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育强区跨越

2016-02-19 06:35曾宪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多元开放创新

曾宪波

2015年9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一年半后,两区教育局正式合并,开发区教育走上了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发展之路,不过,此前已被消除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再次凸显。对余学泉而言,他所秉持的“后发赶超,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使命感和教育现状之间的落差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三年前。2014年初,开发区的城市定位由“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产城一体化发展城市新区”升级为“两区融合,全面发展的‘三镇三城之一的城市核心区”,余学泉说:“‘城市的功能,招商的环境,百姓的需求,是区领导对开发区教育的重新定位,所以,开发区的教育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步伐,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不断增长的对多元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以开放、创新的理念和精神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不断增长的对多元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1997年将城市定位调整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城市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教育。不到20年,开发区的教育何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余学泉给出的关键词是“开放”“创新”“多元”“发展”。

在余学泉看来,开放与创新理应是开发区教育的一种特质。他说,开放,意味着包容、自谦、学习和向上。“教育公平的关键,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适合的教育”。多年来,开发区一视同仁地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需求,致力于办好辖区内的每一所学校,逐步实现了从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到效果公平的飞跃。

“创新,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余学泉说,开发区的教育要实现弯道超越,必须大胆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创新办学体制,采取“高位嫁接、合作办学”的模式,在全市首创跨区域的委托管理与教育联盟。二是试行学区制,将三中与四中组建为初中第一学区,实行“一个平台六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即一个学区管理平台和教学管理、教师发展、资源管理、教育科研、德育活动和评价机制等六个统一。三是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全区中小学校推行“竞聘上岗、全员聘任”制度;2013年起,通过“招聘引进一批、培训进修一批、分流转岗一批”的办法,整体优化全区教师队伍结构。

开发区企业构成多元,以独资、合资和民营企业为主,所以教育发展也必须多元化。余学泉说,截至目前,开发区不仅创建了两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长江国际学校和法国国际学校,而且投资1.4亿元,建设了国际教育园区。与此同时,开发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学校特色,避免千校一面。比如,神龙小学的车育文化,三角湖小学的武·艺特色,新城小学的女子足球,薛峰小学的民间艺术,一初中的幸福教育,等等。

“这几年,开发区教育之所以迅猛发展,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开发区教育人的创新智慧和不懈努力。”余学泉坦言,区里从规划、资金、师资、环境等方面全方位保障教育发展,全区教育系统上下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教育应首先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医学是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教育是培育人的心智,两者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余学泉毕业于医科大学,有过7年高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经历,对教育对管理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余学泉认为,教育是一项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事业,因此在人才培养上绝不能急功近利。当前家长和社会都有些“急”,过分强调了教育的工具性功能,忽视了教育的非工具性功能——人的发展。

“家长和社会急功近利,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遵循规律,保持教育人应有的理性和远见。”余学泉说,在推进区域教育快速发展时,我们不能只知道赶路,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如何推动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余学泉说,首要的问题是,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就是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等方向性问题。

基于这种认识,开发区教育局在着力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同时,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余学泉说,开发区教育局从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教育综合改革入手,通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等,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活动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人”,即学生与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们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余学泉说,“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区域教育发展中,教师无疑是其核心竞争力。“要提升区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标准,不断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开发区教育局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通过实施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等举措,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使区域教育的软实力明显提升。

1+1要大于2,坚持增量与提质并重,深度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2012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2014年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认定评估。

2013年12月,武汉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2015年9月,两区教育融合全面提速,之前已经基本消除了的农村学校又摆在了余学泉和开发区教育人的面前。

“1+1要大于2,绝不能出现1+1小于2的局面。”余学泉说,一方面,城区(城镇)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位日益紧张;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办学规模不断萎缩。面对新形势,开发区教育局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推进两区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是坚持增量与提质并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学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积极应对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足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华小学、官士墩中学、大半岛小学新建和三角湖小学、区二中、子林小学、东城垸中心小学、纱帽中学、纱帽山小学改扩建工程,将学位增量做到位。采取名校办分校等高位嫁接的方式,实行新建学校高起点办学, 3-5年培育一批新的优质学校。继续推进学区制、集团化办学和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内外兼修”,全力改造辖区内的薄弱学校,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动开发区教育新一轮均衡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优质发展。深入推进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双向选择,全员聘用”制度,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使绩效奖励向一线教师、农村教师、名优教师倾斜,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覆盖面,制定完善交流激励机制,促进品牌学校、城镇学校校长和教师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流动。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完善与江岸区、武昌区合作办学,推动跨区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建设。对19所学校内涵发展项目进行总结、评估,将汉南片区学校纳入一体化发展框架,在下一个3年发展周期中进行深化与提升,努力打造“一校一特”和优质学校文化品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打通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支持湖北国土资源学院、武汉铁路桥梁学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产学研基地和东风技师学院建设与发展,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建成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品牌。

两区教育局正式合并不到两个月,余学泉就实地调研了汉南片区的全部学校(21所)。“教育情怀”“科学理念”“真抓实干”是开发区教育局推进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思路的三个关键词。“‘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加快推进区域教育发展,从经济强区向教育强区跨越。”主持开发区教育局工作的几年里,余学泉过得非常充实,不仅重新发现了教育和教育工作的意义,而且深感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之重大。

猜你喜欢
多元开放创新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