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利弊分析

2016-02-18 00:42刘帆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7期
关键词:书库阅览室流通

◆刘帆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利弊分析

◆刘帆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7.079

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应用有效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提升了服务质量。简单介绍图书馆“大流通”的概念,分析利弊,并提出几点建议。

图书馆;“大流通”模式;图书流通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层出不穷,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发急切。因此,为了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图书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突破陈旧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图书馆实践证明,“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到馆率和文献利用率,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1 “大流通”服务模式概述

传统的图书馆注重藏书,以藏书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图书馆服务优劣的重要依据,认为藏书越丰富的图书馆,其服务能力也就越强;读者处于从属地位,对于图书馆的藏书只有使用权,只能简单借阅图书馆所提供的图书,而对于图书的选购没有参与权,无法选择采购何种图书。这种模式可能导致读者需要的书没有采购,而大量采购读者不需要的书,降低了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大流通”服务模式当前已经在很多国家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中应用,馆藏文献资源完全向读者开放,实行开架式管理,读者可以在任意图书馆层之间自由走动,或者携带某一书库中的书到其他书库中进行阅读,在借阅手续上更加简化,只需到服务处进行登记即可办理书籍的借还手续,实现了图书馆的科学、高效及完全开放管理。

2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优势

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图书流通率是衡量图书馆工作效率的主要指标,图书流通率越高,说明读者到图书馆借阅或者查阅文献率越高。实行“大流通”服务模式后,某高校图书馆只在入口处设置门禁安全管理系统,读者刷卡即可进入馆内,可以拿馆内图书到不同楼层、不同阅览区阅读,阅读后发现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并不打算借阅的图书,只需将其放在阅览台上即可,不需要再放回原处。这样使读者充分接触、了解各种图书期刊,借阅更有针对性,实现“流阅一体化”,使馆藏文献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

方便了读者,提高了服务质量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布局上仍采用半开架的方式,藏书区和阅览区处于分离的状态。读者进入图书馆后要先将所携带的图书、书包等存储到储藏柜后方可进入书库或阅览室,很难将自己掌握的文献资源和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进行比较研究。而且馆内每一层都设置了借阅服务台,读者借阅文献资源时先是进一室门,发现有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时就将文献资源借出;如果未发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或者资料不够全面,需要去其他书库进行借阅时,就要先从该书库或者阅览室出来,然后再次进入其他楼层内的书库,借阅图书存在不小的麻烦。开放时间上采用行政上班制时间,无法满足师生的要求。

实行“大流通”服务模式后,各阅览室不再办理借还书手续,总服务台集中统一为读者办理证件管理和图书借还、损赔等手续,直接提供学科服务、科技查新、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等项目服务,当面解答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咨询。各书库撤掉借还台,使得图书馆的空间变大,可以安置更多的书架和阅览台,有效增加书库容量和阅览位置,同时还为目录查询机、报刊阅读机、自助文印及自助还书机等设备的配置提供了空间,满足了读者基本的自助服务。开放时间由过去的每周 68 小时增加到 96 小时,实现以人为本,提升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能在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中,每个阅览室或者书库都需要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各项相关工作。平时学生只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开学初和学期末的时候,大量师生涌入图书馆,经常会出现排队等候的情况。实行“大流通”服务模式,借书、还书及咨询等工作在一楼大厅统一进行管理,并且大厅中配备相应的电脑,读者可以自行查阅图书的相关信息,减少了图书管理工作者的配备,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不必排队等候。

3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弊端

图书乱架问题实行“大流通”服务后,一些读者不顾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导致图书的错架与乱架现象更加严重,更由于公共道德意识较差,在阅览的过程中随意抽取图书,使图书与其架外不符;有的读者发现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图书,为了方便自己阅读,就故意将其藏在其他的架位中。这些行为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给其他的读者带来不便。

图书污损、撕页、丢失问题实施“大流通”后,部分读者在阅览时把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下来,甚至将其所需要的内容用刀子裁掉,图书污损、撕页比原来严重。不仅如此,有的读者撕走书刊中的磁条,将图书私自带出图书馆,据为己有。这不仅给学校图书馆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给在图书馆里阅览书籍的其他人带来极大不便。

4 完善图书馆“大流通”服务的几点建议

提高馆员素质,加强书库管理“大流通”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开发利用文献信息及应用新技术的职能,学会借助于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化装备来延续和拓宽图书馆职能,实现人机的有机结合;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处理;学会在网络中进行调研和咨询,改善服务态度,保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读者对阅读有较高的要求,不愿阅读自己不喜欢的书。而数字阅读、影像娱乐等多种消费供给,也给了读者多种选择的可能。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读者反馈信息,更新书库和阅览室资源,立足高校实际,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加大专业文献资源的比重,最大限度满足师生需求。

加强读者教育和读者导读工作引导师生爱护书刊资料,不涂抹、不撕毁、不私藏书刊,做一名文明读者;要求读者在进入书库或阅览室后自觉遵守阅览室管理规定,交谈轻声,手机等通信工具应设在震动或静音状态;维护环境卫生及图书安全,不携带食品、饮料入馆,不乱扔杂物,不在馆内吸烟;不将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带入多媒体学习室或放入存包柜中,随身妥善保管已办理借出手续的图书。

建立安全保障系统高校的图书馆要安装书籍防盗系统,馆内全面启用电子监控,特别是对借还书处、门厅等地方增加监测和防盗设备投入,并严格控制磁条和监测设备质量,在阅览室窗口或角落安装监控摄像头,将部分楼道的窗子加锁,严肃处理偷、盗、撕、割书刊等不文明阅览行为。

5 结语

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担当着传递全球信息资源的角色。“大流通”服务模式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此,高校图书馆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为师生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1] 曹桂芳 .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初探 [J]. 图书馆学刊 ,2011(1):93-94.

[2] 包铁柱 . 图书馆大流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以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12(3):9-11.

[3] 李辉 .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弊端的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 : 以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 [J]. 山东图书馆学刊 , 2012(3):44-46,51.

G258.6

B

1671-489X(2016)17-0079-02

作者:刘帆,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图书馆流通部助理馆员(130111)。

猜你喜欢
书库阅览室流通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人梯书库”丛书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探析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新模式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商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