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从100到0.01又到∞

2016-02-23 08:25
东方艺术·大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墙面主义艺术家

极简主义已经不是单指绘画的范畴了,是一个整体视觉的艺术运动,包括绘画、雕塑、空间。这里单列举绘画的范围作例子,能说明问题的画家范围也不大,罗伯特·莱曼(Robert Ryman)算是一个极简主义画家的典型,罗伯特·莱曼运用单色画参与了极简艺术和观念艺术等艺术运动,抽象的白上加白的绘画(White-on-white paintings)是他很有声誉的系列作品,细致入微的单色抽象画,让人看了有如品茶一般醒神,对绘画语言敏感的人看到他的画,可以领会到单纯而又富于变化的绘画语言带来的魅力,当然,如果不够敏感,那么他的画就是单调的白色画而已,敏感是需要一个敏感的程度来衡量的,犹如品有年份的红酒和分产地的茶一样,要把味蕾训练得具备更高的分辨力,明察秋毫之末。看极简主义绘画需要把视觉修养提升到更高档次,方可体会极简之趣味,莱曼的画需要敏感到一个固定画面的螺丝钉或者胶带的位置是延伸到画外还是在画面四框范围内,墙面固定画的胶带和螺丝钉也加入到了绘画元素的范围内,并且这画面的内容除了螺丝钉帽以外是空白的,没有什么可见的形象,都是白的,一面墙的几张白色画看似一样,细看却发现每一张白色都是不同的,有偏冷的白与有偏暖的白的差别,还有画面跟墙面细微角度的差别。这种把边缘和色彩玩到极限的极简主义艺术家,品读他们的作品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基本元素,画面元素的边缘已被莱曼玩到了极限,这就是极简主义的精神。彻底的抽离开可识别的题材,还绘画的语言于观众,让观众充分地享受绘画语言的乐趣,而且去掉了多种绘画语言的交汇带来的丰富节奏感,把语言种类降低到识别的最低限度,这样的创作方式就是极简主义的精髓,如果毕加索的绘画语言是100的话,极简主义绘画相当于使用了绘画语言的0.01,但这仅有的0.01的意义非比寻常。

承受画面重量的两个木墩也被纳入画面范围,这就是莱曼的作品中经常挑战的极限,白色与白色的区别,就是他作品中的内容。把木墩纳入画面范围也是扩充了绘画的含义。

胶带所处的位置形成的构图即使绘画的内容,不同的纸张叠加贴在一起也是绘画的内容。其实胶带与木墩在莱曼画中的地位是一样的。

伊米·克诺贝尔(Imi knoeble)有一系列绘画是各种纯颜色的画,但这些画面没有一个是方形的,都是不规则边长的7边形以上,弧形边的尺幅也都很巨大,还有一人多高的画;也有一些是四边形,但有弧面的画,画的外轮廓形状都堪称优美,这种不规则的非方形的画与横平竖直的墙面就形成了对比,平涂的画面颜色也就产生了内容,画的不规则形状就是内容,这些改变了画框外形的画同样对绘画边缘做了处理,比如纯色的画面没有笔触等绘画特征,语言的纯粹化只针对一两点绘画元素,这样的做法是极简主义画家最大化地追求绘画语言的特征。不仅打破了方形

绘画边缘的惯常运用,也打破了人们对绘画在视觉上的识别度。这些能把人包住的尺幅,人在这些画面前会显得非常渺小,视觉上的冲击感会更强。

关于伊米·克诺贝尔的这些画的尺幅和边界问题还可以理解为:传统的方形画挂在墙面上时,画有边缘,边缘内就是画面,画里面有内容,墙面还是墙面,但到了伊米·克诺贝尔的画,这个关系变了,墙面变成了画框,伊米·克诺贝尔的画是画的内容,画的边界已经扩大到环境中。这些画的尺寸是对应墙面的大小产生的,因此有一种超越人视觉习惯的感觉,这些画更像是给巨人画的,平涂的画面颜色也产生了内容,不规则形状就是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系列是用颜色作类似比较的,但形状是不同的小方块,一字型排列来,一组排列中有两种颜色。

色块层次。这系列作品中他的色块开始有前后的叠加层次了,这跟我之前研究出来的图层或者叫平面空间完全吻合,他就是用色块来表示这些图层的上下关系和平面空间的厚重。

色彩层次。这个系列作品是用颜色的不同去诠释空间、虚幻的色彩空间与真实的摆在不同空间的色块并置在同一幅画中,同样摆脱了绘画的痕迹,画中不包含人类用笔在画布上画画的动作,这是很有突破性的。 色彩条框的前后摆放关系也有一种装置绘画的味道。

伊米·克诺贝尔这件改变教堂里面彩色玻璃的作品也是很有他本身的历史趣味,算是与极少主义精神的完美嫁接。

极简主义艺术家都在一个建立起来的大框架之上做着各种细微的变化,这个大框架也简单到极限,很多作品都是一个简单的纯色块,有时作品中的细微之处,粗略看根本察觉不到,为了察觉这些作品之间的细微就要让自己变得敏感,敏感了才能理解极少主义的魅力。呈现作品的元素被降到最低限度,只有0.01的语言,而且没有任何隐喻、没有形象、没有叙事,但这是纯视觉和空间的语言,是视觉极致和空间极致,进行了视觉语言和空间语言上的一次主干到末稍神经的尝试。这0.01像是刀锋口一样,切割出极少主义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界限,也是绘画语言的极限。至此,关于绘画语言的探索就接近尾声,我们对绘画的各种特征的认识也就在极简主义这里达到最敏锐和最细微的体验。

绘画的平面性质在极少主义的前提下也灵活多了,本来绘画是平面的艺术,在绘画前面定点观赏即可,可是极少主义作品中的绘画却多半赋予了移动欣赏的余地,在极少主义绘画前面做半周移动会带来一定的空间体验,比如这些多边形纯色绘画在移动观看的时候画面的形状又会根据观众视点的透视变化,产生出在视觉上的形变。这些对于绘画来说都是极大的进步,观看体验上的扩充。极少主义绘画也有摆脱传统观看方式的突破 。

弗瑞德·桑德拉(Fred Sanckdba)的作品都是各色毛线连出来的,在空间里定四个点或者三个点,用四个点连成规则的长方形,三个点连成三角形,两点连直线,又是纯粹的空间和视觉游戏。连成的形,人是能走进去的,这时候观众就会感觉自己切断了毛线连成的长方形的面,实际那个空间并没有实体的面占据。最有意思的是面对他这样的作品,观众在步行移动过程中,看毛线形成的框内的内容是可变的,这就超越了普通的绘画范畴,普遍意义的绘画是不随着观者的角度移动而改变内容的。

丹·弗莱文(Dan Flavin)用各种长度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粗细一样的灯管组合成的发光装置,作品远看是一些发光的、有画面感的抽象几何形状,区别于普通绘画的是这些形状是发光体,是光源本身,已经不足以用“画面”这两个字来概括,但是与绘画既有联系又有超越。

虽然谈了以上极少主义艺术家的几个实例,但还不够全面,极少主义到底是从艺术语言的角度进行了那些推进呢?

1.材料。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材料也值得一提,都是很美国标准的日常材料,灯管、不锈钢、玻璃板、复合木板、镜、锈铁板,这些日常不炫的朴实材料,让他们玩出了花样。当然“做工好”是肯定的,不锈钢的直角转弯那么干净利落,充满工业感,木头箱子由实木复合木板做成,接缝严丝合缝,整个作品寻不见一处毛边,作品制作方面的工业快感跟美国的街道和工地的制造水准和材料都是一样的。说到做工,精细做工和“做工好”不一样,精细做工是精敲细磨得到的精致外表,这里的“做工好”是一块钢板,机器一压出来一直角,这里面只有工业上的审美,但是没有人工雕琢。可见在制作上,极少主义艺术家也有意识地选择,去掉了精细做工,做作品时单纯的体现出艺术家的动机是好艺术家的标准。

2.主体。同为艺术创作者,我感叹于这些人做艺术的主体性之强大,他们自己这么清楚自己推进这么一点点的微妙变化就一定是艺术上的进步,而且加上作品陈放的空间通常都是特定的设计,这样就把极简主义艺术变得很强大很有感染力,想要加强艺术家自己的主体性还要研究前人的艺术才能明确自己的位置,极简主义艺术家们就是深知已知的视觉语言进行到哪里了,还缺少什么。学艺术在于思想上的认知程度,艺术的进步建立在艺术家自身的认知度上面,艺术产生于人对作品的主动性上。

3.现场。像在迪亚·比肯博物馆(DIA BEACON)这样的专门陈列极简主义作品的场馆全世界也不多见,但极简主义艺术的魅力是要在作品现场才能感觉到的,之前也在一些美术馆见过一些极简主义作品,当时没觉得极简主义有这么大力量。DIA整个美术馆的空间设计是为极简主义作品量身定做的,在这样的场馆穿行是可以体验到纯粹的视觉和空间的语言游戏,给予这个游戏的力量的方法就是去掉所有的艺术语言和元素,墙面上只留下与那一点点变化有关系的部分,放满极少主义作品的场馆内游览过程数次遭遇与自己的心理预期相背离的空间体验,极少主义艺术家给予的空间上的惊喜无法用语言和图片表达,很多时候再向前迈一步就看到了与之前作品面貌截然不同的另一个面貌,场馆的大空间同时又给观众提供了充足的观察余地。现场看作品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极简主义作品的力量,用网络浏览和图片欣赏极少主义作品时都会大打折扣。

4.根基。现代主义者从塞尚的始作俑者到毕加索马拉松般的架构出现代主义框架,到了发展出极少主义的时候,已经不缺少大框架了,而且这个现代主义根基之雄厚,艺术语言已经扩展到这般,极少主义艺术家就把这框架保留,继续精简,视觉极致和空间极致。

5.精炼。回想数千年来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承载了太多复杂的成分,发展到极少主义,其实已经把艺术语言乃至于绘画语言精炼到了“极少”,这里的“极少”指的就是只在一件作品中呈现一种绘画语言,其他的内容全部去掉,每件作品只留下一句话,画家的个人艺术体系是靠着他一件又一件的作品集合在一起产生的。在极少主义之前艺术家都想在一幅作品中表达更多的内容或内涵,或使用更多的艺术语言让作品丰富。极少主义运动做到了让艺术家更加专项的去呈现和表达作品。

精炼的意义现在我们看起来已经感觉不到当时的语境了,在当时的意义还是非比寻常的,在极少主义之后艺术走向观念艺术,走向概念艺术,由现代主义跨越到后现代艺术,精炼都变成了前提条件。在精炼艺术语言的前提下才推动了这些艺术运动。极简主义把语言降低到0.01之后带来了后来的∞,无限就是艺术开始摆脱艺术语言的探索,走向观念,观念艺术就是仅仅把艺术家的想法说出来,不再需要艺术作品这个载体去承载艺术家的想法,把艺术语言全部省略掉,从而讨论了更多艺术的意义,相当于艺术在极简主义之后彻底的变换了发展轨道,另外极简主义作品也为工业设计等领域提供了艺术原型,极简主义最终完成了从0.01到∞。

猜你喜欢
墙面主义艺术家
新写意主义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近光灯主义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开关的美丽衣裳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