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2016-02-14 15:20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西药血压

徐 杰 宫 鑫 邹 勇*

(1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烟台26400;2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烟台26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徐杰1宫鑫2邹勇2*

(1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烟台26400;2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烟台264000)

高血压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primary 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人体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被人们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并经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存,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伤,从而最终致使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由此可见,高血压病这种疾病本身并无太大的危害,但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进一步功能障碍,进一步引发诸如脑卒中、冠心病甚至心肾衰竭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本文通过论述高血压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指导通过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患者,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优势。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眩晕

近几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表明,在成年人中高血压疾病患病率约为8%~18%左右[1]。在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的具体名称,通常将高血压归入“眩晕”“头痛”“中风”等病症范畴[2]。作为一种心脑血管的威胁因素,高血压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并存,可损及如心、脑、肾的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并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3],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于同时存在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往往不佳或是波动极大,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调控及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关。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出现心绞痛甚至恶性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率将会大大提高[4]。因此,进一步研究高血压病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是有临床价值的。

1 中西医对高血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1.1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1.1.1西医学对高血压的病因暂无明确的认识,现在普遍认为其病因是多因素的,是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遗传与环境因素是如何使血压升高,暂无更多明确解释。许多研究还认为年龄、吸烟、肥胖、过量饮酒、食盐摄入过多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环境也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临床症状主要有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等。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年龄年轻化的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对高血压的防控、治疗应积极、重视[5]。早发现、早治疗、早管理、早控制将会为高血压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6]。

1.1.2西医学对高血压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分为1)神经机制。即各种原因使大脑皮层下神经中枢功能发生变化,各种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神经肽、血管加压素、中枢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浓度与活性异常,并最终使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而导致血压升高;2)肾脏机制。即各种原因引起肾性水、钠潴留,增加心排血量,通过全身调节使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升高,启动压力-利尿肽机制,再将潴留的水、钠排泄出去;3)激素机制。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4)血管机制。即大动脉和小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所发挥的作用,如覆盖在血管壁内表面的内皮细胞生成、激活和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志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高血压病的因素之一。据有关研究表明,情志因素,特别是怒志,与高血压病早期的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相关,是由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7]。因此,高血压的心理因素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研究者的重视。

1.2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1.2.1中医学对高血压病因的认识主要可总结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过劳及先天禀赋不足等,除此之外,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去制约,清窍失聪等,均可引起以头晕、头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高血压病。同时,高血压多因体质、情志因素和生活失调等因素,致痰浊壅盛,血脉痹阻,终致痰瘀互结壅滞脉中,出现脉胀[8]。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多属本虚标实。有研究发现,阳亢、痰浊、血瘀等证均可导致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9];同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由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引起并加速病情变化[10]。

1.2.2中医学对高血压病机的认识可分为: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肾阳虚衰等,且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可见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针对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等分型[11],临床可见:①肝火亢盛。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颜面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②痰湿壅盛。眩晕,昏蒙头重,胸闷恶心,舌苔厚腻,脉滑,③阴虚阳亢。眩晕头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④阴阳两虚。眩晕头痛,心悸失眠,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2 中西医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其各自特点

高血压患者首要治疗应为非药物治疗,即调节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创造适宜的环境,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稳定的情绪以及充足的睡眠。开展医疗保健知识讲座,疏导患者心理压力,动员患者积极配合必要的治疗,同时将限盐、控制体重、自我调节、适量运动等方法贯穿高血压治疗过程。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快餐式食品、熏肉、奶酪、薯片、酱汁和肉类罐头等食品[12]。在此基础上,应予以中西医治疗。

2.1西医学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其特点1)西医学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上,认为尚无根治方法,当下治疗方案主要为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肾及血管病变的发生,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控制血压。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单用或几种药物连用,使血压下降并维持理想水平。

2)由于西药降压快,方便服用,是高血压急症的首要选择,但是,副作用大且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高血压的症状是西药降压药的主要缺点,长期服用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电解质紊乱、性功能低下等不良反应,是多数患者拒绝坚持长期用药的主要原因。总结西药的优缺点来说,优势主要有:(1)作用靶点明确清楚,是降压的主体和首要选择;(2)作用强,特别对高血压病急症,能快速、有效地降低血压;(3)剂型多样化,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剂型,平稳、长效降压;(4)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可逆转受损脏器的病理状态。主要缺点:(1)西药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例如,利尿剂可引起水及电解质紊乱、尿酸升高等;钙离子拮抗剂可造成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反射性干咳、血钾异常、皮疹等;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等。(2)血压波动大,特别是对降压药物敏感的早期服用者和老年患者,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而停药后,血压再次明显升高;(3)易产生耐药性,服用一段时间后,血压逐渐控制不佳,需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才能维持正常血压水平;(4)多次调整用药后虽使血压降至正常,但患者临床自觉症状改善不理想;(5)降压药物依据个体差异而疗效不同,即使同一种药物,不同患者仍需要反复调整用量,单纯以血压为标准,易忽视患者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性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13]。

2.2中医学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其特点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的治疗是根据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对证治疗,调理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为基本原则,根据患者自身的证型分别用以平肝潜阳、祛痰降浊、活血化瘀、滋补肝肾、温补肾阳等治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综合调整,已达到降压的目的。

中药药性温和,起效缓慢,在降压方面主要优势为:(1)根据患者自身症状,辨证施治,依据整体观念,避免只见“血压”不见“人”的思维方式;(2)降压缓和,可使血压逐渐平稳,避免治疗过程中血压有剧烈的波动;(3)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整体症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较少,与西药降压药联合使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可减少西药的用量,从而减少相应的不良反应;(5)对疾病的并发症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并且可逆转某些器官的伤害。中药的不足表现在:(1)口感不佳,较难坚持。(2)制作方法繁琐,中药汤剂不易保存和携带。据目前情况而言,高血压作为一种尚不能治愈的疾病,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须坚持终身服药。尽管中药降压有诸多优点,但降压速度比较慢,多数患者仍更多的关注中药降压的不足,不能坚持长期服用[14]。

2.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是患者和现代学者越来越共同认可的一种治疗方式,西药与中药的联合运用不仅可克服中药、西药各自的缺点,降压效果缓和且明显,还可以减少西药降压药的用量,从而减轻用药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5]。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肯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医者开始尝试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并取得了确切的临床效果。总结来说,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为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模式,可以为中成药、中药汤剂、药物足浴、针灸、推拿等方法。

3.1中药方剂联合西药降压药的治法秦扬,王勉[16]用西药尼群地平、卡托普利等药物加用加味地黄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率为95.6%,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钟礼强[17]用西药康宝得维、氢氯噻嗪、复方卡托普利等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病,有效率达95.24%,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夏培涛[18]用非洛地平联合温胆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施治,治疗高血压病,有效率达95.0%,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吐尔孙古力·如孜[19]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出血术后4天患者,好转率达96.7%,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治法据相关研究表明,中成药如安宫降压丸、降压避风片、牛黄降压丸、复方羚角降压片、罗布麻降压片等对高血压前期和早期高血压都有比较明显的疗效。

沈光茂[20]用非洛地平联合由降压胶囊(白僵蚕、防己、干地龙、黄芪)治疗高血压患者,有效率为15.23%,显效率为86.21%,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张永飞[21]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降压、吸氧、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联合用参麦,丹参静脉滴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潘辉志,刘孝柏[22]治疗左心室肥厚,用常规降压及对症治疗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后心电图QTcm i n及QTd、QTcd变化幅度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穴位敷贴与降压西药结合治疗王炳阳[23]使用中药降压贴(珍珠、全蝎、决明子、天麻等)贴在脐部,用于治疗1级及2级高血压,15天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6.12%和91.21%。

余燕茂等[24]使用吴茱萸再用醋调糊,敷在涌泉穴两侧,一个疗程,高血压治疗的有效率为92.65%。

3.4浴足、针灸、推拿等非药物和降压西药结合治疗杨文聪等[25]使用氨氯地平联合足浴(足浴方组成:豨莶草、吴茱萸、野菊花、夏枯草、钩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2~3周。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为92.15%,降压总有效率87.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金日霞等[26]使用依那普利片联合艾灸双侧涌泉穴、艾灸仪灸百会、关元、内关、双侧足三里治疗高血压病患者,联合艾灸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12%和83.26%。艾灸组症状疗效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杨帆,梁爱江,曾博斯[27]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联合浴足方(川芎、怀牛膝,钩藤、天麻、夏枯草、肉桂、吴茱萸),泡脚30 min,泡脚后卧床休息,泡脚前后测血压,总有效率94.44%。

4 高血压的现代研究热点——个体化治疗[28]

20世纪70年代,个体化治疗的概念被最早提出,直到90年代末,个性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的概念在此被西方医学领域提出。个性化治疗概念提出的推动因素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英、日、法、德、中国参与),个体基因遗传特征,尤其是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与临床疾病表型紧密相关,而且对预测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29]。另一个始动因素则为现代医学模式从原始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的转变,更加强调了个人的社会属性、个性属性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0]。

个体化治疗概念代表了21世纪医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它提倡在就诊过程中将患者完整的对待,而不是单纯的将患者分裂为单独的系统和组织,避免了临床医生只看病,不见人的不合理接诊方式。由此,个体化治疗概念的提出能够客观、整体的评价患者的生物学状态,做到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获利的最大化,在治疗过程中副作用的最小化[31]

5 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与常见并发症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相关辅助检查的不断发展,我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发现的高血压病合并症的发现和研究,给临床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的思路带来了新的指引。

5.1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临床上以血脂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常与高血压病共存。近几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深入研究和治疗,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中药或西药治疗效果。严少勤[32]用缬沙坦合氢氯噻嗪、辛伐他汀片加用健脾平肝降压汤(陈皮,姜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实,竹茹,石决明,夏枯草,川芎,白术,天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有效率达97.4%,较对照组血脂及血压下降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2肥胖研究表明,国内外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中,体重肥胖并患原发性高血压者约为60%,肥胖因素可增加高血压患病率2~6倍。有理论指出,每增加10 kg体重,会有约为2~3 mmHg的收缩压或(和)1~3 mmHg的舒张压波动[33]。因此,高血压合并体重肥胖的患者中,体重控制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程志清[34]通过对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个体情况的分析,寻找综合且合理性的方法来达到减肥并降压的目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压的效果,即在运用基础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合并中药的综合运用,使高血压患者的肥胖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临床研究扩展了新的指导方向和思路。

5.3失眠高血压患者另一常见的并发症是失眠,许多患者长期失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以至发展成为顽固性失眠。失眠,在中医学中又称为“不寐”“不得眠”等,是一类以长期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35]。余群等用安神育真汤(黄芪、知母、山药、制黄精、三棱、莪术、丹参、龙骨、牡蛎、鸡内金、茯苓、白芍、桂枝、白术、甘草)与常规降压药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有效率达47.61%,超过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4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并发糖尿病也十分常见,在这类患者中,眼底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合并症状发生的概率也很高。因此,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加强血压和血糖的干预和监测,这对于防止常见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6]。刘照峰[37]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服用中药(鬼箭羽、生地黄、牡丹皮、泽兰、天花粉、赤芍、丹参),治疗组有效率达94%,相对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5.5急性脑出血孙兆等[38]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用中药汤剂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出血,其中急性期使用方剂为活血涤痰汤(麝香,川芎,红花,赤芍,天麻,钩藤,桃仁,胆南星,法半夏,生大黄,枳实,夏枯草、大枣),稳定期使用方药为补阳还五汤(黄芪,地龙,红花,赤芍,生地黄,川芎,桃仁,鸡血藤),有效率达88.2%,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6肾病高血压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患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肾脏损害[39]。张英[40]应用卡托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自拟益肾化瘀汤治疗(熟地黄,丹参,山萸肉,桃仁,红花,牡丹皮,茯苓,泽泻,益母草,泽兰,生大黄,牛膝,甘草)治疗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患者,有效率达86.8%,与对照组相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高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的防治必须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相结合的防治策略,构筑高血压防治的全面战线[41]。在当代社会中,中医养生学逐渐反映出较为鲜明的预防医学特色,许多养生保健原则和治疗方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效果[42]。由此看见,高血压防治工作不仅仅可以采用西医的方法,更应发挥祖国医学中“治未病”的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预后防复”,这即是现代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43]。

高血压一级预防,也被称为病因预防,主要为对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其实施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积极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改善饮食结构、减轻控制体重、适当增加运动量、减轻心理及精神压力等。

高血压的二级预防,即定期测量血压,及早治疗早期高血压的相关症状。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即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倡导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44]。

[1]蔡光先,赵玉庸.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81.

[2]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57.

[3]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57.

[4]HashashJG.Abdul.BakiH.AzarC.Clinicaltrial:arandomizedcon—trolledCROSS-overstudyofflupenthixol+melitraceninfunctional dyspepsia[J]. AlimentPharmacol Ther,2008;27(11):1148-55.

[5]韩宪丽.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J].山西中医,2011,20(1):386.

[6]翟萍.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13.

[7]梅秀峰.情志(怒志)与早期高血压病情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功能性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8]王清海.论高血压的中医概念与病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 2321-2323.

[9]陈健,陈治卿,梁立新,等.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活化血小板、胰岛素抵抗及动态血压变化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5):14-16.

[10]张莉,王秀琼,林瑞冰.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16):3018-3020.

[11]周佳顺.谈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J].健康必读,2013,12(1).

[12]张茂云,牟宗毅.非药物疗法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61-462.

[13]鹿小燕,史载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应注意的关键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561.

[14]肖志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3(30):111.

[15]于福奎,安凤波,李春梅.中西医给合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2012,19(6):15-17.

[16]秦扬,王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46例总结[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83-784.

[17]钟礼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8):127-129.

[18]夏培涛.温胆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5,8(8C):147-148.

[19]吐尔孙古力·如孜.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14,2(16):47-48.

[20]沈光茂.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40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4):123-124.

[21]张永飞.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内蒙古中医院,2014,33(24).

[22]潘辉志,刘孝柏.稳心颗粒联合常规降压及对症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5):151-153.

[23]肖志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3(30):111.

[24]徐金陵.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12 (35):65-66.

[25]徐金陵.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12 (35):65-66.

[26]肖志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3(30):111.

[27]杨帆,梁爱江,曾博斯.浴足方泡脚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5):121.

[28]陈晓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策略[C].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2011.

[29]BurnsMA,HeW,WuCL,ChengLL.Quantitativepathology intissueMR spectroscopy based human prostate metabolomics[J].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04,3(6):591-598.

[30]胡晓抒,郭志荣,喻荣彬.高血压与多代谢异常的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315-1317.

[31]Brindle JT,Antti H,Holmes E,Tranter G,Nicholson JK,Bethell HW,ClarkeS,SchofieldPM,McKilliginE,MosedaleDE,GraingerDJ.Rapidand noninvasivediagnosisofthepresenceandseverityofcoronaryheartdiseaseusing1H-NMR-basedmetabonomics[J].NatMed.2002Dec;8(12):1439-44.

[32]严少琴.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114例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4(8):60-61.

[33]gata J,M asuda A,Takada M,et al.High plasma immunoreac-tive lepin level inessential hypertension1J2.AMJ Hypertens,1997,10(10pt1):1171-1174.

[34]程志清.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肥胖的思路与方法新探[J].中医药学刊2004,22(1):5-11.

[35]余群,郭晟,欧阳丽.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症48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48-49.

[36]唐敏继,郑友锋,杨宇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6):1768-1769.

[37]刘照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12):41-42.

[38]孙兆,杨如意,张红武,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1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7.085:271-272.

[3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40]张英.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病3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1):42-43.

[41]王肖龙.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S].高血压规范管理与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授课教材.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医院专业委员会,2006.

[42]张建中,王佑华,卢永屹,等.上海枫林社区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效果探讨[J].华中医药学刊,2010,28(7):1383-1384.

[43]张冬梅.中西医结合在高血压三级预防中的作用[J].中医中药,2008,5(7):79-80.

[44]李云,杨鹏,吴寿岭,等.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策略[J].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5(4):376-377.

市场流通中常见朱砂品种

朱砂商品根据形状、颜色不同可分为朱宝砂、镜面砂、豆瓣砂、灵砂等。

朱宝砂系指细小颗粒状或粉末状,色红明亮,用手指触之不染手。

镜面砂指不规则片状、斜方形或长条形,大小厚薄不一,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脆。

豆瓣砂指块片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状,色暗红或呈灰褐色,质重而坚,不易碎者。

灵砂系指人工以水银、硫黄为原料加热升华而成的人工朱砂,又名“平口砂”,其成分亦为硫化汞。完整者呈盆状,紫色或暗红色,具光泽,质松脆,易破碎而呈大小不等的块状。断面呈纤维状、针状结晶,习称“马牙柱”。无臭,味淡。

朱砂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朱砂有毒,在体内蓄积,可达数月之久,故朱砂临床应用,急性中毒可防,而慢性中毒(积蓄中毒)往往被忽略。

★朱砂,超量服用或长久服用,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以慢性蓄积中毒多见。

★古人云:朱砂为和平之药,身体百病,皆可应用而无顾忌,使人长寿。是错误的。

★本品不宜入煎剂,宜入丸散服,用量O.1~O.5 g。

★本品有大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摘自祝之友《解读神农本草经》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rapy of Integrated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XU Jie1,GONG Xin2,ZOU Yong2
(1.General Medicine,Yantai Laishan District Huanghai Road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China;2.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Medicine,the Affiliated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0,China)

HyPertension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disease of heart head blood-vessel,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today's society.Essential hyPertension disease(Primary hyPertension)is a kind of human systemic arterial Pressure increases 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cardiovascular syndrome,is usually referred to as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 often coexists with other risk factors,and long-term high blood Pressure can lead to imPortant organs such as heart,brain,kidney damage,thus leading to these organs function failure. Therefore,the harm of the disease itself is not too big,but can lead to imPortant target organs such as heart,brain,kidney dysfunction,further cause such as stroke,coronary heart disease,and even highe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diseases such as heart failure,seriously threat to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human being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standing for high blood Pressure,through guiding by the theraPy of integrated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clinical advantages of theraPy of integrated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was described.

hyPertension;theraPy of integrated medicine;review;vertigo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7.058

1672-2779(2016)-17-0130-05

(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顾友谊2016-04-26)

ytmpzy@sina.com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西药血压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