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随访观察

2016-02-16 09:06
微创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椎弓螺钉经皮

吴 然

(湖北省荣军医院骨科,武汉市 430070)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随访观察

吴 然

(湖北省荣军医院骨科,武汉市 430070)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11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各55例,微创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术后随访2年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 角和矢状面指数。结果 微创组切口长度为(61.2±2.1)cm、术中出血量为(95.2±23.4)mL、术后引流量为(14.3±3.7)mL及疼痛程度为(2.1±0.7)分, 开放组切口长度为(120.3±3.4 )cm、术中出血量为( 289.6±43.2)mL、术后引流量为(170.6±41.9 )mL及疼痛程度为(3.8±0.6 )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为(56.4±19.8)分, 开放组手术时间为(50.7±20.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均增加,后凸Cobb′s角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矢状面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椎段脊椎骨折患者给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微创、出血和引流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的优势,远期能达到与开放性手术相当的效果。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骨折;胸腰椎段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和支柱,具有负重、平衡、保护内脏等作用,脊柱骨折可能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来微创内固定术逐渐在临床被接受,微创技术创伤小,避免了传统开放性手术引起的广泛牵拉和剥离,有利于患者后期恢复[2]。笔者对11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旨在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各55例,微创组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19~46岁,平均(34.6±5.8)岁;受伤时间1~5 d,平均(3.1±1.1)d;坠落伤34例,砸伤 12例,交通事故伤9例;T11骨折6例,T12骨折19例,L1骨折26例,L2骨折3例,L3骨折1例。开放组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20~45岁,平均(35.4±6.1)岁;受伤时间1~5 d,平均(3.2±1.1)d;坠落伤35例,砸伤14例,交通事故伤6例;T11骨折5例,T12骨折22例,L1骨折23例,L2骨折4例,L3骨折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时间、骨折部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不适宜、不耐受手术者,合并心脑等其他脏器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及有神经功能功能损害者。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且签署了相关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微创组 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俯卧位腹部腾空,全麻下以X线透视确定钻钉位置、方向、角度,并在皮肤上做好标记(骨折节段上下两个椎骨椎弓根),置入穿刺针至椎体后缘前方0.5~1 cm,拔出内芯置入导丝,通过导丝依次导入扩大管和保护套管,将椎弓根螺钉拧入椎体,透视下确认内固定位置,依次置入剩下3枚椎弓根钉。将固定棒置入椎弓根螺钉尾槽并拧好固定螺帽,透视下将椎体撑开复位至满意高度,术毕缝合。

1.2.2 开放组 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全麻俯卧位,于损伤胸腰椎后正中切口12 cm左右,暴露伤椎至上、下一个椎体,X线透视下确定螺钉固定位置,于伤椎上下各一椎体置入螺钉,撑开近、远端椎弓根,固定螺钉,恢复椎体高度,术毕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处理。

1.3 疗效评估和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②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4]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10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③检查两组患者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矢状面指数,术后2年进行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两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在相应的手术治疗下均未出现神经根型损伤。其中开放组有1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在进行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后出现伤口感染的现象,后经过抗感染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于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90 d后产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现象。微创组无并发症发生。微创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疼痛程度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x±s)

2.2 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均增加,后凸Cobb′s角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矢状面指数术前后及术后2年随访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比较

3 讨 论

脊柱骨折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造成,临床症状有局限性疼痛、运动障碍,脊柱部肿胀、压痛和畸形等[3]。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创伤大、对组织牵拉、剥离广泛使肌纤维瘢痕化,患者术后不易康复且并发症多发。微创技术近年发展迅速,被运用于多个科室,尤其在外科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

3.1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优势 脊柱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谢兆林等[5]报道,该术式用于胸腰椎段骨折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患者胸腰背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明江华等[6]随访评价了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果显示,微创内固定术不仅手术时间快、术中失血量少、住院天数少,随访8个月时矫正丢失量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微创组手术时间(56.4±19.8)与开放组(50.7±20.7)比较,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疼痛程度均少于开放组,提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用于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对患者组织损伤更小,利于后期迅速康复。张文志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与本研究结果相似。随访32个月,微创治疗者与传统手术治疗者矫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患者均随访2年,微创组伤椎矫正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矢状面指数丢失量与开放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微创治疗对伤椎的远期治疗效果与开放治疗相当。段丽群等[8]进行类似研究,并对患者进行了18~48个月随访,其结论与本研究基本一致。

3.2 疗效比较 微创组经过治疗后,其切口长度、引流量、出血量及疼痛评分分别为(61.2±2.1)cm、(14.3±3.7)mL、(95.2±3.7)mL及(2.1±0.7)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开放组,说明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可在改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及矢状面指数的情况下,将对患者进行手术所产生的伤害降到最低,降低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在手术中所面临的风险。术后笔者对进行手术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微创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开放组产生伤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说明了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的效果更佳。

综上,对胸腰椎段脊椎骨折患者给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微创、出血和引流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的优势,远期能达到与开放性手术相当的效果。

[1] 王许可,李长青,王洪伟,等.联合单向及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椎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5):431-437.

[2] 高浩然,赵海恩,钱 澍,等.经皮螺钉置入固定结合关节突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建立伤椎长久稳定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7):2688-2693.

[3] 李立钧,杨明杰,潘 杰,等.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前路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2):123-127.

[4] 吉浩宇.微创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9):978-981.

[5] 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等.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5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4):685-687.

[6] 明江华,郑慧锋,赵 奇,等.Sextant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随访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8):8343-8348.

[7] 张文志,尚希福,段丽群,等.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2):106-111.

[8] 段丽群,张文志,尚希福,等.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2,33(5):336-339.

吴然(1979~),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

R 683

B

1673-6575(2016)04-0605-03

10.11864/j.issn.1673.2016.04.43

2016-04-21

2016-06-19)

猜你喜欢
椎弓螺钉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椎弓根螺钉设计与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