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涛未来馆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室

2016-02-18 19:48
东方艺术·大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东方艺术宏观微观

编者按:

未来,这个莫衷一是的概念,在每个人的思维里或许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外衣。熟悉张小涛的人或许都会明白,作为一位新媒体艺术家,数字化也是其最擅长的语言方式。此次展览的作品《三千世界》依然延续了艺术家的个人语言,并将其关注的焦点放在微观与宏观、时间与空间、生命与记忆交织的多重世界。在《三千世界》中,张小涛将宏观的宇宙,佛教中中千世界的人类,还有微观世界的蜜蜂构置在同一作品的平面。这些原本并不属于同一空间的『三千』世界,在时间与空间的分解、延展后,循环在了一个多维的虚拟世界。

而未来馆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就像是一个全新建构的开放实验室,使得张小涛重组的数字虚拟世界,与未来馆自身的特性和共性相得益彰。

东方艺术·大家:关于“未来”你怎样理解?

张小涛:今天即是未来,也可以说传统是一条流变的河流,未来和过去是在同一个维度中,未来既是时间概念,也是关于空间的认识,也许我们可以从以往的DNA中去发现关于未来的密码?未来不只是将来式,也是过去式和现在式,未来是和过去、今天的相遇……

东方艺术·大家:你对未来馆的哪些特质最感兴趣,是什么吸引你参与到这次展览中的?

张小涛:未来馆的国际化、实验性、开放性以及跨边界的工作方式对我比较有吸引力。

我擅长数字媒体,所以我想从实验动画的角度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在布展的过程中与策展人诸多的沟通,让我在这个展览的过程中实践性地体会到某种东西,针对不同的空间和场域进行方案调整。未来馆整个展览形成了一种新的对话张力,这是每个人的实验性、方法、语言等重新构成了一个空间中的关系美学。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今日“未来馆”和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有什么区别吗?

张小涛:传统的美术馆可能会更注重观众被动的接受,未来馆可能是一种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交互。另外未来馆自身国际化的视听语言和互联网的经验也是一大特点。未来馆不仅有媒体的参与,同时拥有参展艺术家对于不同空间、不同材料、不同时间在一定的空间内有一定融合的特色。目前虚拟性、交互性可能是未来馆的最大特点。

东方艺术·大家:在未来馆中传统艺术家的概念有发生改变吗?能够结合自己的创作具体的谈一下?

张小涛:放在未来馆这个场里,其实已经不再区分传统与当代,它形成了一个话语场,也形成了一个景观。我想策展人会根据它本身的展览结构,来考虑不同艺术家不同的排兵布阵方式,会形成怎样的一个关系。

《三千世界》是我参加此次未来馆展的参展作品。“三千世界”是来自佛教的一个术语,佛教有“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小千世界”之说。中国本土佛教天台宗也有“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古人对时空的认识有一种朴素的相对论意识,在微观与宏观之间有某种超越的意义,在“心”与“宇宙”之间有一个通道,心即宇宙,宇宙即是时间和空间的集合概念。我想在这件作品中讨论多重时空的相遇和重组,微观与宏观、时间与空间、生命与记忆交织的多重世界。《三千世界》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实验,实验本身是在讨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东方艺术·大家:你会一直关注未来馆的发展吗?

张小涛:会的。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在日后未来馆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创出尝试与探索?

张小涛:未来馆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室, 也是一个未来的实验室, 期待有更多的年轻艺术家的参与以及新方法与新语言的出现。

虽然未来是虚拟与电子的,但我觉得也需要传统的纸质媒体的介入,不然就有些缺憾。尽管许多年后互联网依然可以查到相关未来馆的资料,但是针对此次展览的文献性的出版物也是有必要的。在时下,我觉得还是需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让它们之间有更多的融合。

猜你喜欢
东方艺术宏观微观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宏观与政策
宏观
微观的山水
宏观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