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16-02-15 10:57莫正茂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更年期心理护理

莫正茂 李 杰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莫正茂李杰

【摘要】目的 探讨在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护理且强调心理护理,探讨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干预后SAS与SDS评分低于护理前,对比P<0.05。结论 在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优良。

【关键词】心理护理;更年期;心血管介入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医院心律失常科, 广东 广州 510009

据报道[1],心血管疾病在所有疾病中死亡率居于榜首,被临床称为“头号杀手”。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介入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但是该术式具有侵入性,且患者对疾病了解较少,故而术前易不良情绪,导致生理应激反应,而更年期患者本身压力来源较多,术前负性情绪更严重。现详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广东省中医院心律失常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58例选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34:24,年龄为41~60岁,平均(46.2±6.4)岁。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 (1)术前: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对患者过敏史与病史予以详细了解并记录,开展造影剂过敏试验。术前备皮,禁食4 h,将大小便排空。准备好急救物品,指导患者开展吸气-屏气-咳嗽练习,术前肌注10 mg地西泮。(2)术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鼓励患者主诉,维持静脉通道通畅,及时给药。(3)术后:严密观察小便及生命体征,每间隔30 min监测1次血压,持续6次,若发现血压下降低于12/8 kPa或出现出汗、恶心呕吐、心率<50次/min时快速通知医生并抢救。24 h心电监护,给予持续流量吸氧。复查凝血时间,若比正常值最高限度高但未超过1.5倍可将动脉鞘管拔除。加压包扎术侧肢体,制动,需持续12 h以上,压迫局部用砂袋,持续6~8 h,观察穿刺肢体。卧床期间需定时被动活动下肢肢体或按摩挤压腓肠肌,避免形成动脉血栓。

1.2.2心理护理 (1)术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术前有较大压力,因自身处于更年期,再加之担忧手术等,易出现负性情绪,严重者致使冠脉痉挛。为此术前医护人员需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详细介绍介入手术安全性等,可邀请术后康复效果较好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治疗信心。鼓励家属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撑,将恐惧以及焦虑等情绪消除。具体而言可采用如下方法:其一,精神支持。护士需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增强患者信任感与依赖心理,使其在医护操作中积极配合。其二,采用松弛疗法。连续呼吸需超过20次,呼吸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15次,训练时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将所有杂念排除,放松全身肌肉,可每天练习1~2次,每次练习时间为10~15 min。其三,音乐疗法。播放优美且舒缓的音乐,可将人们情绪改善,将社会或心理因素导致的不良心理状态消除,增强应激能力。每次2 h,每周选择5 d开展。其四,暗示疗法。暗示即环境或人采用隐喻方法将某种信息传递给人体,个体无意识被上述信息影响,且采取相应行动的现象。在该过程中某种假设被主观意愿肯定,虽然不一定有依据但由于主观心理已肯定,心理上便会向该内容靠近[2],在更年期患者中十分适用。(2)术中:将患者推入导管室,导管室护士再次讲解术中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以缓解心理压力。避免制造杂音,比如机械碰撞、开关门窗等;术中避免讨论患者隐私与病情,适当告知手术进展,使其安心。(3)术后:术后再次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强调乐观情绪与积极配合的重要性。评估患者睡眠情况,确保睡眠周期正常。

1.3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心理状态。SDS评分中53分为分界值,轻度抑郁为53~62分,中度抑郁为63~72分,重度抑郁为超过72分;SAS评分中50分为分界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超过69分为重度焦虑。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对比:(1)SAS:护理前为(67.8±7.2)分,护理后为(50.4±4.7)分,对比P<0.05;(2)SDS:护理前为(68.2±6.9)分,护理后为(49.7±4.1)分,对比P<0.05。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技术,即在心脏内或血管中通过血管穿刺路径开展的诊疗技术[3],广受临床青睐。中年人性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易出现潮热、易烦躁与激动症状,再加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易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表现出焦虑抑郁症状[4]。心脏介入对更年期患者而言属于应激源,个体遭受潜在威胁时会产生消极且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5],影响手术效果。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消除心理及生理应激,改善睡眠,促进康复,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组干预后SAS与SDS评分低于护理前,对比P<0.05。与报道相近[6]。综上所述,在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优良。

参考文献

[1]路永芳,张丽红,孟丽芳,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3(21):41-42.

[2]韦国敏. 心理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更年期患者的护理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8):151-152.

[3]胡晓莲. 对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50-151.

[4]胡静. 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8):253.

[5]宋燕莹. 心血管介入术患者舒适护理进展[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z1):204-205.

[6]秦涌,刘艳丽,苏晓丹,等. 心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2):188.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Menopause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O Zhengmao LI Jie Depart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s, Guangdong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limacteri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58 cases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all of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the changes of psychological stat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discussed. Results SAS and SD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nursing,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in menopause is good.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Menopause,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2-0244-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2.176

猜你喜欢
更年期心理护理
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FSH、LH、E2浓度的影响分析
当“更年期”遭遇“青春期”
潮热出汗不仅仅是“更年期”
更年期妇女有效地进行身心疾病的防治
调试心理过好“更年期”这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