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2016-02-20 02:46宋植勇隆昌县石碾镇畜牧兽医站四川隆昌642156
乡村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病原肺泡猪群

宋植勇(隆昌县石碾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隆昌 642156)

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宋植勇
(隆昌县石碾镇畜牧兽医站,四川隆昌642156)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当今养猪业中危害突出的疾病之一,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其除直接造成死亡外,还将明显增加淘汰率、降低饲料利用率,增重速度缓慢,推迟上市时间,严重影响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分析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临床病状和病理变化、发病机理,据此提出防控措施。

猪呼吸道疾病;临床病状;发病机理;防控措施

1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

猪呼吸道疾病常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不良饲料环境和饲养管理的应激及独群免疫力低下等多种因子互相协同或互相促进而引发的一种复杂病症。通常由病毒或原体首先侵入猪的呼吸道,破坏呼吸道防御屏障,然后各种气源性病菌就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和肺部造成继发或混合感染。

1.1传染性因子

引起PRDC的病原大至可分为原发性病原与继发性病原两大类。原发性病原主要有猪肺炎与原体(MH)、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伪狂吠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继发性病原是在原发病感染后导致抵抗力、免疫力下降乘虚而入,主要有猪弓形体(TS)、猪链球菌(SS)、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ES)。临床表明,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猪肺炎与原体(MH)、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PRDC相关的最常见病原体。

1.2非传染性因子

不良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温度不适,不同季节温度变化过大,地面潮湿、密度大,通风不良导致空气不新鲜,灰尘、氨气超标严重等因素,导致猪只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或加剧呼吸道病。

不良环境因素,包括没有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体制,没有采取早期隔离断奶技术,生物安全措施及蚊蝇驱杀不力,栏舍设计不当,缺水断料、频繁混群、饲料质量劣质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低下,引起猪场或猪群PRDC的暴发和流行。

2 临床病状和病理变化

2.1临床病状

2.1.1急性型。发病初期体温明显升高,咳喘、发喘以及精神沉郁,采食下降甚至废绝,或有腹泻、便秘现象。发病早期的皮肤有弥漫性发红或伴有灰色瘀血、出血小斑点。也有极个别猪皮肤呈现苍白贫血现象。相当数量的病猪于病的中后期,在耳部、腹部、四肢末端大腿后侧出现紫红、紫黑色出血斑。处理不及时可以转为慢性病猪。如果饲养管理条件差,密度过大会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更为严重。

2.1.2慢性型和隐性型。不显示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也不明显,或仅有不引人注意的浅表性呼吸增快或偶尔咳嗽,但常有唏鼻“鼻子不透气”以至“流鼻血”等症状。部分患猪皮肤呈暗红或浅灰色,被毛粗糙逆立,毛孔渗出浅红色液体并干涸结成棕黑色痂皮,附着于毛孔处。应特别注意体温不高,呼吸道症状不明显的病猪群,往往发生漏诊或误诊。

2.2病理变化

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变在胸腔,肺部病变组织出现大量的炎性渗出物或肺间质增宽,肺门淋巴结肿大,出现胶胨样浸润、胸腔积液、心包炎。

3 发病机理

猪呼吸道有三道防线来防止外源性异物和病原体的侵入。第一道防御线是鼻腔,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黏膜,能增加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黏液还有黏着吸入气体中的尘埃和微生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以分布在气管、支气管内壁的上皮细胞上的纤毛系统构成的。支原体附着在气管和细支气管的纤毛顶端,引起纤毛上皮细胞发生病变或死亡,使纤毛发生萎缩或脱落,正常功能受损或减弱抗病力下降。第三道防线主要是肺泡巨噬细胞系统和由淋巴细胞主导的生物主动免疫系统。

病毒进入肺泡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了病毒,在猪群免疫力低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杀灭掉,病毒便在其内繁殖,同时细菌可在肺泡内继发感染,产生毒素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受损,在不良因素应激下出现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三道防线为猪只提供了抵御外环境致病因子的防疫屏障,因此建立和保护好健康猪呼吸系统的三道防线就是预防和控制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关键。

4 猪呼吸道疾病健康防控策略

由于呼吸道疾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所以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做好饲养管理,抓好小气候环境控制,加强免疫接种、卫生消毒、程序驱虫等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预防保健。这是猪场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中重要且有效的措施。

4.1加强饲养管理

4.1.1实施全进全出生产管理。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缩小断乳日龄差异,避免将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以减少或切断垂直感染和水平传播的机会。

4.1.2实施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乳技术和利用药物进行控制,抵御大多数疫病的侵害,即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将产房的疫病隐患带入保育舍。

4.1.3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转栏和混群次数越多,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越高。饲养密度与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猪呼吸疾病,提高猪群的生产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4.2强化环境控制

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猪舍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加强猪舍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降低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控制好舍内温度。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暖,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猪舍内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猪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且冬暖夏凉的环境中。

4.3使用营养均衡的饲料

饲料是保证猪生长发育的基础,要保证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避免使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在饲料中加入“三黄脱霉剂”。

4.4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疫情,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肺炎支原体病等病的免疫工作。有条件的养殖场要定期采血检测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程序,确保免疫效果。

4.5搞好卫生和消毒工作

做好日常的带猪消毒工作和紧急情况下的消毒,使用洁乐清、保夫林、优涤等消毒液进行消毒。

4.6做好程序性驱虫工作

每3个月用驱虫散驱虫一次,避免蛔虫、丝虫等寄生虫引起仔猪机械性损伤性肺炎。

4.7做好日常的药物预防保健工作

做好日常的药物预防保健工作,抓住主导病原,控制继发感染,才能更好地控制猪呼吸道疾病对养猪业带来的危害。可用泰妙菌素(枝原净)、替米考星、泰乐菌素进行治疗,其中泰乐菌素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首选药物。

1674-7909(2016)09-09-2

S858.28

B

猜你喜欢
病原肺泡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