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用 PPT及微视频搞活小学思品课教学

2016-02-18 00:42张继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7期
关键词:手段课本情境

◆张继刚

谈用 PPT及微视频搞活小学思品课教学

◆张继刚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7.051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正确引导少年儿童对道德的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为。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展开教学,教师要合理采用 PPT及微视频手段,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生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PPT;微视频;思想品德

1 序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教材着重突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主题,在如何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鼓励教师进行大胆的教学创新和课堂改革,探寻乐学乐教的途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使课堂更具实效、更富情趣、更有活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识到以电子白板为载体,立足教学内容,采用 PPT 动画、小视频(微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为高效开展课堂学习营造出具体的氛围,并能借助不同的技术手段拓展延伸所学知识,可以使教学更有成效。

2 PPT手段创设情境,深受学生喜爱

思想品德教育在传统教学中以说教为主,但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讲解之后,很难保持思维的兴奋,而且对他们来说,有些道理理解起来比较空泛。对于小学生来说,把知识变得越直观、形象、生动越好,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以电子白板为依托,融合 PPT 动画、微视频手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灵活的变通、改造,把那些不利于学生消化的道理化间接为直接、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顺应学生心理要求。因此,教师在这方面要花心思、动脑筋。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电子白板、微视频、PPT 动画的不同优势,根据所学内容,真正让技术为师生的教与学服务。就 PPT 动画运用来说,教师可以在PPT 中把图片、文字解说、音视频、微课程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在某一张动画中插入文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学生创设出他们所期待的生动情境,引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全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进行“诚实守信”一课教学时,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明白诚实守信的含义、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做人要诚实守信”。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做到真正理解却非易事;即使能基本明白,也是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时,教师把本课要讲的道理渗透到大家熟悉的商鞅“立木为信”、“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故事”(见课本)、“五毛钱丢掉的信誉”(见课本)、多米诺皮公司不计成本飞机送面团(见课本)等4个经典故事,用图文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以见证者的身份去如临其境地感受,自觉体会出诚信即是说到做到,自觉履行诺言;不讲信用就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讲究信誉、注重质量,是赢得信任的基本保障。

采用 PPT 课件,把要讲的道理蕴含其中,以学生喜欢的讲故事、议事理的办法,学生更加喜欢,在课堂上的表现会热情而主动,在直观的图片、画龙点睛的文字说明的引导下,自主理解的速度、深度会远远超出教师的口头讲解。这种“情境引导探究”的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加理想。

创设情境的手法还可采用多种手段,如 PPT 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影视资料、微视频课件……只要教师能以这样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可以选用的办法并没有局限,教师完全可以充分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和新颖的教学思维,以别具特色的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化。只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的智慧和灵性也会随之被激发出来,理解课本所讲道理就不会存在问题。

3 微视频手段更能体现时代特色

课本编排的内容、所列举的实例、选编的短文的经典性毋庸置疑,教师依据教材进行教学完全可以适应大纲要求。必须要指出的是,在信息技术手段日趋先进的今天,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兴的微视频手段把需要的内容录制下来,在需要的节点进行播放,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强的帮辅作用。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现在被延伸为“生活化教育”。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够真正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会更加符合学生的意愿,能最大限度缩短课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下展开思维活动,营造出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利于保护学生的个性。

如在教学“科技造福人类”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视频的形式:第一步,课前搜集易于学生理解的最新素材,制成图文集,配上音频,再把需要延伸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链接;第二步,在把第一步的内容合成的基础上,录制成一段视频,适时播放给学生。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这些素材让学生了解当前应用于生活的最新科技成果,如互联网技术(淘宝等网店、微信银行、微信视频聊天)、汽车导航(跟踪定位、蓝牙)、农业上的无人机飞播(灭虫、灭火)、工业机器人(机器人足球比赛、家庭遥控清洁器、滚筒式洗衣机等);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即将对人们产生影响的科技动态,如 2015 年 5 月浙江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展出的最新网络技术、网络上报道的免疫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态环境、微生物学等)最新成果。这些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虽然神奇,但其用途、使用价值都很好理解,都是学生最希望了解的科技成果及动向,许多内容或多或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不同的联系,就完成教材提出的学习目标(即: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来说,比起课本所选的材料,其说服力、感染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这样的微视频制作起来需要花费时间,但是它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4 白板环境下的网络连接更便于拓展延伸

教材所讲的道理很透彻,选的阅读材料确实具有代表性,表达的情感很真挚,学生接受起来不存在多少难度。需要注意到的是:课本中需要向课本外延伸的“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调查、实践、体验”活动,往往会受到时间、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不少时候是很难实现的,这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受到不少制约。如果能够在白板环境下把所学知识从课本向外延伸就快捷、方便多了,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或通过虚拟手段,引领学生把知识向课本外延伸,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体验感,便于实现教材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如在教学“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时,教师可以在白板环境下以图文的形式呈现教材中列举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地位低下、劳动者饱受歧视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屏幕批注的形式展开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借助网络、着眼现实,搜集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的诸如共产党员徐虎、优秀售票员李素丽、普通售货员张秉贵等时代风云人物的相关文字材料,央视播出的有代表性的宣传城市农民工、清洁工的电视公益广告……让学生浏览这些文字、视频,无需走出学校,这些代表人物对学生的教育、熏陶、感染不光能在润物无声中得以顺利实现,还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激起层层涟漪,对他们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借力”,充分利用多种新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出没有现场氛围胜似现场氛围的情境,使学生实现同样的心理感受,接受心智的启迪。

5 结语

白板环境下运用PPT、微视频手段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究、实践和大胆创新的过程。教学有法无定法,哪种手段、办法更适合教师和学生,需因人、因地制宜,因材取法,切不可片面地为技术而用技术,要努力做到让新技术为目的服务,为课堂教学服务。■

G623.15

B

1671-489X(2016)17-0051-02

作者:张继刚,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255433)。

猜你喜欢
手段课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