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下高校医疗支援与合作的SWOT分析*

2016-02-21 14:11何珂邵田赵阳伍蓉
现代医院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医教协同SWOT分析

何珂,邵田,赵阳,伍蓉

(1.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上海市 200032; 2.复旦大学办公室,上海市 200433)



医教协同下高校医疗支援与合作的SWOT分析*

何珂1,邵田2,赵阳1,伍蓉1

(1.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上海市 200032; 2.复旦大学办公室,上海市 200433)

【摘要】医疗支援与合作作为目前高校及附属医院实现职能的重要举措之一,其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日益受到关注。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分别从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提出了在医教协同下高校医疗支援与合作改革的策略措施,以期为国内高校开展医疗支援与合作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教协同;医疗支援;医疗合作;SWOT分析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对现有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再划分为两类。其中,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1]。由此可见,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在事业单位及公益服务分类上具有高度的属性一致性。而高校(含医学的综合性大学及独立设置医学院校,下同)及其附属医院,除了具有上述的属性一致性外,还具备一定的系统协同性。2014年11月27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创新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医教协同”的理念,而这一协同创新理念绝不仅限于人才培养方面,在高校及其附属医院服务社会方面,尤其是医疗支援与合作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笔者运用SWOT模型对高校医疗支援与合作改革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建议,以更好地把握和应对政策带来的一系列效应,以期为国内高校开展医疗支援与合作工作提供参考。

1态势分析

1.1优势分析

1.1.1高校注重服务社会职能。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大基本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情况下,我国高校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高等教育规律,从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在注重培养优质人才和提升科学研究能级的同时,更加自觉地履行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丰富高校文化建设。“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已成为国内重点高校“提高站位,谋划发展”的重要目标。如复旦大学在第十四次党代会中,将“服务国家战略”列为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首要战略。因此,开展医疗支援与合作是高校实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

1.1.2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公立医院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作为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公益性是其基本属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因此,回归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而目前我国现有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在宏观上,存在城乡、区域、地区间多个维度的分布不均,这种不均衡的医疗资源分布,造成城乡居民无法公平地分享优质医疗资源,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在微观上,高校系统内部不同附属医院间也存在疾病诊治能力的不均衡性。因此,开展医疗支援与合作是合理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的有效手段。

1.1.3附属医院汇聚医教研和管理优势。高校附属医院是我国优势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的重要集聚地,其医疗、教育、科研、管理等综合水平处于所在地区的优势地位。目前全国有800张以上病床的医院中,半数以上是高校附属医院,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建立在高校附属医院,有80%以上科研成果来自高校附属医院[2]。高校附属医院相对于普通公立医院而言,可开展全方位的对口支援与合作,既有利于受援医院“造血”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方式的改进,又有利于高校附属医院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辐射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锻炼。因此,开展医疗支援与合作是造福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的双赢举措。

1.2劣势分析

1.2.1管理粗放,条线较多,联动不足。长期以来,医疗服务作为实施效果最为显著的民生服务举措之一,一直作为我国推进各种支援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造成我国涉及医疗支援与合作的众多项目归口多个部门管理。在政府层面,除国家卫生计生委之外,组织部、教育部、人社部、国家扶贫办等部门均有相关项目,如国家医疗队、援外医疗队、卫生部属(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对口支援新疆干部和人才工作、教育部定点扶贫工作等项目;在地方上,以上海市为例,开展相关项目如上海市卫生援疆工作、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工作、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志愿者赴云南省开展智力交流工作、上海市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等项目。在高校层面,管理主体分两类,其一是承接上述政府项目的高校对应职能部门,如医管处、组织部、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其二是由共建项目牵头部门召集相关部门组成的跨部门联席会议。高校多将医疗支援与合作工作纳入自身校地共建项目中,作为共建子项目之一,该项工作自然也会受学校共建项目牵头职能部门统筹管理。在医院层面,与高校情况相似,条线职能部门负责承接上级项目,牵头综合部门负责统筹管理院级项目,当然在大型附属医院还存在科室一级的医疗支援与合作项目,以科室负责为主。综上所述,由于高校医疗支援与合作处于“多层面合作,多条线管理”的“碎片化”状态,“政府部门—高校—附属医院—附属医院科室”四级联动不足。

1.2.2业务繁重,激励缺乏,动力不足。高校附属医院医务人员除承担常规医疗工作之外,还需要开展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相对普通公立医院而言,业务繁重,竞争激烈。赴受援国和国内边远地区开展医疗援助,短期内对医院、科室发展所起作用不明显,对个人业务发展和专业知识更新存在一定影响。目前,对于公立医院,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对于医务人员,现行以经济补偿为主的方式已无法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致使公立医院及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支援工作的动力不足。如果对医务人员没有进一步相应的综合激励机制,就会导致医疗支援与合作改革止步不前。

1.3机会分析

1.3.1高校支援与合作模式创新。近年来,政府更加注重发挥高校优势,服务国家和地方重要发展战略,在国家“2011”计划、高校对口支援、国家精准扶贫等工作中,支持不同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协同创新。有鉴于此,高校也积极推动医疗支援与合作改革,在“校地共建,资源共享,优化配置,科学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复旦大学为例,与福建省、甘肃省、云南省、山东省等省级政府签订的“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中均将卫生合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市,与闵行区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探索医改与教改的深度融合,共建医疗“联合体”、医教研“结合体”以及健康服务“综合体”;在校内,开展以“儿科医联体”为形式的临床学科合作,开创了全国儿科专科医院联合综合医院儿科共同发展的横向医联体模式。上述模式为高校医疗支援与合作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平台。

1.3.2卫生支援与合作方式完善。2014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受援医院的实际与需求,以及支援医院的能力,分类指导不同发展水平的医院间建立对口支援关系,确保对口支援不重复、不断档、符合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双方的实际。城市三级医院、县医院、乡镇卫生院逐级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原则上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医院,以市级医院和县医院为主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支援乡镇卫生院。”[3]因此,调整了过去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三级医院直接对口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的支援形式,通过提升受援地区市级医院的医疗能级,建立受援地区逐级支援体系,有效提升了医疗支援效果。同时,通过“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的形式,完善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管)医院的医疗支援模式,扩大了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的辐射范围。

1.4挑战分析

1.4.1医院品牌稀释。在高校附属医院医疗支援与合作的实践中,出现了整体托管、技术协作、团队结对等多种形式,既有利于提高当地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又有利于扩大医院品牌的辐射范围。但随着合作规模和地域范围的逐步扩大,一方面,已对支援医院自身运转产生影响,这种数量累加式的“粗放式”医疗支援与合作,造成支援医院在人、财、物等方面投入加大,不符合原卫生部2012年5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部预算管理医院举办分院的通知》中指出的“坚持科学发展,优先本部建设”的精神;另一方面,支援医院与受援或合作医院存在“有长期,无长效”的现象,在长期的支援与合作中,不能主动积极适应医疗支援与合作的新形势,未能形成“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虎头蛇尾,流于形式,进而导致支援医院出现“品牌稀释”现象。

1.4.2信息化集成差。在高校附属医院医疗支援与合作的实践中,信息化是助推“能级提升”和“模式转型”的关键要素。只有充分搭建“政府部门—高校—附属医院—附属医院科室”之间的信息化“立交桥”,才能深入推进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的高校医疗支援与合作改革,实现“精准”医疗支援与合作。但是,目前国内相关领域对医疗支援与合作关注和投入不足,现有相关信息系统主要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城乡对口支援信息报送平台,而在高校层面及医院层面软件开发和应用尚不多见,仅“停留”在从“医院进修人员信息系统”中间接或直接提取涉及医疗支援与合作项目中的进修情况,至于其他医疗支援与合作信息多归入牵头部门分块管理,尚未进入信息化集成阶段,造成医疗支援与合作信息“散落”各处,导致高校及医院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医疗支援与合作数据。

2策略措施

2.1重新认识“支援”与“合作”的关系

长期以来,“支援”与“合作”主要从派遣主体、双方差异进行界定,前者多为政府指定,双方水平差异明显;后者多为医院自主,双方水平差异不大。但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高校应主动提高站位,正确把握“支援”与“合作”的关系,指导附属医院“在支援中寻求合作机会,在合作中深化互补共赢”,即在支援中,不仅仅将医疗支援落脚在“派遣医务人员”和“接收进修人员”,更要善于发现受援医院的潜在优势,帮助和指导受援医院发现和培养适合当地特点的优势学科,使受援方由“技术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变,为受援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进而以受援医院为主共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医疗发展,形成特定的新型“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双方也应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创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相互的“支援关系”。譬如,在上海援疆工作中,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对口支援喀什二院,为培养和提升喀什二院优势学科诊疗水平,打造了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喀什地区分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喀什二院分院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喀什妇科微创与肿瘤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喀什地区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喀什肿瘤中心等一批临床医学中心[4],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南疆(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共同带动四县(巴楚、莎车、泽普、叶城)医院的发展。

2.2正确把握“巩固”与“发展”的关系

高校及附属医院应定期梳理和总结支援与合作关系,明确下一阶段对口支援与合作的重点地域与主要形式,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积极推动“自身发展”与“支援合作”两方面工作相互促进,避免出现自身“品牌稀释”现象。当然,在巩固和维护原有自身品牌的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及附属医院应积极探索和发展“支援与合作”的新模式,进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新品牌”。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援疆工作中,杜祥教授带领下的援疆团队打造了“学科援疆”的新模式。医院病理科连续派出两批11名专家作为中组部援疆干部,来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始为期6年的医疗援疆,建成了全疆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病理综合诊断平台,双方还通过联合申报课题,搭建绿色通道招收新疆博士生等方法,实现了受援医院病理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自治区科研项目立项和SCI收录论文发表的“零突破”[5],通过“学科援疆”这个纽带使得两个科室、两个医院、两个大学联系更为紧密。

2.3统筹协同“高校”与“医院”的关系

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高校与附属医院在医疗支援与合作上,应凝聚共识,协同推进。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发展关键地域以及政府、高校、学院、医院的支援合作重叠地域进行重点布局,加大以“精准”与“组合”为特点的医疗支援合作项目推进力度,在过程中注重医疗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统筹支撑;同时逐步搭建校院两级“支援与合作信息化平台”,及时收集与分析支援与合作的统计数据和新闻线索,注重对于重点项目和关键节点的宣传。如复旦大学在援外50周年之际,举办“五十年中国梦造福世界,半世纪复旦情医援亚非”的系列活动,受到《文汇报》东方网等主流平面和网络媒体报道。更为重要的是,高校应通过制定倾斜政策、完善沟通机制、筹建专项资金、建立专门奖项等方式,加大对医疗支援与合作工作的支持力度。如复旦大学创新人事机制,结合临床系列高级职务晋升工作,制定《关于推进附属医院人才柔性流动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挂编流动”方式,单列高级职务岗位名额,支持附属医院之间的支援与合作工作。此外,还在颜福庆医学教育发展基金中专门设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援助队建设项目”,用于完善对医疗支援与合作中优秀集体和个人的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决定》解读:如何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EB/OL].(2013-12-20).[2014-11-30].http://www.gov.cn/jrzg/2013-12/20/content_2551544.htm.

[2]葛倩.“问诊”高校附属医院[N].南方都市报,2014-08-04(12).

[3]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Z],2014-02-09.

[4]施捷.上海卫生援疆3年多助推跨越式发展 喀什第二人民医院建成“三甲”[N],新民晚报,2015-02-08(4).

[5]于惠如.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援疆打造病理诊断“金标准”[EB/OL].(2013-05-27).[2014-11-30].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3-05/27/content_4025916.htm.

(编辑马兰)

*基金项目:2016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建设项目“新时期高校医疗扶贫工作模式研究”;2013年复旦大学文化建设项目“国家援外变迁中的复旦援外医疗”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32(2016)01-0029-03

【DOI编码】10.3969/j.issn.1672-4232.2016.01.010

通信作者:伍蓉(196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员,处长;研究方向:医院综合管理。

收稿日期:2015-08-17

猜你喜欢
医教协同SWOT分析
“医教协同”视角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探索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