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际学分互换机制的构建

2016-02-18 00:42王晓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7期
关键词:校际学分责任

◆王晓苏

论高校校际学分互换机制的构建

◆王晓苏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7.084

学分互换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的运转牵扯到方方面面,协调这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建立相应的运转机制。通过对学分互换机制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根据系统理论构建高校校际学分互换机制。

高校;学分;学分互换机制;校园网络平台

随着全球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与国际化接轨,应该打破不同高校之间的屏蔽与障碍,构建一个完善的校际学分互换系统,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学分互换需要建立相应的运转机制,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运转牵扯面广,并且需要不同的学校之间针对学分互换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沟通,使其得到不同高校的认可。

学分互换机制的起始是两所高校为学分互认所要达成的合作,在这环节需要签署相关的合作文件,并且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合作协议签订之后,确定互换学分的教学课程,并且进一步磋商选用的教材、课程学费、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等,便进入合作高校学生互相选课的环节,称之为选课机制。在选课的同时还有网络服务机制,因为学生是通过信息共享的校园网络平台来选课。当学生学完合作高校的全部课程之后,学校的管理部门对学生的学分进行管理、监督和认定,学生的学分合格之后给予承认。当然,学分互认具有周期性。所以,其运转的各项机制都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以保证学分互认的相对平衡状态。

学分互认机制的产生和发展都说明现代教育系统中,不同高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这可以达到校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学分互认机制在应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系统管理论的应用特性,是一个机制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架构其基本框架。

1 建立高校校际学分互换的合作管理机制

合作高校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有效整合双方资源,通过系统间的相互渗透,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谋求效益最优。它保持了合作成员各自的独立性,又可实现资源互补、能力提高等目的。同时,学分互认的存在,使得各校之间的规定中产生一定的差异,一项任务能否被完善地完成和如何组织管理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这也凸显出制定相应的合作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因此,在实行高校校际学分互换机制时,首先要在合作的高校之间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同时建立起一个能够帮助这一项机制实行的管理组织。这些管理组织可以制定一些相关的规定,使得这个机制可以完善地实行下去,并且在实行过程中不受到任何阻碍。避免差异的存在会影响高校学生在不同学校学习时引起偏差,而这些偏差常常使得学生在之前所修行的学分被废弃,又需要重新来过。

2 建立高校校际学分互换的系统化接转机制

我国高校之间对学分定义的差异十分明显,即便是两所在录取学生时分数相差不远的学校,在学分制上往往也有不小的差异。差异来自于各大高校平时合作较少,对彼此了解不够深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接转机制来确保差异的减少。首先,学生应该填写详细的学分转换认定表,然后将选修课程的成绩单、简介、类别等资料提交给学校和开设课程教师,经过双方审核,确保学分的认定能够在公正的认定标准下进行。而在转接之前,双方学校也应该将课程的类别与性质进行良好分类,避免学生在跨校选课过程中出现无法选择未修课程的情况,实现互换制度自由化。同时可以避免学分互换制度在实行之后,出现一些学生在转校时重复去修同一门功课而得不到学分的情况。

3 建立高校校际学分互换的责任确认机制

明确学分互换的个体责任,也就是对于学分的评定要制定相应的机制,从而保证责任的落实。在实行任何一种制度时,个人与集体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而这种责任能否被很好地承担起,关乎一种制度在未来是否能被接受的命运。因此,在实行这种制度时,各个领域必须清楚地了解到部门组织需要承担的责任。高校与高校之间在协商与合作时,不但要了解自己在这种制度中扮演的角色,也要了解自己相应的责任,从而对其认真负责到底。

如在学分认定与成绩确认这一方面,就要确保责任确认机制的实施。在同一课程中,不同学校要进行成绩的登记,由于标准的不一致,最终的计算结果可以有多种形式。因此,只有落实责任,才能预防一些由于教务管理人员马虎造成的失误情况的产生。而在这种制度下,可以说普通高校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但也有属于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学生应当认真按照相关学校的规定,修好自己所需要的学分,在日后的学分交换中能够较好地实现自己的转校目标,同时也要按照相关制度去实现自己的转校梦,听从相关组织的相关安排。

4 建立高校校际学分互换的后勤保障及激励机制

建立高校校际学分互换的后勤保障及激励机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分互换的活动之中。因此,想要把学分互换机制更好地发展起来,完善激励制度、确保后续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建立起相应的后勤保障机制等,确保学分互换具有一定的保护性质。当学生进行跨校学习并出现一些学分上的认证障碍时,建立起来的保障机制就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权益,为学生进行相关调查。

学校也可以实时实践一些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鼓励更多的高校学生往更好的学习目标去发展,而这种目的的实现也就是让优秀的学生去到更优秀的高校进行钻研。通过一些奖励的物品或者相关证书来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努力行为进行肯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鼓励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我的突破。

综上所述,想要去改变这种学分制度的差异,就必须加强各个院校之间的来往。这种院校之间的来往使得各个学校之间的规定与教育制度、经验起到一个分享作用,而这个作用也常常可以促进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理念进行改革,从而使得高校制度越来越好,学生在高校之间的来回转入中受到学校各个方面的规定限制影响不大。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祖国的未来,因此,高校还应该多展开与国际院校的合作,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使其在学校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1] 唐令辉 . 广西高等学校学分互认机制的研究 [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1.

[2] 李芳芳 .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 [D]. 上海 : 第二军医大学 ,2012.

[3] 岳建军 .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D]. 辽宁 :辽宁师范大学 ,2012.

[4] 孙冬喆 . 中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 [D].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5] 刘素娟 . 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学分银行机制设计研究[D]. 长春 :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6] 庞蕊 . 高校交换生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研究 [D]. 浙江 :浙江师范大学 ,2013.

[7] 王金莲 . 我国大学战略联盟问题研究 [D]. 重庆 : 西南大学 ,2013.

[8] 琚超 .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与学分互认制度研究 [D].西安 :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G642.42

B

1671-489X(2016)17-0084-02

作者:王晓苏,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210046)。

猜你喜欢
校际学分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期望嘱托责任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