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封泥简析

2016-07-25 09:16
江苏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封泥官印秦汉

陈 宇



秦汉封泥简析

陈宇

【关键词】泥封;封泥

近百年来,出土和发现的封泥资料十分丰富,学术、艺术价值很高。由于它们的质地、用途不同,制作工艺、文字内容、书体和章法也有差异,它们在制作工艺过程中都始终依附着印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封泥又叫作“泥封”,是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而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图1)。

(图1)

在纸质公文行世之前,中国公文在秦汉时期处于简牍文书阶段。封泥是古代用胶质黏土封缄于竹木简牍文书、进贡物品的包装之上,然后在封缄之黏土上盖上印章,以防泄密,备检核。接收人割断绳索后开封并保存封泥,最后会作废处理。因封泥的表面有官职名称,背面留有挂绳的痕迹,人们通过研究封泥就能得到各国通信系统的运作及官制和行政设置情况等重要信息。由于古印很少保留下来,因此封泥就成了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不使用封泥。它不是印章,而是最早用印的痕迹——保留了大量秦汉官印钤痕的珍贵实物。

由于秦汉官印多为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后世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图2)

(图2)

封泥是一种官印的印迹,封泥的正面是印文,背面有绳迹,形状不定,在盖印过程中,由于软泥入槽多少不一,如正好填满方槽,则泥块干后呈方形(图2),如软泥多而溢出方槽,则这块泥干后呈不规则的圆形(图3),加之年代久远,自然剥蚀脱落致使封泥的边缘残缺破损,这种宽厚的边栏,粘连断续,极富变化,给人以古拙质朴,自然率真的美感,其美妙在于实中见虚,虚中见灵,气格壮伟雄强而意味淳朴和谐,天然去雕饰。

(图3)

古代封泥实物,一直迟至清代道光二十二年才被人们在四川发现,这批由吴荣光首先著录的汉代封泥,一开始竟被误认为“印范”。到了咸丰初年,刘喜海从西安获得一批汉代封泥,始正确地称之为“封泥”。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硬陶罐口部的封泥盒,封泥文字“¤侯家丞”;甘肃金塔县汉代“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的封存文书的封泥装置上的封泥盒,封泥文字“居延右尉”,是古人使用封泥形式的珍贵物证。

封泥在篆刻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清末篆刻大师吴昌硕印作中,那种高古雄浑,大气磅礴的风貌,无不留有封泥的气质和古韵。他是从封泥中吸取养分,最有成就的一代宗师,吴氏在《聋缶》一印的边款中曰:“力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学封泥者宜守此二语。”又说“方劲处兼圆转,古封泥时或见之”。

古代封泥的丰富遗存,不仅对于研究社会历史和印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篆刻创作展示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封泥所呈现出的众多审美情趣,印文的奇思妙想,封泥周边存泥所具的“美感”,无不赋予我们艺术上的启迪,它为专事书法篆刻创作开辟了一个纳古吐新的艺术创作新径。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5-0049-02

猜你喜欢
封泥官印秦汉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辽宁省博物馆藏安杖子出土封泥的再认识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我与秦汉东北史研究
吴大澂和封泥研究
西夏官印史
封泥的艺术魅力
秦汉甘泉宫的演变
流变与传承
——秦汉时期“伏日”考论
广西发现土官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