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伊朗政治风云变幻
——读《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

2016-02-20 12:37陈利宽
关键词:伊斯兰伊朗民主

陈利宽

(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9)



【书评】

把脉伊朗政治风云变幻
——读《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

陈利宽

(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陕西 西安710069)

伊朗问题是国内中东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中东学界对伊朗政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但关于伊朗政治发展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尚付阙如。经过长期积累,伊朗研究逐渐成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的特色研究方向。蒋真在伊朗政治问题研究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其著作《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于2014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在2007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长期深入研究的成果,它以后霍梅尼时代的伊朗政治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期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教义理论在伊朗国家建构中的实践,对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的演变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兹就阅读心得与读者分享。

一、现实问题研究与历史反思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从现实问题出发,追溯历史根源流向,从反思历史的高度和深度,审视现实问题,进而关注和展望未来”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的学术风格[1](序言,P1)。著名历史学家彭树智先生在本书的序中谈到:“对当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如同对世界和中东的现实研究一样,首先要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时代范围之内。如果是研究一个国家政治的发展,就要把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特点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在贯通其变化线索之中找出基本的内外联系,找出发展的走向,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这种研究成果既可保证学术质量,又可从根本上保证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1](序言,P1)

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问题。作者将研究追溯到伊斯兰革命时期和霍梅尼时代。第一章“霍梅尼政治思想与法基赫体制”和第二章“1989年宪法修订”为分析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助于读者理解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的影响;第三章至第五章分阶段研究拉夫桑贾尼时期、哈塔米时期和内贾德时期伊朗政治的发展,对每一时期伊朗政治发展的特征进行准确定位,如将拉夫桑贾尼时期政治发展的特征定位为“领袖与总统的权力整合”,哈塔米时期政治发展特征定位为“伊斯兰民主政治的实践”,内贾德时期政治发展特征定位为“平民主义政治的实践”;第六章以“争论中的伊朗政治”结尾。作者在现实问题研究和历史反思的互动中,完成了对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的深度解读。

作者的这种研究思路,还体现在对伊斯兰教政治文化和伊朗所处的国际环境的考察上。

伊斯兰教强烈的涉世性和伊朗作为伊斯兰国家的特征,决定了伊朗政治问题研究离不开对伊斯兰教的理解。作者对伊斯兰教政治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伊斯兰教自诞生就与政治有着牢固的关系:《古兰经》是伊斯兰世界政治规范的源头,其最核心的观点是“真主主权论”;作者对比伊斯兰世界“真主主权”与西方世界“人民主权”时指出,“真主主权”和“人民主权”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论的对立,也是现实政治竞争的一种反映。1979年革命和伊朗伊斯兰政权的建立从理论上看是神权和王权的斗争,实际上,神权政治的背后是人在神的名义下构建各种制度,这种政权更迭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意的反映[1](P2)。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是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的延续,因此有必要理解霍梅尼的政治思想及其实践。作者认为,霍梅尼革命思想是一个封闭又开放的政治学说。这一思想的封闭性表现在试图以拒绝外来影响的方式向外界显示其独立性和唯一性,开放性则表现在梦想建立“世界伊斯兰政府”。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是霍梅尼思想实践的结果。作者认为,1979年伊斯兰革命建立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从国名看既包含了伊斯兰因素,也包含了现代政治的共和因素[1](P3),这是理解伊朗政治发展中伊斯兰教与共和争论的前提。

近代以来,中东地区在全球政治权力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这决定了中东国家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长期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作者对两伊战争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对伊朗政治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两伊战争使伊朗开始了以经济重建为目标的改革,而国际社会对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的漠视刺激了伊朗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决心。第二,后冷战时代,现代化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目标。美国入主中东和美伊关系恶化促使伊朗寻求发展先进技术。美伊交恶导致伊朗国内政治氛围偏向保守。第三,多极化国际格局下为伊朗谋求自身利益增加了回旋空间,但是世界经济复苏困难对伊朗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影响,世界民主化浪潮以及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使中东地区原生态政治文化受到冲击。第四,21世纪以来,中东地区格局变化和政治动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伊朗的地区政治影响力[1](P4-6)。

二、注重相关理论的运用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对后霍梅尼时代的伊朗政治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西方学者的政治观点予以批判性的学习和借鉴,此外还从文明交往的视角审视伊朗政治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主张,政治发展应当具有多样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叶派在伊朗政治生活中长期扮演了重要角色,离开对什叶派及其教义的分析,就难以把握伊朗伊斯兰政权的政治发展。作者紧密结合伊朗伊斯兰政治文化背景、霍梅尼革命思想及其实践伊朗政治发展,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者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发生进行分析,认为巴列维的现代化改革造成了伊朗越来越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经济基础和被强化的封建君主专制上层建筑之间的脱节,导致革命发生[1](P26)。马克思主义强调民主的历史性、具体性和特殊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家,人民对民主理解不同,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也有所差别,即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民主制度也是有差别的。“人民统治”是民主的核心内涵。民主随着人民内涵的变化而变化。伊斯兰革命反映了当时伊朗的民意,法基赫统治的合法性来自人民。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后霍梅尼时代,伊朗人的意愿发生变化,向往自由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生活水准和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所以必须要用新时期“人民”的内涵来理解哈塔米伊斯兰民主思想及其实践[1](P223)。

作者对西方学者用比较政治学的方法研究伊朗政治发展的不足进行了反思,认为西方学者研究存在的不足包括:第一,预设真正的民主国家必须是政教分离的;第二,忽略伊朗的伊斯兰政治文化背景来考察伊朗政治发展。这些不足突出体现在西方学者对伊朗穆斯林知识分子的考察上。西方学者运用西方民主观点评判伊朗穆斯林知识分子的观点,不少西方学者注重对伊朗反政府知识分子和持不同政见的人士和团体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找这些力量能为改变伊朗现政权产生多大影响。在作者看来,伊朗的穆斯林知识分子事实上具有双重性: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都是穆斯林,文化背景中带有宗教色彩。同时他们又接受现代教育,而现代教育大多与宗教无关,他们试图在伊斯兰和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之间进行妥协,调和来源于伊朗宗教文化传统的惯性和现代文明的吸引力[1](P21)。

作者还从文明交往论的视角来审视伊朗政治发展。当代伊朗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教权主导下的有限民主制,这种制度的形成受到历史上什叶派宗教阶层的特殊地位、伊朗立宪革命形成的制度和法律遗产以及伊朗宗教阶层对巴列维王朝激进现代化改革的纠正等因素的影响[3](P174-182),是现代化进程中伊朗本土文明、外来文明以及本文明内部各要素之间不断交往互动的结果。如果离开对伊朗什叶派特殊地位、立宪革命、巴列维王朝的现代化改革和霍梅尼激进伊斯兰化政策的考察,将很难把握当代伊朗政治发展的真谛。正如作者所言,1979年革命仍是伊朗现代化改革的延续,是对20世纪70年代末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回应。但是过度强调民族性,一味拿传统文明抵御外来文明的做法在使传统凝聚力与认同感保持完整的同时,也延缓了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性的扬弃和对现代性的引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转型。后霍梅尼时代的伊朗开始有了一种拨乱反正的意味,经过拉夫桑贾尼和哈塔米两代务实主义总统的治理,伊朗在文明交往的过程中更加理性[1](P298)。

三、对伊朗当代政治发展的深度洞察

笔者认为,作者对伊朗当代政治发展的洞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对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特征的把握

后霍梅尼时代,伊朗的政治发展呈现出波动性的特征,作者将其归纳为在保守和务实之间摇摆,并对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为了保卫政权的延续性,霍梅尼使宗教资质不足的哈梅内伊担任宗教领袖,伊朗宗教领袖地位随着国内权力斗争出现了新变化,为维护宗教领袖的绝对权威,在政治派别之间保持平衡成为领袖的生存法则,这是伊朗改革时进时退、左右摇摆的原因之一。

(二)关于伊朗伊斯兰民主的思考

国内学术界不少观点认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治是一种具有伊朗特色的民主制。哈全安认为,霍梅尼与巴列维的对抗是民主与专制的对抗,民主主义与现代宗教政治的结合是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核心内容[2](P335)。王林聪认为,革命后伊朗推行教权主导下的民主,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这种民主实验是在宗教容忍的限度内展开的,反映了伊朗政教关系的特殊性,是教俗力量之间现阶段较量中的妥协[3](P181)。伊朗政治发展具有中东伊斯兰区域文明的特色和现代民主政治的特征。本书作者认为,尽管伊斯兰教中包含很多民主因素,但宗教民主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伊斯兰民主在当前的伊朗生根发芽远远不具备条件。伊朗伊斯兰政权中宗教因素的强大和伊朗社会经济基础的薄弱,不利于伊斯兰民主整体的建立和民主治理秩序的运转[1](P218-221)。

(三)对影响伊朗政治发展因素的准确把握

作者抓住了影响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法基赫体制面临合法性危机、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利益集团在伊朗政治经济改革中的作用、知识分子运动和派系斗争。作者认为要对伊朗国内政治的发展有一个前瞻性认识,必须关注可能引起伊朗国内政治变动的关键因素。作者对以上几个因素的由来和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学术界解读伊朗政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1] 蒋真.后霍梅尼时代伊朗政治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哈全安.中东国家现代化进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王林聪.中东国家民主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炜评]

收稿日期:2015-07-13

作者简介:陈利宽,男,河南伊川人,西北大学博士生,从事当代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K3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2/j.cnki.xdxbsk.2016-03-026

猜你喜欢
伊斯兰伊朗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车 站
论中世纪伊斯兰海商法的形成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