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对单侧下肢截肢患者的影响*

2016-02-18 06:56梁晓青王应琼陈玉梅叶惠萍江少平
天津护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截肢个体化满意率

梁晓青 王应琼 陈玉梅 叶惠萍 江少平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个体化护理对单侧下肢截肢患者的影响*

梁晓青 王应琼 陈玉梅 叶惠萍 江少平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单侧下肢截肢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侧下肢截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截肢术后第1周、第4周的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并评价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截肢术后第4周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肢体康复功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

个体化护理干预;截肢;护理

截肢是肢体骨骼、肌肉与软组织广泛损伤无法修复或有严重无法控制的感染危及生命时,经骨或关节将肢体截除的外科手段[1]。突如其来的工伤、车祸造成的截肢常常严重地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理状态,患者既要忍受着躯体创伤,还要承受着心理上的痛苦,造成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和心理失衡反应[2]。我科通过对单侧下肢截肢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创伤性单侧下肢截肢患者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17~60岁,平均(39.75±10.24)岁。均为工伤及意外受伤,在入院1周内行下肢截肢手术。随机将患者分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受伤情况等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伤口换药及观察、体位放置、截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1.2.2 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即分阶段细化的心理疏导、个体化康复锻炼及生活自理能力培训。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心态、情绪、知识、家庭及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健康习惯进行分析、评估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①术后3天内责任护士在每天换药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饮食、睡眠情况。根据不同的个体心理问题,干预组护士及时开展相关疾病知识宣教,讲清楚为什么要截肢,让患者懂得截肢是“舍肢保命”的道理[3],帮助患者及时调整心态和改变角色功能;并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及精神上的支持[4]。②术后第3天教会患者伤肢残端拍打,4次/天,5~10分钟/次,以逐步减轻幻肢痛,同时应用中医耳穴疗法减轻伤肢疼痛、提高睡眠质量,2天/次。③术后1周由责任护士协同康复治疗师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一对一的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每天检查按计划完成情况并作相关指导,每周进行生活技能训练评价。在出院后每2周通过电话随访2个月了解生活情况。

1.3 护理效果评定 两组患者分别在截肢术后第1周末及第4周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 。参考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ADL)由本科自制的下肢截肢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评价生活自理能力,内容包括:轮椅的使用,站立,双拐、单拐、粗糙地面行走,平地前进、后退5 m,迈门槛及上、下楼梯等,评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根据护理满意评定表评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内容包括:健康宣教内容,护士提供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帮助、患者对自己现状及生活能力的满意度等,评定为:满意、不满意(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经过t检验,术后第1周,两组患者SAS,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干预组SAS,SD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截肢术后第1周及第4周心理状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截肢术后第1周及第4周心理状况比较(±s)

组别例数 术后4周SAS SDS SAS SDS干预组对照组术后1周30 30 t P 48.34±13.25 48.03±14.26 0.087 0.931 47.36±12.72 46.84±13.26 0.155 0.877 36.28±11.76 45.65±12.42 3.001 0.004 30.86±10.24 44.72±11.36 4.964 0.000

2.2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术后第1周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四周,干预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s)

组 别 例数 术后第1周 术后第4周干预组对照组30 30 42.3±3.8 43.5±4.1 93.8±6.1 80.2±5.7 t P 1.176 0.245 8.922 0.000

2.3 两组患者第4周护理服务满意率 干预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截肢第4周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3.1 心理状况可调动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积极性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截肢后患者康复意识正逐渐加强,从康复的角度考虑,截肢不仅仅是破坏性手术,也是功能重建的开始。因突发而来的严重创伤使肢体无法保留,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削弱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影响创伤愈合及功能康复锻炼效果[5]。针对患者的个体心理问题干预组责任护士深入病房与患者、家属交流,鼓励患者倾述,耐心解答疑问,充分尊重患者,对患者的遭遇表示同情及理解,耐心解释截肢的安全性及必要性,详细说明不截肢的严重性及危害性,使患者接受现实[6];此外利用视频宣教及请已装配好义肢的患者现身说教,尽快使患者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并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实施医疗护理措施,最大程度地恢复身心健康,重塑生活信心。

3.2 强化康复锻炼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训 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增强残存肌力。康复锻炼的目的在于改善截肢患者全身状况、促进残肢定性、增强肌力、提高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装配义肢后更好的发挥代偿作用[7]。患者在截肢术后一段时间内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交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术后1个月内更为明显,活动不便自我效能降低,对功能丧失及辅助行动有一段适应过程。术后由责任护士协同康复理疗师根据干预组患者不同的截肢平面制定相应的康复处方,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定量的运动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肌肉及关节的正常功能[8]。同时强化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让患者直观的一步步看到康复的希望,对提高日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进行2~3周个体化护理干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表明个体化护理干预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早期康复锻炼的意志,促进患者肢体康复和功能重建。

3.3 个体化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目前临床应用的常规护理局限于对患者较简单的健康教育和问候安慰的层面上。个体化护理干预则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士有足够的信任[9],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参与干预措施的护士能自觉运用专业技术、心理干预技巧等相关知识,帮助患者调动自身的应对资源,以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问题,加强功能康复锻炼,有效地缓解了截肢术后幻肢痛、残肢肿胀或肌肉挛缩等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对单侧下肢截肢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恢复社会适应力及自信心。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889-1891.

〔2〕陈艳,李春玲,王斌.截肢患者的心理康复与护理[J].吉林医学,2009,2(30):156-157.

〔3〕 周晓红.截肢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导报,2012,9(24):131-132.

〔4〕靳兆凤,刘宝书.32例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J].天津护理,2011,19(1)43-44.

〔5〕宁志杰,鲁玉来.现代截肢残疾外科治疗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00.

〔6〕钟小妮.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上肢前臂截肢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315-1317.

〔7〕朱永琴.创伤性截肢病人的护理需求和对策分析[J].全科护理,2010,8(5):595-596.

〔8〕李薇.截肢患者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J].天津护理,2011,19(2):83-84.

〔9〕翟洁婷.外伤后截肢60例系统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2012,19(6):108-109.

(2016-08-01收稿,2016-10-28修回)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on single lower limb amputees

LIANG Xiao-qing,WANG Ying-qiong,CHEN Yu-mei,YE Hui-ping,JIANG Shao-ping
(Foshan TCM hospital,Foshan,Guangdong 528000)

Objective:To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self-care capacity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of single lower limb amputees.Methods:60 cases of single lower limb ampute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mputee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services,and ampute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individualized nursing care.The psychological status,self-care capacity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in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with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care capacity scale(in-house developed)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scorecard in the first and the fourth week after the surgery.Results:The mental health,self-care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of the ampute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fourth week after the surgery.Conclusion:The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help to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of amputees.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Limb amputation,Nursing

R473.6

A

10.3969/j.issn.1006-9143.2016.06.003

1006-9143(2016)06-0477-03

*佛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2015296)

:梁晓青(1968-),女,主管护师,本科

猜你喜欢
截肢个体化满意率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