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1925年基督教在冀宁道的传教活动及原因探析

2016-02-14 13:16贾瑞霞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教汾阳传教

贾瑞霞

(吕梁学院 历史文化系,山西 离石 033000)

1901—1925年基督教在冀宁道的传教活动及原因探析

贾瑞霞

(吕梁学院 历史文化系,山西 离石 033000)

1901至1925年是基督新教在中国的大发展时期,冀宁道所辖区域也在此时得到迅速发展。美国公理会、内地会、挪威会和英国浸礼会的传教士相继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开办学校、修建医院、参与赈灾、修建道路。基督新教之所以能在冀宁道得到迅速发展源于官方的承认;采取了适应当地发展的传教方式;汾军、汾太公路的修建。基督新教1901到1925年在冀宁道的发展为今日吕梁基督新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末民初;基督教(新教);冀宁道

基督新教是指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之后陆续从天主教分化脱离出的一些新宗教派别的总称。明清前期及中期基督新教在内地影响有限,1840年后基督教由沿海向内地传播,尤其是在民国前期,基督新教在中国获得大发展,隶属于冀宁道的下辖区域①民国时期设置行政区划。吕梁市在民国时属于冀宁道,本文主要探讨1901至1925年吕梁市的基督教传教活动。也不例外,信奉基督新教的教徒从无到有,逐渐增多。

一、传入冀宁道的基督新教宗派

(一)美国公理会

冕路德和文阿德夫妇是美国公理会从山西进入冀宁道的拓荒者,冕路德夫妇在1881年来中国传教,公理会最初选定的传教地点为太谷和介休,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教实践,发现太谷适合传教活动,而介休无法展开传教活动,因此保留太谷作为他们的布道区域,另选汾州作为布道区域。1887年公理会正式设立汾州教区,冕路德开始传教,效果不甚显著。冕路德被公理会改派到其他地方传教,文阿德来汾阳传教,文阿德用自己的医术赢得了汾州部分民众的认可,传教工作顺利开展,随后美籍教士艾渥德、英籍教士贾诗礼也来汾州传教,并将传教区域扩展至孝义、永宁(离石)等县。义和团运动爆发,艾渥德、贾诗礼和丹麦籍教士罗德夫妇被诱杀,教会事务一度停顿,此时文阿德重返山西,汾州传教事业继续,后因文阿德身体不佳归美,汾州在1904年迎来了美籍女教师黄增辉、钱归德、梅美瑞等传教士,他们以传教、发展教育、兴办医院为目标,修建教堂,学校和医院,传教工作顺利开展,至1913年,传教区域扩展至文水、中阳、石楼县,以及陕北一带,教徒人数在这段时间开始上升。

(二)内地会

内地会是最早来到山西的差会之一。1887年内地会传教士荣福田在冀宁道所属区域孝义南关传教,英国管明德在1889年县城西关布道。1893年,内地会教务得到发展,以洪洞为中心,划分为5个区,取名为“晋公会”,孝义属于北区,有固定的布道点。至1915年内地会在孝义教徒人数不断增加。

(三)挪威会

挪威会属于内地会系统。奥格林夫妇在1898年作为第一批传教士以永宁县(离石)为传教地点开始传教。义和团运动之后,又有挪威传教士胡公德、步履安、尹华多等传教士先后进入山西传教,开始修建教堂,以永宁(离石)为中心扩展传教区域。至1915年,传教地点扩展至临县、岚县、兴县,前四县加上静乐、岢岚、河曲、保德,被当地人称为“西八县教会”,[1]164总部设在上海。

(四)英国浸礼会

英国浸礼会属于基督教浸礼宗的分支,成立于1792年。英国浸礼会牧师李提摩太于1877年进入山西赈灾,浸礼会开始在太原、忻县、代县等地发展教徒,1891年以交城阳渠村为布道区域,开始传教活动。1910年在文水崖底村、开栅镇和县城等地新设了教堂,1925年,浸礼会在交城传教事业中断,源于交城浸礼会内部发生矛盾,公理会进入交城传教。

二、基督新教在冀宁道的传教活动

基督新教传教士在冀宁道的传教活动在清初并未获得在华民众的认可,通过在华的调查及观察,他们用开办学校,治病救人,赈济灾民等方法吸引更多民众加入教会。从表1可以看到1901年到1915年,基督新教已在冀宁道下辖区域得到传播。

表1 1901-1915年冀宁道部分区域基督教情况表②

(一)教育事业

英国浸礼会在华开办教育的目的有三点:“一是使年轻人吸附基督;二是提供一种基督教的教育,特别是为基督徒的子弟;三是为中国的教育做出一定的贡献”。[2]p223凭着此目的,浸礼会在交城开办崇实小学。

公理会同样认为教育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徒。1899年在汾州教堂南面建起书院,招收教徒子弟入学。义和团运动后,公理会又在汾州开办了铭义小学和崇德女校。随之在1914年汾州县城西门街开办幼稚园。同年在汾州铭义小学增设初中部,1915年正式成立铭义中学,1922年增设高中部,学生人数增至100余人,教职员工将近100多人,1928年又接纳崇德女校初中部,改称铭义中学女子部。传教士还在汾阳城创办了崇道妇女圣经学校、男子圣经学校以及峪道河暑期培训班。学生人数的增加充分说明这一时期传教士工作的开展顺利,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以至于在招收学生时不得不增加条件以限制学生数量。

公理会教育事业不仅在汾州顺利开展,应交城浸礼会内部人士邀请,在交城开展传教活动,并将交城县阳渠村原浸礼会崇实小学于1925年更名为名贤小学和贝露女校,在接管了交城的崇实小学后,公理会教育传教的事业扩展至柳林,在柳林办起了铭义小学和崇德女校。

以开办学校扩大基督新教影响的差会并不止公理会,内地会和挪威会的传教士也在冀宁道兴办教育,民国初年,挪威会在兴县开办育贤学校,同期,在岚县界河口设立育贤学校,内地会麦西畴在孝义开办了“基督徒男子小学”。

(二)医疗事业

教育传教是基督新教传教的其中一种方式,另一种传教方式被称为“福音的婢女”,那就是开设诊所,兴建医院,举办各种医学知识讲座,推进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作为辅助传播福音的手段。1889年文阿德在汾州城内西门设立诊所,行医治病,吸引民众看病,与此同时进行传教活动。1901年,文阿德利用教会赔款将诊所扩建为“宏济施医院”,简称“施医院”,除门诊外,还设置了住院病床,规模稍微比诊所大。1914年公理会汾阳宏济施医院进行扩建并更名为汾阳医院,万德生争取到当地士绅的支持,在重重困难下汾阳医院最终在1924年完工并开始运营,万德生任院长,吸引汾州周边患者前来就医。汾阳医院还在峪道河王盛庄附近建有两座疗养院,1924年公理会汾阳医院附设护士学校。

3、公益事业

基督新教传教的第三种传教方式是参与公益事业扩大影响。1901年汾阳遭旱灾,公理会牧师赈济灾民。在冀宁道进行了以工代赈的赈济活动,修筑汾军公路和汾太公路。汾军公路由美国方面捐款52.1万元,山西方面捐款15万元,共计67.1万元,承办该工程的是公理会,经过5个月施工,工程基本完成。汾太公路由华洋义赈会捐赈款7万元,山西旱灾救济委员会赈款若干万元修筑,与汾军公路衔接,合称太军公路,全长288公里。

三、基督新教在冀宁道传教得以迅速传播的原因

(一)官方承认

1901—1925年基督新教在冀宁道得以迅速发展源于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官方对传播基督教的态度发生变化,从最初抵制基督教的传播到默许直到承认,基督教最终在地方获得活动空间。

1846年,清道光皇帝发布谕令,允许基督教传播,这是自康熙皇帝禁教以来首次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西方传教活动开始公开。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三国签订《北京条约》,条约中规定传教士可以在各地租买田地,传教士依据条文内容不断扩张自身权益,吸引教民入教。

义和团运动后赔偿各教会的资财支持教会的继续发展。义和团运动后,内地会教士及家属53人被杀,156名教徒被杀。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内地会教士代表与山西洋务局初定《议结教案合同》,后又签订《续议教案合同》,索取“赔款”73156两,在孝义、大同、阳曲等州县为被杀外国教士造墓,并用“赔款”重建教堂。1901年,文阿德回汾阳办理太谷汾阳教案,并获得赔款二万二千八百三十三两,提出要严办杀害汾阳传教士的徐继儒、吕振山等人,为死者立石碑,修复了被破坏的楼房、礼拜堂、学校及医院。[3]

民国时期,基督教徒参与国事,反对设立“孔教”为国教,基督教会被看做是一种革新的力量,社会名流成为基督新教徒,在社会上产生了名人效应,基督新教的发展比较顺利。

(二)方式得当

基督新教的传教方式适应当地的情况。基督新教在传教过程中,为适应当地情况形式灵活,善于变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采取了切合实际情况的传播措施。

第一,赈济灾民。清末民初山西发生大面积旱灾,冀宁道下辖区域汾州府也在其中,公理会牧师文阿德在赈济灾民的同时吸引了一大批生活无依无靠者成为教徒便是一例。[4]

其次,助烟民戒烟。冀宁道部分民众种植吸食鸦片者之风盛行,传教士利用烟民戒烟需求借送药之机帮助烟民戒烟,并向烟民传教。浸礼会在交城、文水两教会附设戒烟所,前来戒烟者甚多,成绩颇佳,戒烟而归主者,十有八九。在戒烟所传教士除了对病人用药,还规劝烟民弃善从恶,早晚举行礼拜。文阿德成立了戒烟所,部分患者使用了他配置的药之后,效果显著,烟瘾也开始得到控制,因成功戒烟而信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以汾州为中心的传教站从1901年开始,至1925年进入黄金时期,以汾州为中心,向文水、中阳等周边区域扩散,教徒发展到将近3000余人。

第三,诊治病人。传教士兴办的诊所医院吸引了部分民众信教,为传播基督教信仰打通了道路。公理会文阿德开办的西医诊所医治好了患者,患者中就有人成为了基督教徒,武光裕、任子英就是因为他医治好他们的疾病,因此加入基督新教,成为首批基督新教徒。他兴办的诊所开辟了传道和医疗相结合的道路,传教事业在汾阳迅速开展,发展了大批信徒。随着汾阳医院的医疗诊治及地方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基督教公理会的势力逐渐扩大。

第四,举办活动教育民众。传教士不断扩展教会的影响,对于学校的学生则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如社团活动,戏剧表演将基督教的观念渗透,使得基督新教的传教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乡民的认可;对于社会民众则平时在家聚会,星期日聚会,听布道,唱赞美诗,进行受洗、忏悔、进圣餐等礼仪,宣传布道设讲书堂,遇有集会设帐棚宣传,并散发传单及教会书籍,并请教徒参加“夏聚会”。

凡此种种,不一一例举,冀宁道的基督新教传教士为使福音得到广泛传播,竭尽所能,方式不一,冀宁道部分民众开始接受基督新教,信徒开始增多。

(三)便捷通道利传播

汾太、汾军公路的修建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便捷通道。冀宁道下辖区域位于山陕蒙交界处,是山西到陕西、内蒙古的重要一站。传教士的路线从太原开始,乘驴车或者汽车进入汾州开始传教,又从汾州进入到离石,进而进入至其他区域,由于道路不畅,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受到限制。1920年汾阳公理会承办工程,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修筑汾军、汾太公路。汾军和汾太公路成为太原通往吕梁山的重要干线,途经晋祠、清源、交城、文水、汾州、离石、柳林等县镇,直达黄河岸边的军渡。公路修建完毕,教会修筑道路得到省府嘉奖,教会借此宣传,教徒发展至3000余人。汾军、汾太道路的修建是传教士进入山陕蒙境内的重要通道,传教士沿着这条道路传教,从汾州到清涧都有教徒,为便于管理,公理会共划分为9个区,即汾州、文水、中阳、碛口、榆林、府谷、米脂、绥德、清涧。另一方面这条道路也是山陕蒙信徒接受基督教差会传教的交通要塞,各地干事通过这条道路到汾州峪道河举办夏令会,听牧师讲解《圣经》和宗教理论,交流布道经验。

四、基督新教在吕梁的继续

基督新教在冀宁道的活动,是在吕梁市的活动之始,不了解这一阶段活动,就无法说明基督新教在吕梁市活动的背景。基督新教教派抗战时期,各教派由盛转衰,传教活动基本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新教开展了三自爱国运动,成立了三自爱国组织。文化大革命时期,基督新教的传教活动转入地下。1981年,山西省基督教第三届代表会议在太原举行,这次会议之后,基督新教的宗教活动正常进行,目前吕梁市基督新教信教群众达3万余人,批准登记合法宗教场所有48处,具有基督教教职人员72人,其中牧师李宗棠是山西省基督教“两会”副会长,有县级宗教团体7个,其中包括离石区基督教两会,汾阳市基督教两会,孝义市基督教两会,交城县基督教两会,交口县基督教两会,方山县基督教两会,临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吕梁市四大宗教中基督新教教徒居多数,可以预见基督新教在吕梁的活动还会继续。基督新教的传教士虽然离开了吕梁,但早期传教留下的教堂,创建的医院,开办的学校仍有部分继续存在,基督新教早期在吕梁市的传教活动是今日吕梁基督新教发展的基础。

[1]李金华.山西通志·民族宗教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H.R.Williamson.British Baptists In China’1845-1952.[M].London The Carey Kingsgate Press Limited,1957.

[3]山西洋务局议结教案详文[N].申报(第一万二百五十一号),清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日,第二版.[4]刘安荣.近代山西教徒入教原因探析[J].宗教学研究,2005,(3):177.

Jia Rui-xia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Culture,Lvliang University,Lishi Shanxi 033000)

(责任编辑 王建华)

B978

A

1673-2014(2016)06-0033-04

吕梁学院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吕梁市宗教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WQN-201302)。

2016—08—16

贾瑞霞(1982— ),女,山西离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世界史研究。

猜你喜欢
新教汾阳传教
山西汾阳王酒业中国食安大会上获嘉奖
民国时期的《汾阳行政周刊》
科技下乡让杨家庄农户得实惠 山西汾阳科协联合省农科院经作所举办核桃栽植技术培训会
葡萄牙西班牙保教权探源
德意志新教与扬森主义
晚清新教在华汉语培训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普通话习得研究
——以汾阳人学习普通话为例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
感悟新课改 认识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