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发展的政治意义探析

2016-02-20 12:37张骞文
关键词:民主特色政治

张骞文

(1.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2.长安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发展的政治意义探析

张骞文1,2

(1.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710049;2.长安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陕西 西安710064)

摘要:成熟的民主文化是一个国家拥有现代政治文明的文化标志。而各国具体的民主文化又因各自国情和文化的民族性而各具特色。全球化视域下,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文化象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建构与发展,不仅对中国国内政治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决定着中国在世界民主话语中的地位,成为推动全球民主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建构与发展;政治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内涵界定

“民主不仅是一种规则、制度,也是一种思想、观念,因而可以把民主理解为一种文化。概言之,所谓民主文化,就是关于民主的知识、理念、信仰、习俗、惯例、道德评价、社会舆论及生活方式的总和,是民主制度、民主规则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2]从文化意义上看,民主一直以来都主要是一个西方话语,而在全球化和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民主正成为一个世界性话语,在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民主、民主文化在具有共性价值的同时,各个民族国家的民主、民主文化又独具其个性。“每个社会应该根据本身的文化特征,根据本身的思想和行为结构,找出自己的发展类型和方式。”[3](P19)因此,任何国家的民主发展,都是基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源式发展。对民主文化的界定和运用,也要从文化自觉的高度凸显民主文化的民族性,强调民主文化的跨文化意义。

因为民主虽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价值,但民主的具体表现却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中国而言,民主文化是中国人在长期的民主建构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民主理论、民主思想、民主观念的总称;是综合了人们对民主政治(制度、政体、原则)的认知、情感、态度、信仰等文化精神因素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是民主中与制度硬件相对应的文化软件;是适应中国的民主制度的建立、运行、巩固和发展而形成的民主的文化生态。在当代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和现实国情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必须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它总结了我国民主实践的基本经验,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民主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了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文化方向,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个性的民主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价值定位的民主文化,是一种创新性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主流民主文化。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既体现中国特色,又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孕育和形成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发展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各种民主的思想、观念、理论、习惯和作风的总称。

第三,它体现了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等民主价值,是我国公民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达成的普遍共识;是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体、原则、制度)的认知、情感、态度、信仰等精神层面的一种民主意识和价值观。

第四,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涉及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在国家层面,它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相适应,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一种民主意识形态;在社会层面,它是民众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并逐渐内化为一种民族个性的社会文化心理。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内涵。它应该是区别于西方社会的,深深地烙上中华民族印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在中国这片土壤中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的民主文化;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式民主的一种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发展中的民主意识形态;它具有人民性、民族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循序性等特点;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也将内化为一种民族的心理和思想文化,外化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生活方式,成为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落实和巩固中国民主制度的巨大精神动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发展的国内政治意义

民主文化的成熟度是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成为执政党和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理想。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还远未完成,目前支撑我国民主发展的软实力——民主文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我国民主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也影响着我国民主政治健康有序地发展,进而也增加了造成改革失误的可能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建构和发展将为中国政治发展指明方向,集聚社会能量,特别是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文化支撑。因而在当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国家主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建设,建构中国民主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民主文化的健康发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

第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对于引领国内多元民主文化思潮,达成民主共识,消解反民主论调,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就当代中国民主文化发展的现状看,由于民主文化建设的式微,民主观念还远远不能上升为民众的一种信仰,甚至还不能成为一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自然也就难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基因。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发展的,还有多种民主文化思潮,从不同方向影响着主流民主文化的发展和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比如老左派、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相对立,分别站在中国民主文化的左右两个方向,而新权威主义则在民主实现路径上选择较为现实的渐进式民主。还有一种试图走中间道路的民主文化思潮,那就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虽然它在中国曾屡遭诅咒,但在21世纪又再次引发知识界的争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最大优势似乎是把各派思潮的价值融汇到一起,试图在保持社会主义思想与价值的前提下,发掘一条实现民主、公平与底层民众利益的路径。它以瑞典等西欧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为示范,而实际上并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还有两种思潮正形成对民主文化发展的巨大威胁,值得我们警惕,那就是民粹主义思潮和反民主思潮。关于民粹主义,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民粹主义在中国与我们党内的影响是很大的。”[4](P275)对现当代中国而言,民粹主义的精神实质包括:一是以抽象的“人民”概念反对权威,否定精英的社会作用,是一种极端平民主义;二是反对间接民主,主张民众直接参与的“大民主”;三是要求结果均等,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手段实现均富;四是道德至上,鼓吹革命道德高于法律;五是在否定权威和精英的同时,又极端崇拜魅力型领袖,且不容任何人批评其“领袖”;六是热衷暴力,不喜欢渐进式改良。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因而为民粹主义的滋生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和气候;而互联网的发展,更是提升了民粹主义的声势。如果主流民主意识形态不能主导网络话语,富于激情和浪漫色彩的民粹主义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政治工具。在当下中国的民主文化发展中,还出现了一种否定民主价值的不和谐的声音。更有甚者,一些原来拥护民主政治,并从中获利的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也开始对民主提出质疑:“在一些人看来,不要民主,我们富裕得比其他国家更快。有了民主出现‘多数人暴政’怎么办”[5](P1)?一些学者也开始批判民主,并得到了部分政治精英和财富精英的青睐。这一股反民主理论思潮,已经成为民主政治进程的严重障碍,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已经刻不容缓了。

第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民主意识形态安全。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使世界政治体系格局发生了深刻地改变,使民主政治成为整个国际社会政治发展的主流,民主问题无论在中国的意识形态格局,还是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格局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和东西方对抗的终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断输出西方民主价值观,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主建设和政治稳定造成冲击。中国拥有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民主,自然也要面临西方民主输出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价值多元冲突已经成为常态。要想维护中国的民主意识形态,中国就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的民主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而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指导,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民主话语中,在形形色色的非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中明辨是非、找准方向、正本清源,才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在全球化背景下,要确立主流民主文化的话语权地位,还必须结合实际进行民主理论创新,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使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在中国民主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得到不断加强,使当代中国主流民主文化获得人民群众广泛的政治认同,并在多元比较中,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全球定位和世界意义。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正面回应西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质疑,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精神。

就民主而言,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绝对的民主,世界上各种民主类型、民主样态都有着各自民主文化的支撑,民主文化作为民主的文化表达,是人们认知民主、理解民主、接受并践行民主的关键。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在建立起民主体制,但这并不代表民主目标已经实现,因为实践证明民主文化的成熟程度才是民主完善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的民主发展史上,民主文化的发展一直是个弱项。虽然“中国式民主”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传统,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中国的民主发展在世界民主舞台上向来缺乏自身的理论话语体系,在对民主实践和民主文化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明显不足。一直以来,中国社会更为关注带根本性问题的民主体制,而忽视了作为“软实力”的民主文化建设。民主文化的不发达不仅直接导致了民主进程的缓慢和曲折多变,而且造成了国外对中国民主的误读和误解,影响了中国在民主领域的国际形象。以学术研究为例,中国学术界的民主问题研究往往是直接使用西方话语体系,较少从中国的语境出发对中国民主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进行理论总结,这样不仅难以客观准确地把握中国民主发展的脉动,也不利于构建起中国自己的民主话语体系,以致于在与西方的民主对话中常常处于失语状态。因而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民主话语理论体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民主文化发展路径,是当前政治学界甚至整个理论界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国际视野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首先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精神,以揭示其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人民性、先进性、民族性、开放性、时代性等基本特性,为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最基本的特性。体现人民性的民主文化必然是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核心和指导,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前提,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必然具有先进性。追求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构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基本内核和价值尺度。今后中国发展民主文化不仅要提倡百家争鸣和探索求新,又要不断消除民主文化中的非社会主义民主甚至反民主意识的影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发展的国际政治意义

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应该具备全球战略眼光与全球战略意识,既要从全球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又要以中国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并成为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战略,更是一个包括政治和文化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战略。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只有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才能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成为文化强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这里的文化建设必然包括民主文化建设。而一谈到民主文化,不光是西方人,甚至很多中国人都认为中国没有民主文化,更谈不上对世界政治发展的影响问题。这里面至少存在两重误解需要纠正:首先,中国不是没有民主文化,而是没有“西方式”的民主文化。其次,中国国内目前还存在着多种民主文化思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凸显民主文化的民族性,具有光明前途的民主文化,因而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完善,必将会成为推动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之一,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多元民主文化中的重要一元。只有发展才有发言权,经济发展如此,政治、文化发展也是如此。因而建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对于消除西方对“中国式民主”的误解,争取中国民主的国际话语权,冷静应对西方民主的全球扩展,乃至对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争取中国在世界民主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提升中国民主在全球多元民主中的地位。

在全球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民主制度,但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支撑民主制度顺利运行的民主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培育。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来源于西方,长期的民主实践,使西方社会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民主思想家和理论家,这也使得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垄断着国际民主话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局限于制度化,民主的政治意识形态还相对欠缺,民主文化发展处于弱势地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西方民主的话语霸权。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封建专制文化的统治后,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以后,民主终于在中国取得话语地位,经过民主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也随后确立,人民民主在中国正逐步变成现实。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而以“人民”为中心建构的中国特色民主文化,必然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华民族主体性,这是中国民主文化区别于西方民主文化的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中国式民主”在国内取得合法性和话语权的基础。但是,由于为中国民主政治提供文化支撑的更深层次的民主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不仅使“中国式民主”在国内将面临合法性危机,在国际上也缺乏话语地位。这就更加凸显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球化时代,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要坚持中国特色,就必须确立“中国式民主”的话语权地位。

而确立民主话语权的实质就是通过民主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得到不断加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首先要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自信心,当务之急是让民主从西方话语体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当下中国,西方的民主话语仍然十分强势,甚至已经妨碍了人们对中国民主问题的认识,有些人患上了“民主色盲症”,把西方民主看做是普适性的政治制度。这些人没有看到,西方民主也并非完美无缺,近年来,就连西方学者也不断在揭露其民主的局限性与虚伪性。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gama)2011年1月在英国《金融时报》曾撰文指出,美国民主可能拥有其内在“合法性”,但如果政府内部出现分裂,无力治理国家,那么它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模式。中国有些人把竞争性普选作为民主国家的第一条标准,事实上竞争性选举在西方已经蜕变成“金钱政治”。在竞争性选举中,谁掌握的经济资源多,谁就能影响选举,进而控制社会公共权力。结果是政治被选举劫持,政治家眼中只有选票,为当选不择手段。因而著名专栏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2011年3月在美国《时代》周刊撰文指出,我们的政治体系已经适应了无穷无尽的筹款和迎合当前的利益,却不能为未来筹划、投资和建设。从中国的现实看,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和调整的时期,社会矛盾和问题丛生。可以设想,中国出现的两极分化已经使一部分人掌握了大量金钱,他们正想利用手中的金钱去影响政治,如果此时实行竞争性选举,就是为金钱与权力的结合提供合法形式。因此,民主形式的优劣是相对的,一种民主形式的好坏,关键要看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社会需要和客观条件成熟与否,特别是有没有相对成熟的民主文化支撑。

就民主与文化的关系而言,民主总是处于一定的文化传统中,民主文化的发展状况会影响民主所采取的形式和民主发展的程度。西方民主输出在一些国家的失败就说明,“民主的异域之花不但需要市场经济的支持,更需要本土文化的认可”[6](P250)。因而,罗纳德·英格尔哈特(Ronald Inglehart)认为:“主要是文化影响民主,而不是相反”[7](P126)。从发展中国家民主的发展历程看,正是建立在各自文化传统基础上,丰富多彩的民主模式逐渐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东亚式民主”“南亚式民主”“伊斯兰民主”等地域性民主模式。而随着中国近年来呈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式民主”也正在成为多样民主模式的重要成员,并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俄罗斯《生意人报》曾刊登《俄向中国学民主》的文章,认为中国经验的实质是民主的力量应协助政党治理国家,而不是制造障碍[8](P11)。事实证明,中国的民主体制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决策及时有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善于协调各方利益、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性等体制优势。当然在制度的执行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理性的态度,通过民主文化的理性导向和理性规制,通过民主文化人格的理性培育,发展富于创新性、先进性、有序性、主体性和养成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通过民主文化建设积极彰显“中国式民主”的特点和优势,减少和消除体制弊端,争取中国在世界民主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式民主”在全球多元民主中的地位。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并由国内向国际延伸,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和谐。

民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不仅存在于民族国家内部,也可以在国家之间存在,成为一种国际关系的准则,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民主形态。这在全球化时代更为必要,也更有可能得以实现。国际民主也许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概念、定义或理论依据,但却有一定的实践依据。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的有关民主理念,也可以为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民主多少提供一点启示。比如,希腊籍自由政论作家塔基斯·福托鲍洛斯(Takis Fotopauls)提出了“包容性民主”的概念,认为要克服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的危机,必须从现有的体制外而不是体制内寻找途径,必须用新的民主形式,即包容性民主替代现行的制度框架[9]。这种民主之所以称为“包容性民主”,因为它不仅要超越自由主义民主、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以及各种“激进”的民主,而且还包容了经济民主、政治民主、文化民主以及生态民主等多种民主形态。这其中所含有的“包容性”精神,多少具有国际民主的意蕴。而美国学者阿伦·利普哈特(Arend Lijphart)在《多元社会中的民主——一项比较研究》一书中,则提出了一种“协和民主”模式,认为协和民主最为重要的是,大联盟政府由多元社会、不同区块的政治领导人物组成,各区块领袖以合作方式治理国家,每一区块在处理其内部事务上高度自治[1](P23)。他认为“协和民主”在深度分裂或多元社会中可以获得成功。那么它似乎也可以应用于国际社会。此外,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奥特弗利德·赫费(Offried Hoelfe)在《全球化时代的民主》一书中,针对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又勾勒出一个“世界共和国”的形象。而其目标不是要建立全能的全球国家,而是一种分治的民主法治国家的世界秩序[11]。以上学者提出的理论观点虽然更多只是一种理论设想,但这种大胆的理论思维本身,却可以为中国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提供重要启示。

作为国家之间的民主,国际民主更多体现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中,体现在各国的外交事务中。正因为如此,也可以把中国的“和合”文化等中国文化精神与民主精神结合起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使这种民主文化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事实上,中国多年来的外交政策就体现了中国特色民主文化的价值意蕴,可以扩展延伸为国际民主文化。邓小平曾说:“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P96)中国正是在此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而且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在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方面,中国主张各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主张国际社会应该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享有平等的安全权利,反对干涉他国内政。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中的相互尊重、平等、自由等民主价值[13]。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思想界一股由民族主义发展而来的国家主义思潮悄然兴起,风头所向,横扫左右两派民主文化阵营。许纪霖认为,国家主义思潮的要害在于对国家理性的崇拜。他们借助于“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传统话语,赋予国家理性的正当性。然而他们的真正梦想,不是建立一个现代的民主国家,而是建立一个新的中华文明帝国[14](P277)。因此,不论是民族主义还是国家主义,如果走向极端,都是十分危险的;不但有可能葬送民主政治而走向极权政治,还会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不安定因素。因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主文化建构的价值引领,并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中汲取民主和谐的因子,培育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民主价值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发展成为在国内获得人民群众广泛的政治认同,在国际上赢得世界各国赞誉的民主文化,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发展的基本定位和深远的世界政治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立洲.核心政治: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力与保障[J].理论观察,2011,(1)

[2] 姚桓.民主也是一种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视角[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9).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内源发展战略[M].卢晓衡,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4]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 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 佟德志.比较政治文化导论——民主多样化的理性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 塞缪尔·亨廷顿,苏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8] 中宣部理论局,教育部社科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考资料[Z].第106期(内部资料),2011-06-17.

[9] 塔基斯·福托鲍洛斯.当代多重危机与包容性民主[M].李宏,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10] 阿伦·利普哈特.多元社会中的民主——一项比较研究[M].刘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11] 奥特弗利德·赫费.全球化时代的民主[M].庞学铨,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

[1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 刘辉.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向:四维进路[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14] 许纪霖.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陈萍]

世界民主发展的历史证明:民主文化的成熟与发展是一个国家建成民主体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形成民主精神,走向政治现代化的标志和象征。中国是在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基础上豪迈地走向民主政治的,因而民主建构之路就显得异常艰辛。不但西方的民主化实践不能为中国的民主发展提供直接经验,而且中华传统文明也难以为民主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直接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民主之路是中国人自己探索出来的。从发展政治学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整个政治体制的合理化与理性化,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起到应有的加速和推动作用。也就是说,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否优越,关键要看这种体制对于社会的适应性,越适应于社会实际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它就越具有优越性[1]。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发现,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建构和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理性、渐进式发展,奠定了中国特色民主发展的文化前提和理论基础。从政治发展视角看,它的政治意义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来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建构与发展不仅对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争取中国在世界民主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促进全球民主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Analysis on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ANG Qian-wen1,2

(1.CollegeofHumanities,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2.SchoolofPoliticsandAdministration,Chang′anUniversity,Xi′an,710064)

Abstract:The mature democratic culture is a national cultural sign of moder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he country-specific democratic culture is diversified because of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features and nationalism of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as a cultural symbol of China′s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m democratic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ha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domestic political development, but also determines the place of China′s democratic discourse in the world, and it becomes an important force of promoting global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luralism.

Key words:the times of globalization; Socialist democratic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tical significance

收稿日期:2015-07-01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2015A27)

作者简介:张骞文,男,陕西凤翔人,长安大学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2/j.cnki.xdxbsk.2016-03-011

【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民主特色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