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研究

2016-02-15 16:01裴义君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人教版数学课堂教学

◆裴义君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文化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研究

◆裴义君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文化小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往往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升,进而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方式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课堂讨论,讨论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无实际性的教学意义。为了提升讨论实效,教师必须转变思路。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深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方式。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讨论方式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课堂形式的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讨论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到新的学习方法。为此,研究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展开讨论成为重点。本文主要从科学选取讨论内容、指导学生深入讨论、促进学生整体讨论、延伸拓展课堂讨论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科学选取讨论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加入课堂讨论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发言欲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科学选择讨论内容。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加入课堂讨论;另一方面,备选用于课堂讨论的问题不宜过难,只有难度适中且对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和考验的问题才能更受学生的欢迎。此外,还要注意这些问题应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日常学习中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重合,通过开放式的课堂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以及整数的加减法后,形成了思维定势,将两者的概念混淆了,因此,在面对涉及分数计算的应用题时,往往会将A比B多1/10理解为B比A少1/10,将“多”和“少”用加减法进行了计算。因此,教师创设情境,在PPT中用分西瓜的小游戏来击破学生内心形成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加入课堂讨论,分析问题的根源,学生通过实景观看以及讨论分析,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否定了自己原本错误的思路。

事实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和独立探究来获取知识往往比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生拉硬拽让小学生记住要容易得多,而科学的选择合适的讨论内容,往往能够鼓励学生自发形成课堂讨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完成学习目标,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目的。

二、指导学生深入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讨论往往会使课堂效果下降,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深入讨论,而不做一个讨论的看客。在教学中,对于课程内容涉及讨论的部分,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讨论的每一个环节,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自由讨论中,并通过把握学生讨论时的观点和思路,准确判断学生的思维状态以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相对来说比较难的问题进行引导,及时的疏导往往能够让学生的讨论更加顺利,效果也更加明显。

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这一单元时,发现小学生因为生活阅历不足,往往对于长度单位把握得不是很准确,对于差距较大的米和毫米的区分比较明确,但是对厘米和毫米的区分却出现了混淆的情况。于是,教师举出了粉笔、橡皮、小镜子、戒指、纸张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对其长度、厚度、宽度进行单位的填写,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来完成。讨论中,教师发现,一组同学用笔在纸上画出了每一个物件的大小,然后用直尺进行比量,尽管这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对于戒指的厚度这一问题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小组讨论陷入困境。此时,教师指导学生“戒指的厚度比纸张薄还是厚?”“和镜子的厚度相比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发现可以通过与之相近的物件的对比来确定该物件的厚度,保障了讨论的顺利完成,并且,让学生收获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

三、课堂讨论覆盖全体,保障学生敢于参与课堂讨论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锻炼学生敢想、敢说的重要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小学生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关注,也希望有自己的独立话语权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堂讨论流于形式,促使课堂讨论成为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讨论,而其他学生便没有了话语权,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匆匆讨论后,课堂讨论也随即结束了。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三)》这一课时,发现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判断、平移以及旋转等抽象几何问题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于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举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为了让全班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学生们都选择了与自己平时要好的同学一组,讨论起来也更加大胆、积极,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小学生自己的思维碰撞下,他们很快将蝴蝶、三叶草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举例出来,并作出阐述,从而深刻理解了本课的内容。

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羞涩或者不自信,很难全身心地参与到讨论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条件,让课堂讨论覆盖全体。只有让学生具有均衡的讨论的机会,学生才能获得最大化发展,数学教学也才会更高效。

四、延伸拓展课堂讨论,有效促进学生获得长足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拓展。关于拓展,也是教师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机会。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延伸拓展课堂讨论,有效促进学生获得长足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设计延伸性的数学任务,促进学生展开延伸讨论,从而在讨论中受益。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延伸拓展讨论任务,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数学,其目的就是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学生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设计开放的延伸讨论任务。师:你认为生活中哪里运用到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你能举出实例并画出图来分析计算吗?由于任务与生活相结合,并具有开放性,因而深受学生喜欢。由此,学生开始自由组合,相互讨论起来。有学生提到运用到客厅面积的计算、有学生提到运用到指示路牌面积的计算等,并动手画图操作起来。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通过开放性的延伸拓展讨论,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在检验讨论成果时,教师要注重结合激励性评价,从而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也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认真研究讨论方式和讨论的艺术,通过对讨论内容的甄选、讨论过程中的引导以及讨论覆盖的群体、延伸拓展讨论等方面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表达和交流的频率,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1]张晓瑛,王丽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4).

[2]王丽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3,(03).

[3]马婕.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读与写,2016,(05).

[4]仇小伟.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21).

猜你喜欢
人教版数学课堂教学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