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地区新出土封泥学术价值的研究

2016-02-22 17:24岳通通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
关键词:封泥印面临淄

岳通通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临淄地区新出土封泥学术价值的研究

岳通通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封泥,亦称泥封,是玺、印钤压在泥团上用来封缄信、物,以防奸伪的凭记。罗振玉先生曾概括出封泥的三大作用。为比较全面地研究临淄新出土封泥,文章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分析并实地考察,从而得出临淄新出土封泥的文化与学术价值。

临淄;封泥;学术价值

1 引言

战国至魏晋时期,人们多在长条形的竹片或木板上书写文字,这种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板就被称为“竹简”或“木牍”。多片竹简或木牍用绳编订成册,而简牍成册封缄时则在绳端或交叉处束以检木,并涂粘土加盖印章,这种加盖印章的泥土就被称为封泥。它最初作为信验的标记,主要作用是保护所封之物的绝密性。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封泥的价值也慢慢凸现出来。王国维在《简牍检署考》中就对封泥做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整理与研究,后来,罗振玉先生就封泥的作用做了详细而系统的概括。2002年临淄刘家寨出土千余枚封泥。它们的发现无论是对于现在的考古界、学术界,还是艺术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封泥研究研究

2.1 考古代官制以补史乘之佚

通过封泥研究可以更加系统的研究古代官职所属和官府的专职机构。临淄封泥中,除所见汉代齐国的属官丞相、御史大夫以外,还有“大匠”,“长秋”,“武库”等官职。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得知,它们分别与朝廷的“大匠”,“大长秋”等官职相当,而“齐武库丞”则由当时的中尉所管辖。临淄封泥的大量出土,就可以弥补史料的不足。

通过新出土封泥可以修善史籍中缺考的中央与地方官制体系。此批出土的封泥包含诸职卿官种类达48种,具有详细性,确定性和相对系统性的特点。它完整的保存了齐国中央到地方的官制体系。中央上,汉诸侯王玺印,如“淄川王玺”;汉王国官印,如“淄川丞相”;汉侯国官印,如“淄川长廊”。地方上,齐国所管辖有“东安平”、“莱芜”等县。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当时政府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由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官制体系。因此,这对于修善史籍中缺考的中央与地方官制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新出土封泥可以更加系统的研究官府辖区的地理沿革。通过研究地理文献,我们发现汉代所管辖区范围记载多止于“县”与“侯国”,而关于“县乡”沿革的文献资料则不足。秦代官府辖区的沿革有自己的政策方案,记载于《史记·秦本纪》:“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在临淄出土的封泥中大多有乡名,并且与《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县、侯国的名称重复。由此可知,汉承秦制,并把一部分单字小乡聚集,升格为县,且沿用了原来小乡的名称。如“左乡”。所以有不少县、侯国的地名与单字的乡相重复。因此它们对于研究古代官府辖区沿革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新出土封泥可以研究在职官员官印的颁缴和改铸制度。临淄出土的此批封泥中仅“临淄丞印”就有八枚。这些封泥,从印文字形看,其中不同范者有四种以上,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汉代官印的颁缴与改铸制度。封泥未出土以前,由于无相应的实物证据,人们大多认为“众官皆用一印”实行职官印章前后承袭制度。也就是官员调离,官位变迁都使用原职位上的印章。现在看来,官府人员变动要缴回原印,继承者们在原来职位上不用原来的印信,而是中央从新铸印颁给新官员。从这点我们可知同一官印在使用上存在前后更铸的现象,而并非人们之前认为的那样“众官皆用一印。

2.2 可考见古艺术与古文字

从内容上去解读它的表现技法,如刀法、章法、篆法。

无论是朱文还是白文,从印章刀法上考察,封泥的印面与线条均是玺印聚拢抑压的结果。从印面的凹凸,深浅,交接方面来分析,我们可以想象当时铸印师的刀法与力度,或轻力冲刀或重力切刀或单刀与双刀并用,从而来指导我们进行艺术创作。虽然现在封泥拓片在后期制作中有所改变,有所失真,但从它实用性,艺术性上来看,封泥的价值与意义不亚于现今留存的古玺印章。

“虚实”是章法分类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通过对封泥印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在篆刻创作时通过用线条的增减、屈伸、挪让、粗细、直曲、长短、穿插以及边框的残损等技法,可以使印章在章法上更加虚实有度,使印面效果更加生动活泼。

从形式上去把握它的审美特点,如气韵美、质朴美、印文美。

谢赫在《画品》中首次提出“气韵生动”的观点并把他运用于绘画之中。同样道理,“气韵生动”这一要求也适用于封泥。现存的秦汉印多半是供殉葬的明器,它的制作及篆刻的艺术水平较彼时的实用印章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出土的封泥则不一样,它是由官方郑重制作和颁发的,具有庄重性和严肃性,以便来体现出皇家的气象与权威。如“淄川王玺”风格上堂堂正正,有王者之风。其印文线条圆满充足,通过不挪位、不参差等技法,以显示其“气韵生动”的特点。

封泥的线条形态,在审美特征上有着不同于印章之处,总体上表现为一种“质朴美”。在汉印中表现为严整、丰腴一类风格的线条,而在封泥中则显得虚和、清朗。封泥的质朴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块面与线条的对比美、工稳与灵动的对比美、秩序与自然的对比美。这与刑徒砖的质朴率真的线条有许多相似之处。

临淄封泥印文多采用秦小篆,线条笔画柔曲挺拔,且交接处多圆转,使印面圆润之势比较强,表现出秀丽挺拔、活泼灵动而又不呆板的特点 总体上是一种自然风趣的“柔劲之美”。

3 结语

封泥是继汉简、甲骨文考古之后的第三大文字体系。纵观封泥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对封泥印文的研究,还是对技法、风格特点的解析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现存史料来看,艺术家们虽然有过系统的分析,但是对其学术价值的研究仍然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性封泥的出土,它的作用也会慢慢显现出来。

[1] 王褆.封泥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出版,1984:1-4.

[2] 刘创新.临淄新出汉封泥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2-4.

[3] 王国维.简牍检署考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9:82.

[4] 孙慰祖.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34.

K234.1

A

1671-1602(2016)24-0190-01

猜你喜欢
封泥印面临淄
梁潮印勼·非篆铁笔妙趣
传统陶印制作技艺及其应用研究
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中的设计要求
辽宁省博物馆藏安杖子出土封泥的再认识
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北贾枢纽立交段选线研究
吴大澂和封泥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富足繁华的第一大都会
临淄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
选篆与用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