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微视频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2016-02-18 05:34王娜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3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课程

◆王娜娜

新闻微视频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王娜娜

引入鲜活的新闻事件,借助微视频加以展示,可以有效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质量。以新闻微视频为研究对象,重点就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闻;微视频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3.138

1 前言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任。但是该门课程被长期当作小学教学的一门“副科”,加之教学方法不当,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德育教育重点在于体验,这与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关注社会发展,将新闻事件合理地导入课程教学中,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新闻导入

品德和社会这门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要彻底摒弃传统小学教学过程中将该课程作为“副科”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道德的提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具有紧密联系。但是当前小学教师常常忽视课堂教学内容同学生社会生活实践之间的结合,只按照教材中的有关步骤和内容来开展授课。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极大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无法切实提升他们的品德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授课观念,充分重视该门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认知特点来为学生合理导入一些社会生活实例,比如新闻等,这些都是有用的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尤其是当前的“微”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在小学教学中出现“微课”“微视频”等众多“微”事物,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相关方面知识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新闻等教学资源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不断增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如在讲解“喜迎院士到田头”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一个5分钟时长的“科技兴农”的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接着让学生来进行讨论,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其他类似的新闻实例,切实使学生意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

3 联系社会生活,捕捉新闻资源

新闻就是近期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重要事件和现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了解家庭、校内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新闻,所以新闻事件的引入要具有鲜活性、趣味性和针对性,以确保在教学中的适宜性。通常而言,社会处于动态变化中,动态的社会生活会提供丰富的新闻资源,所以教师要借助课程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多地收集适合用于教学的新闻资料,以便为后续的新闻微视频准备素材。一方面,教师要拓展范围,平时要留心为学生捕捉和积累一些恰当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乎学生的时事新闻;另一方面要合理筛选新闻事件,以确保所用新闻资源对于学生的适用性,否则难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甚至可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制约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更无法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教师必须联系社会生活来为学生捕捉新闻资源,并借此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到更多书本教材中所不具备的知识[1]。

如教学“马路修到家门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松溪高速贯通等新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交通和他们生活之间联系的紧密性;教学“节日大关”,除了教材中阐述的斗牛士节日活动外,还可以借助微视频来展示一些当前社会生活中我国各个民族的多样化节日庆祝方式,从而深化学生对多样化节庆习俗的了解,增强学习效果。如此授课,效果要远比教师的阐述好很多[2]。

4 结合教材案例,整合新闻资源

为了确保新闻视频资源导入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充分结合思品与社会这门课程中的案例等内容,强化所用的新闻微视频具有足够的教学针对性,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而就具体的方法而言,一方面,教师要详细地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确定课程教学的目标。虽然说新闻事件的合理导入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依靠教材,所以必须要加强教材中各种案例和新闻事件之间的整合。如“2008 我们的奥运”这一课的教学重在激励学生,建立自信,以便帮助学生增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只要导入合理的新闻事件,其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会有很大提升。

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挑选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新闻事件来加强教学同生活间的联系,增强教学的亲近感和现实性,以全面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认知能力。如“走进奥运”课程的教学,其重点是通过奥运会使学生了解奥运会的故事,感受奥运精神。教师可以从众多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新闻事件中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充分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5 依托社会实践,增强关注体验

小学生道德和品质的培养和提升的根源在于他们同实际道德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要求让学生多体验和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事件,依托社会实践来不断增强实践体验。对新闻事件资源而言,教师不可仅仅局限于身边,而应该拓展到更广大的范围,当前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媒介视听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搜集平台,教师要在课下通过广播、电视或者网络来为学生多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闻资源,并将他们整合成微视频来展示给学生,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

如在讲解“走进奥运”时,教师可以将历届奥运会的各种精彩镜头制作成一个简单的宣传短视频,比如中外运动员拼搏的事例等,以使学生通过简短视频的展示来充分了解奥运会的具体内容,从而直观地感受有关奥运方面的内容。如此一来,借助新闻微视频的引入,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6 结语

总之,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要求是品德与社会这门德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这门课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地制宜,尽量多为学生选择一些贴合生活实际的新闻事件,并借助多媒体等设备来将其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丁万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1,11(26):129-130.

[2]娄鼎榕.《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资源”的引用策略[J].新教师,2014,23(5):420-421.

G623.15

B

1671-489X(2016)13-0138-02

作者:王娜娜,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266109)。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