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

  • 《新出相家巷秦封泥》释文补正
    安相家巷出土的秦封泥,是百余年来古代封泥最集中的一次发现。据有关学者统计,这批封泥数量已近5000枚,是研究秦官制、行政、历史地理等问题的重要材料,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最近获赠日本艺文书院出版的《新出相家巷秦封泥》一书,(1)[日]平出秀俊:《新出相家巷秦封泥》,艺文书院,2004年。书中收录封泥250枚,数量虽然不多,但印文属于中央官印的有100余种,属于郡县官印的有20余种,所涉及的品目,覆盖了其他收藏单位已发表印文的大部分,此外,有十余种更是前所未见

    殷都学刊 2023年4期2024-01-12

  • 读《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有感
    刘瑞自一八二二年封泥在蜀地发现以来,虽然对其名为『泥封』还是『封泥』的分歧一直延续,但无论如何,学者们对其在历史研究、学术探讨中的意义和价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二百年来的封泥研究看,已发现的绝大多数封泥都是官印或与官员有关的印章遗蜕。从一枚枚封泥中所体现出的、构建起的,是古代的百官公卿、郡国经野。对于复原与建构出不见或少见于文献记载的古代社会,特别是秦统一之后,如何对空前疆域进行治理,对中央集权的职官与郡县而言,除正史中零散的记载外,封泥是迄今为止我们所

    中国书法 2023年6期2023-07-25

  • 我们的主旨与学术理路
    孙慰祖《中国古代封泥全集》(下称《全集》)编纂的主旨与本书的框架,具体如下:编纂的学术目标中国古代封泥是在世界古代同类文化遗物中具有鲜明独特性和无可比拟的社会制度史价值的一个类型。我觉得今天编这部《全集》,第一,必须有条件通过它来反映中国封泥时代的全貌。所以,我们把辑录封泥的时段由战国中期延伸到南宋。唐宋遗物虽然是封泥时代的余绪,功能也与秦汉有所不同,但可以反映中国古代社会使用封泥的起点和走向,这个情况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编集《古封泥集成》的格局是一致的,但

    中国书法 2023年6期2023-07-25

  •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学术座谈会纪要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孙慰祖主持,编委团队历时七年完成了此书《图版编》《研究编》的编集工作。全书收录考古出土及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的封泥一万余件,同时辑入百年来相关研究论文六十一万字,是目前第一部以断代分类编次的古代官、私封泥资料总集。该书于二〇二二年九月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于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由上海博物馆、吉林美术出版社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吉林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书法 2023年6期2023-07-25

  • 学史可以明智深入研究封泥
    庆柱我虽然不研究封泥,但特别关注封泥,为什么关注?因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不断裂,什么时候成为现代意义的国家,得从西方和东方综合来看。东方是秦汉文明,西方是罗马文明,封泥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秦汉制度。学史明智,作为国家,什么史最重要?当然是国家历史,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不是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中国文明,而是指罗马文明和秦汉文明的不同。有人说罗马的民主来自雅典的所谓城邦制度,实际上不是,它的文化来自雅典城邦,但殖民的统治方法是它创造的,因此西方文明恰恰

    中国书法 2023年6期2023-07-25

  • 唐宋印章
    再是钤印在竹简的封泥上,而是随着纸绢的使用逐渐普及,印章由竹简封泥转换的纸绢钤印,从而对印章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观阳县印唐·奉使之印唐·金山县印纸绢的普遍使用直接导致印章随之变化,纸绢作为钤印载体,使用面积较大,小印难以与之协调,印面自然扩大。隋唐官印的尺寸明显增大,一般在5 至6 厘米见方,如“观阳县印”“金山县印”“奉使之印”等,印章虽然变大,但印文仍以小篆为宗,篆法圆劲朴茂,生动流畅。这些官印基本上都是“阳文”,这一现象反映到秦汉印章中正是封

    中国篆刻 2023年3期2023-04-07

  • 封泥中苑囿职官结构勘考 ——以“御弄”为中心
    近20、30年秦封泥的大量出土和研究,补充了这一方面资料的缺憾。但同时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研究者对相关出土秦封泥的释读各见仁智。现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以上林苑这一秦时较为重要的苑囿为参照对象,对在历史文献中缺如但在出土秦封泥中发现的“御弄”“阳御弄印”“阴御弄印”“御弄尚虎”等封泥进行释读,以期对“御弄”在苑囿职官结构中的职位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脉络梳理,并就与之类似的职官问题的研究提供一隅之见。一、秦苑囿苑囿之名,《说文》释为:“苑,所以养禽兽”[1],“

    考古与文物 2023年1期2023-03-25

  • 三峡博物馆藏封泥“严道橘园”考
    400015)封泥是古代用印的遗存,至迟在魏晋以前,普遍应用于官私公文或书信往来,存世量较多,但由于其在使用后多数会被集中掩埋,后世对其并无较早认识和研究。直到清末才被当时的金石学家重新发现并收藏,自此,封泥的研究有了开端。一、封泥的产生演变、形制特点、使用方法及功能意义封泥,据《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中“文字学”词条详述,亦称“泥封”“芝泥”①,是中国古代封缄简牍并加盖印章的泥块。商代出现玺印,封泥随之产生。流行于秦汉魏晋时代,唐以降消失。中国古代在封缄公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0期2022-11-04

  • 西汉“侯邑”更名“侯国”年代断限及相关问题考辨
    区出土的“邑丞”封泥为讨论对象。王国维在考察早期出土的临淄封泥时指出,除“琅邪邑丞”为鲁元公主食邑外,其余“邑丞”皆为列侯食邑(6)王国维: 《齐鲁封泥集存序》,《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24页。陈宝琛在其所辑《澂秋馆藏古封泥》“汉列侯属官印封泥”中,将其收藏的“邑丞”封泥全部归为列侯。参见陈宝琛藏辑: 《澂秋馆藏古封泥》,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第9—10页。由于陈氏所藏没有“琅邪邑丞”,因而与王国维的观点实际上是一致的。;王献唐则认为

    历史地理研究 2022年2期2022-09-11

  • 封泥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瑞先生的大作《秦封泥集释》。自“相家巷南地”秦封泥面世之后,其有关的数据一直在递增。在大数据时代,这些数据对于战国史、秦汉史等方面的研究有着特殊意义。关于秦封泥出土的地点。秦封泥的出土地已知的已由西安汉城保护区六村堡相家巷南地遗址,扩大到汉城遗址西墙外、陕西凤翔雍城遗址、陕西高陵、陕西长安等地。在全国已知的“秦式封泥”的出土,已经有河南、山东、辽宁、内蒙古、安徽、湖南、广西等省区的多个县市。有的为古遗址地层出土,有的见于窖穴、灰坑(处理简牍等垃圾堆性质)、

    藏书报 2022年36期2022-05-30

  • 鉴藏与『留白』
    枚“大秦渭南”秦封泥,这是该馆公布的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封泥也称“泥封”“印封”,是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为秦代的一种保密措施。秦封泥在当时制作相当考究,不仅要经过“丸制”,还有“紫泥”“青泥”和“黄泥”之分,因而这些封泥出土时五颜六色。据文献记载,从战国到秦代,渭河以南先后修建了很多宫殿,其中的“甘泉宫”就是“南宫”(皇帝的寝宫),这批秦封泥的出土地——相家村,曾是秦代的南宫遗址,是秦始皇办公之处,这些高规格的封泥封缄是经秦始皇亲手拆封

    老年教育 2021年12期2022-01-05

  • 浅析封泥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311231)封泥,也称泥封,是古代印章铃在简牍、包裹或库房门等封口处的小泥块上的印章痕迹。以封泥的艺术特色立场研究,去审视、分析封泥的艺术特色以及审美价值。一、封泥的艺术特色由于封泥是古玺、秦汉印“反向”施用的结果。质地、制作工艺以及墨拓效果都会给篆刻艺术注入新的元素,探讨其风格、意境之构成,从而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审美观的形成。(一)封泥、“母印”、墨拓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封泥均由古玺、秦汉“母印”(抑出封泥的原印)揿出来的印章痕迹。无论朱文、白文,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2021-11-26

  • 秦汉时期古揭阳的若干问题
    片、纺轮、瓦当和封泥等。灰坑中还夹杂炭屑、烧土。所谓灰坑实际就是堆放各种垃圾废弃物的土坑。发掘报告根据灰坑包含物及叠压地层关系,判断出土封泥遗物的22号灰坑(H22)为秦代灰坑。[6]这一断代非常重要,因为秦代存在的年代很短,秦在岭南的始终就更短,这批带印戳而又有准确年代的封泥,就成为考古分析狮雄山军事战略等方面最重要的见证物。狮雄山出土封泥共68块,经过整理鉴别有钤印文字或封缄痕迹清晰58块,分有字和无字二类,带文字封泥多为方框四字,以“定”、“楬”等字

    岭南文史 2021年3期2021-11-22

  • 战国秦汉玺印封泥文字零释
    燕赵玺印》和《秦封泥集存》两书,部分文字整理者未释,其中有不少未释字照片较为清楚,将其与同时代其他字形相比即可释出,如“叚阴”“成颠”“临汉丞印”“耤阳丞印”“寺宁丞印”“豸父乡印”等。关键词:古玺;封泥;战国文字;叚近出《诸子徙信 燕赵玺印—吴振文 胡立鹏藏战国玺印选》(以下简称《印选》)一书,①收录126枚戰国古玺,照片精美,印面清晰。刘瑞编著的《秦封泥集存》②(以下简称《集存》),收罗翔实,内容完备,拓本较清晰。两书释文基本可信,但仍有一些释文值得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8期2021-11-18

  • 战国秦汉玺印封泥文字零释
    燕赵玺印》和《秦封泥集存》两书,部分文字整理者未释,其中有不少未释字照片较为清楚,将其与同时代其他字形相比即可释出,如“叚阴”“成颠”“临汉丞印”“耤阳丞印”“寺宁丞印”“豸父乡印”等。关键词:古玺;封泥;战国文字;叚近出《诸子徙信 燕赵玺印—吴振文 胡立鹏藏战国玺印选》(以下简称《印选》)一书,①收录126枚戰国古玺,照片精美,印面清晰。刘瑞编著的《秦封泥集存》②(以下简称《集存》),收罗翔实,内容完备,拓本较清晰。两书释文基本可信,但仍有一些释文值得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8期2021-11-18

  • 再论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封泥与文字
    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封泥概况该墓所出之200余枚印章,皆为官印,绝大部分在盗洞和扰乱土中清出,少部分见于西侧第四耳室(W4)中,个别出于陪葬墓。显然,这些官印原来是放置在W4的木(漆)质箱内,箱朽而无存,印章被盗墓者盗出,散弃于盗洞扰土中。5枚银印,印面长宽各2至3 厘米,龟钮。银印至少秩在千石以上或比二千石,不属楚王掌握。吴楚乱前,王国可自置各官,以后王国官制改变,不能自置银印官,或罢或改,因而学者黄盛璋认为这批银官印应是楚国废印,学者李晓军、刘照建则根据印

    东方收藏 2021年8期2021-09-03

  • 辽宁省博物馆藏安杖子出土封泥的再认识
    4 出土18 方封泥、H3 出土1 方封泥,是目前我国集中出土封泥的最北地点。这19 方封泥分别是:右美宫左(H3出土)、、夕阳丞印、廷陵丞印(2 方)、薋丞之印、昌城丞印、广成之丞(4 方)、白狼之丞、当城丞印、泉州丞印、无终□□、阴□丞□、□□铁印、□□丞印、□□□印(此处释文以《辽宁凌源安杖子古城址发掘报告》为标准)。1982年辽博入藏了“广成之丞”“廷陵丞印”各1 方,以及其余13 方封泥,共计15 方安杖子出土封泥,构成辽博重要馆藏。自1980年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6-22

  • 湖州出土道教封泥
    边伴出有一方四字封泥(图1),附近还出土另一方有多排文字的封泥。由于陶罐的年代与土墩石室墓不属同一时代,且从内容分析,两方封泥皆为道教印章所抑,估计是在此墓室外举行某种道教仪式时对陶罐进行封缄后所遗存。结合陶罐残片纹饰及封泥文字特征,约在东汉晚期至三国时期。图1 封泥出土现场妙西乡出土的封泥,第一方的印面约三公分见方,印文为“斩鬼使者”(图2),这在已有著录中尚属首见。图2 妙西出土封泥之一出土和传世的两汉印章中,有一类内容与“黄神”“天帝”神名有关的印章

    新美术 2021年1期2021-05-29

  • 文明之光 源远流长
    ;陶文;甲骨文;封泥;典盘;诏版文字的创造对传递信息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纵观我国文字的历史,以现今山东省为主体的海岱地区是我国文字起源、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通过多年的田野考古发掘,出土了重要的古文字资料。这些文物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古代社会研究以及文字书法的起源、发展、演变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件加以介绍。1 龙山文化邹平丁公陶文该陶片1991年出土于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泥质磨光灰陶,长4.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6期2020-06-04

  • 吴大澂和封泥研究
    人藏有一部《簠斋封泥》,共五册,收入晚清著名金石收藏家陈介祺(1813 1884)旧藏古封泥拓片422枚,内有晚清名宦、著名学者吴大澂(1835 1902)手批129处。收藏印有“愙斋集古”(图1)、“趛斋审定”、“赵叔孺收藏印”等。第一册有袁克文(1889 1931)的引首“古封泥”,款曰:“簠斋藏泥,愙丈考释,今归冰铁盦。丁巳三月克文观记。”(图2)丁巳为1917年,此时,这一册页由苏州吴县篆刻家王大炘(斋号冰铁盦,1869 1924)收藏。其中一册有

    中国书画 2020年2期2020-06-03

  • 汉代封泥艺术探微
    王转摘 要:封泥又称之为“泥封”,在古代起保密性信验作用的封制在包裹上的小块泥土。在特定年代封泥的形制受到印章的尺寸大小而出现不同的样式。封泥的美不单单是表现在自然古朴的线质上更多的是表现在不加任何的人工雕琢被岁月侵蚀的自然美。本文以封泥的用途为切入点,站在当下视角对汉代的封泥的边框艺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汉代;封泥;艺术封泥是古代用印的遗迹,不是印章的本体,而是附属于印章出现的产物。封泥一词最早出现在《续汉书·百官志》。在卫宏《旧汉仪》中同样也记录到“

    人物画报 2020年25期2020-03-09

  • 秦“杨氏左田”封泥再议
    蒙“赵郡左田”封泥, 见于吴式芬、 陈介祺的«封泥考略»(见图一), 书中的考释为: “右封泥四字, 印文曰‘赵郡左田’。 按«汉书·地理志», 赵国‘故秦邯郸郡, 高帝四年为赵国, 景帝三年复为邯郸郡, 五年复故。 属冀州’。 此曰赵郡, 史未详。 左田, 官名。 簠斋藏有‘泰寖上左田’铜印, 盖一时所制。”①吴式芬、 陈介祺同辑: «封泥考略»卷四, 清光绪三十年海丰吴氏潍县陈氏刊本, 第 52 页。图一 «封泥考略»所录“赵郡左田”然细察拓本, 该

    珞珈史苑 2020年0期2020-01-10

  • 汉代封泥艺术探微
    王转摘 要:封泥又称之为“泥封”,在古代起保密性信验作用的封制在包裹上的小块泥土。在特定年代封泥的形制受到印章的尺寸大小而出现不同的样式。封泥的美不单单是表现在自然古朴的线质上更多的是表现在不加任何的人工雕琢被岁月侵蚀的自然美。本文以封泥的用途为切入点,站在当下视角对汉代的封泥的边框艺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汉代;封泥;艺术封泥是古代用印的遗迹,不是印章的本体,而是附属于印章出现的产物。封泥一词最早出现在《续汉书·百官志》。在卫宏《旧汉仪》中同样也记录到“

    人物画报 2020年9期2020-01-06

  • 封泥与封检制度
    )20世纪秦简和封泥相继出土以来,有关简牍和封泥的专门研究层出不穷,简牍和封泥两种物质之间有何关系,却鲜有论及。简牍作为文字载体,似乎无法直接与封泥产生关系,但作为官方文书,需要在上下级之间传递讯息,则与封泥密不可分,而连接简牍与封泥的媒介,就是“检”,2002年湘西里耶秦简有实物出土。秦封泥自1996年被发现以来,数量已蔚为大观。《秦封泥汇考》收录封泥1637品,均为西安市北郊相家巷出土的秦封泥[1]。《秦封泥集》收录秦封泥近1500品,记录了1200余

    考古与文物 2019年4期2019-12-27

  • 西方亟需重建对中国体制的认知
    出土了大量印章和封泥。如果将这些印章和封泥排起队来,就是一个大体完整的中国汉代官僚体制。徐州博物馆就有按照印章和封泥排列的中国汉朝官僚体制介绍。1995年,在西安也发现大量比这更早的秦代封泥,成为研究秦代官制的重要原始材料。从这些印章和封泥,我们得知,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官僚体制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一整套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体制。美国政治学家福山认为,就现代国家的起源而言,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秦朝。因而,中国在国家能力、国家制度的发展上要远比西欧源远流长。近年

    环球时报 2019-12-142019-12-14

  • 封泥与宫室苑囿研究
    710069)“封泥”二字最早在传世文献中出现是在《后汉书·百官三》中,“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云:“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丞一人。”[1]3591过去秦封泥的实物甚少,以至于人们分不清秦封泥与汉封泥的区别。20世纪90年代出土于西安北郊汉长安城内西北相家巷村(秦甘泉宫遗址附近,笔者注)的大量秦封泥为我们进行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其是继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始皇兵马俑、秦都咸阳、秦都雍城、里耶秦简之后秦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极大丰富了秦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1-14

  • 煤矿采掘爆破安全问题分析
    施工;炮眼定位;封泥;拒爆当前我国煤矿生产中已经大量采用机械化施工,但是仍然存在刀具磨损快、寿命短等缺陷,钻眼爆破方式仍然是采煤施工的必要施工方法。[1]采煤爆破施工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爆破作业应严格遵守相关程序规范和要求。1 煤矿爆破施工事故原因分析煤矿爆破施工爆破施工原因复杂,文章研究中仅介绍常见原因。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是主要原因之一,工作人员施工中忽略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也有部分工作人员在职工中,对地质结构了解不足,缺乏必

    科技风 2019年9期2019-07-10

  • 阜阳市博物馆藏封泥印章选介
    富,文章选取部分封泥、印章,对其质地、尺寸以及印文内容中涉及的汉、金两代的地理、官制、军队编制和商税制度加以考述,以飨诸位。关键词:阜阳市博物馆;封泥;官印;私印阜阳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封泥现有2枚,征集、拣选的历代官、私印章200余方,其时代上至战国,下至清代。现选取部分封泥、印章介绍如下。1 封泥“女(汝)阴家丞”封泥,2枚,略残,皆出土于双古堆M2内,馆藏二级文物。两者形制、大小相同,长3.1厘米,宽2.7厘米,厚0.6厘米。从封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3期2019-03-25

  • 煤矿岩巷短封泥空气柱光面爆破技术及应用
    提出了煤矿岩巷短封泥空气柱装药结构,在保证爆破装药结构满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的同时,有效实现岩巷光面爆破。1 爆炸裂纹形成原理爆破设计最为核心的内容为装药结构的设计,而光面爆破的关键是保护周边眼孔壁围岩。炮眼炸药爆炸后产生的应力波在炮眼周围形成辐射型的初始裂缝,然后爆生气体进入初始裂缝,产生静态压力,形成“气楔破岩”效果,并进一步撑裂岩石,形成贯穿的裂纹,裂纹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已装药的炮眼爆炸后形成初始裂缝,爆生气体在静态压力的作用下,进一步贯穿裂缝,

    中国煤炭 2018年11期2018-12-04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漆令之印”封泥
    一枚“漆令之印”封泥。在国内,“漆令之印”封泥仅见于著录中所存的拓本,而未见实物。封泥之名,最早见于《后汉书·百官志》:“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古代公私文书大都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书成封发时在简牍上加以木检进行封闭,然后穿丝绳加以捆缚,在绳结处用泥加封,上盖钤印,以防私人拆封或泄密。这种钤有印章的泥块被称为“封泥”。封泥盛行于秦、汉、魏晋时期。纸帛使用之后,泥不适用,世人改用朱印。朱印通行之后,后世遂不知古人封泥之制。近代以来,国学大师王国维

    大众考古 2018年12期2018-06-28

  • “代马丞印”小研究
    印”目前有官印和封泥共11品,数量较多。与相家巷出土秦封泥“代马丞印”相印证,以及从文献学角度考证汉匈关系及代国封域,认为官印“代马丞印”断代不应为汉初而是秦时印。秦在盛产良马的边郡设有马政官署,以备军用。代马是战国时期北方良马,半通印封泥“代马”,与官署“家马”半通印相似,均为上下结构、日字格二字印。“代马”为秦官署名称,设在良马产地代郡。官印;封泥;代马;家马;代马丞印“代马丞印”目前有确切收藏地和著录的有官印1品、封泥10品。其中官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12-09

  • 封泥的艺术魅力
    □ 莫之封泥的艺术魅力□ 莫之古代文书一般都写在竹简或木牍上,封发时装在一定形式的斗槽里,用绳捆上,在打结的地方,填进一块胶泥,最后再在胶泥上打玺印。如果简牍较多,则装在一个口袋里,在扎绳的地方填泥打印,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也常用此法,这种钤有印章的土块被称为“封泥”。封泥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考古价值,更具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魅力。封泥的正面是印文,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背面有绳迹,其边为泥面,形状不定,大多是不规则圆形,少数呈方形。封

    老年教育 2017年8期2017-09-12

  • 从秦封泥看秦文化发展
    史研摘 要:秦封泥指的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封泥封泥的出土,为我们研究秦朝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封泥是以泥团加盖于古代文书囊笥的绳结处,再在其上盖玺印所形成的。其表面所呈为阳文,正是这些古代的字迹,为我们揭露了深藏于历史尘埃中的秦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打开了秦朝研究的一扇新的大门。上世纪末,陕西地界出土了一大批秦封泥,引起学术界的震惊和广泛关注。秦封泥的发现对于古代官制、秦时地理以及其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秦封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9期2017-04-06

  • 钻进包裹游古代
    出头,包裹就被“封泥”封住了。“封泥”是最原始的邮戳(chuō),起到保密的作用。封泥封住后,只有收件人才能打开。说到邮戳,最有趣的是八卦邮戳,它堪(kān)称一绝,由八卦符号组成,分别代表不同的地名。后来,八卦邮戳不够用了,政府便采用了圆形的地名邮戳。虽然邮戳很有趣,但它们大都是黑色的,缺乏美感。邮票就不一样了,是邮政家族中的“魅力使者”。我国的第一套邮票是“大清蟠(pán)龙邮票”,简称“大龍邮票”。它是中国邮票史上首次由皇帝御(yù)批的邮票。“大龙

    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 2017年3期2017-04-06

  • 辽宁邰集屯古城址发现的“临屯太守章”封泥
    的“临屯太守章”封泥谷丽芬 王 爽邰集屯城址位于辽宁省原锦西县邰集屯乡,属今葫芦岛市连山区邰集屯乡小荒地村。1983年在辽西文物普查时发现。城址包括小荒地山城、小荒地方城和英房村城址。三城均位于东西流向的女儿河的北岸,并依次由北向南排列。小荒地山城依山势起伏,沿山脊而建筑,当地群众称为外城。山城北高南低,呈东西向横长的口袋形,内场约1300米。北、东、西三面城垣清晰可辨,均为土石混筑,北谷口似门址。南墙不明显,已漫为耕地。在城内和北墙顶采集到一些夹砂红陶片

    北方文物 2016年2期2016-12-02

  • 汉官私印泥封考略稿本小议
    印文曰‘簠斋藏古封泥’,‘封泥’文似胜‘泥封’,‘封泥’见《百官志》”。封面页背面书“古封泥官印考略,或曰玺印、其官私目刊之”。正文和总目均为墨书小楷,其间有朱书校改,天头有朱书批注,卷首全部朱文,主要撰写全卷编写体例。“封泥”又称“泥封”,中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以粘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也常用此法。这种钤有印章的土块称为“封泥”。 南北朝以后逐渐被废弃而湮没,直到清道光二年(

    收藏家 2016年9期2016-10-27

  • 封泥文字与《说文解字》所辑字形的对比研究
    30036)秦封泥文字与《说文解字》所辑字形的对比研究朱晨(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肥230036)秦封泥文字是“秦系文字”的重要分支,将其与《说文解字》所辑“小篆”“古文”“籀文”和“或体”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秦文字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而了解《说文》“小篆”的来源,并确定“古文”和“籀文”的时代。秦封泥;《说文解字》;对比研究封泥是古代抑印于胶质粘土,用以封缄,作为目验玺印施用,以防奸宄私揭窃拆的遗迹[1],其最早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3期2016-10-19

  • 两河流域文明探秘乌尔第三王朝贡物调拨中心的档案箱封泥
    调拨中心的档案箱封泥文 图/晁雪婷 董晓博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2~前2004年)是苏美尔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是继阿卡德帝国、古提王朝之后,苏美尔文明的复兴和鼎盛时期。随着行政事务的增多,第二代王舒勒吉(Šulgi)在其统治的第38年,建立了一个负责调配各地贡入品的王室贡物调拨中心ü ü普兹瑞什达干司(É-Puzriš-Daĝan),遗址位于现在伊拉克的德莱海姆(Drehem)。普兹瑞什达干司是帝国最重要的贡物管理机构,在乌尔第三王朝的经济和行政管理

    大众考古 2016年2期2016-09-10

  • 綘陵地望考〔*〕
    646000)封泥;绛陵;綘陵;逢陵;地望《齐鲁封泥集存》(下文简称《集存》)和《青泥遗珍:新出战国秦汉封泥特展图录》(下文简称《图录》)二书各收录有一枚汉代“绛陵邑丞”封泥封泥拓片和照片如下:图1 “绛陵邑丞”封泥拓片〔1〕图2 “绛陵邑丞”封泥拓片、照片〔2〕如上,图1和图2所示封泥为出土的汉代实物,封泥中的“绛陵”当为汉代地名,但查阅《汉书·地理志》等相关古文献,均未见有关“绛陵”的记载。仔细查核封泥文字,我们发现原著录书的释读存在问题。从图1和

    学术界 2016年7期2016-08-26

  • 秦汉封泥简析
    陈 宇秦汉封泥简析陈宇【关键词】泥封;封泥近百年来,出土和发现的封泥资料十分丰富,学术、艺术价值很高。由于它们的质地、用途不同,制作工艺、文字内容、书体和章法也有差异,它们在制作工艺过程中都始终依附着印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封泥又叫作“泥封”,是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而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图1)。(图1)在纸质公文行世之前,中国公文在秦汉时期处于简牍文书阶段。封泥是古代用胶质黏土封缄于竹木简牍文书、进贡物品的包装之上,然后在封缄之黏土上盖上

    江苏教育 2016年25期2016-07-25

  • 古代邮件有严格的保密措施
    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则要装入书袋中。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物件的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中。其中,“函”为一种小木盒,用来装简牍,上有木板盖,刻线三道,凿一小方孔,用绳子扎好后,方孔处要用封泥封好。在唐代,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要用囊封,尤其是密奏,更要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的作用,还有等级之区别。一般最高五封,最低三封。封泥越多,表明邮件越重要,所用的速递工具就要考虑缓急。宋代

    读书文摘 2016年5期2016-05-14

  • 睡虎地秦简所见秦职官研究综述
    虎地秦简;玺印;封泥;职官作者简介:武凤征(1990-),男,集美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古文字学。[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睡虎地秦墓竹简于1975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出土,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国考古学界的重大发现。这批竹简中记载了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法律文书,是研究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珍贵史料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5期2016-05-06

  • 临淄地区新出土封泥学术价值的研究
    )临淄地区新出土封泥学术价值的研究岳通通(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封泥,亦称泥封,是玺、印钤压在泥团上用来封缄信、物,以防奸伪的凭记。罗振玉先生曾概括出封泥的三大作用。为比较全面地研究临淄新出土封泥,文章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分析并实地考察,从而得出临淄新出土封泥的文化与学术价值。临淄;封泥;学术价值1 引言战国至魏晋时期,人们多在长条形的竹片或木板上书写文字,这种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板就被称为“竹简”或“木牍”。多片竹简或木牍用绳编订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2016-02-22

  • 录《别诗》/录《不第后赋菊》/节录《淮南子》——仿魏晋残纸/封泥展示——仿秦汉封泥
    并作出新的诠释。封泥作品形式借鉴于秦汉时期的封泥。通过史料、图片和实物考察来复原古代封泥的原始姿态,将其作为一个展示。通过封泥拓片与原石印花的对比,不同角度展现篆刻作品的印面效果,使观者能从两种印蜕形式的对比中发现新的思路。与此同时此批印章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段,其中有六组针对叠字进行变化处理,是在借鉴将军章表现形式之后对新形式的探索。选择魏晋时期的残纸风格作为大学四年对书写方面的总结,是为了表现对古质今妍中“古”的一种探讨。魏晋残纸作为墨迹书法时代之始的宝贵

    缤纷家居 2015年6期2015-11-10

  • 浅析篆刻艺术对汉代封泥形式美的借鉴
    637000)封泥,又名泥封,是古代抑印于泥,用以封缄的遗迹。中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牍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以粘土,盖上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泥是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而成的一种保密手段,在秦汉时期使用相当普遍。有关封泥的记载,散见于秦汉时期的文献中,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封泥曾一度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直到晚近时期才陆续发掘并被考证。清道光年间四川、陕西等地相续发现封泥,因年代久远,缺乏相关记录,曾被误认为是铸印之范

    大众文艺 2015年17期2015-07-12

  • 秦工官考
    、青铜器、玺印、封泥等。本文拟在出土文献中对各工官进行分析,并结合传世文献,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各个工官的秩等、执掌等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但限于资料原因,相当一部分职官的具体情况我们还不明确,我们期待着更多材料的出土来扩大我们的视野。秦朝 工官 职官工官是掌管秦各官营手工业机构职官的总称。秦官营手工业非常发达,其相应的主管职官当然也不在少数,本文拟对出土文献所见秦工官做一选释,以期对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一)工室1.十三年,少府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2010-08-15

  • “碴”和“渣”
    煤粉、碎碴作炮眼封泥,但不能使用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人民日报》2003.9.18)②大明星土得掉碴的学生时代。上面例①的“碎碴”,指煤的碎渣,没有明显的尖角,应当用“渣”。京剧《红灯记》中“提篮小卖拾煤渣”,就是用的“渣”。例②中“土得掉碴”的“碴”应当换成“渣”,土的碎屑怎能有明显的尖角呢?③酒店内地上、餐桌上,到处散落着碎玻璃渣和炸喷的菜汤。(《京华时报》2007.1.7)上例中的“玻璃渣”,指的是玻璃的碎块,当然有明显的尖角,应当写成“玻璃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09年3期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