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三成受监测商品打折有水分

2016-02-23 03:15
消费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消协网购价格



双11三成受监测商品打折有水分

双11期间,电商大肆宣扬的打折到底有没有水分?12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对双11期间以及之后电商商品价格变化的监测报告,报告显示,被监测的94种商品中,直到12月5日,仍有32款能以不高于双11的价格购买。

追踪监测电商价格

双11已经演变成消费者网购狂欢节。消费者在享受购物快乐的同时,也意图获得经济上的实惠。从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统计咨询情况看,相关消费纠纷呈现急剧上升趋势,价格虚高打折、产品质量低劣、送达货物迟缓、售后服务差等问题较多,网购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情况较为突出。

今年双11前,大部分电商都推出了“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各类促销活动,声称折扣力度空前,让利于消费者,吸引消费者参与。

为了解电商平台价格诚信等相关情况,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社会监督,中消协组织开展了双11网购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活动。

根据中消协介绍,这一体验调查活动的方式是,由中消协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登录参与双11折扣活动的电商平台,选择购买与消费者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且标示折扣力度相对较大的商品,记录11月11日当天的价格折扣,并对后期价格进行跟踪调查。

三成商品打折有点假

本次调查共涉及包括淘宝、天猫、京东、苏宁、一号店等在内的12家电商平台、12大品类商品,调查大多选取了双11当天标示折扣力度相对大(五折以下)、网上标示销量相对多的94款商品。调查以双11当天价格和折扣为基准,并追踪了11月18日和12月5日两个时间节点的商品价格,详细了解电商双11价格等相关情况。

与双11价格相比,11月18日价格调查结果显示,73款同款在售商品中,23款价格不变,仍维持在双11促销时同一水平。45款价格上涨,价格涨幅最高达到10倍。5款在双11一周之后价格不升反降,售价低于双11价格。

与双11价格相比,12月5日价格调查结果显示,73款同款在售商品中,相比于双11价格,共有18款价格维持不变,48款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7款价格下降。

从3次价格调查结果可以看出,94款商品中,共有32款仍能以不高于双11价格购买。调查中,共有20款商品宣称“已售完”或“已下架”,以致价格无法明确查询。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根据中消协报告中的图表进行了统计,淘宝被监测的商品有9种,其中有两种在双11之后价格未涨甚至下降;天猫被监测商品有16种,有1种在双11之后价格下降;京东被监测商品有7种,有两种在双11之后价格未涨;苏宁易购被监测商品有5种,有两种在双11之后价格未涨甚至下降;亚马逊被监测商品有9种,有8种在双11之后价格未涨甚至下降;一号店被监测商品有8种,有3种在双11之后价格未涨甚至下降;优购被监测商品有10种,有4种在双11之后价格未涨甚至下降;当当被监测商品有两种,在双11之后价格未涨;国美在线被监测商品有8种,有5种在双11之后价格未涨甚至下降;我买网被监测商品有3种,在双11之后价格未涨甚至下降;聚美优品和唯品会被监测的商品,双11后都显示已下架或售完。

凸显价格标注混乱问题

中消协报告认为,此次调查结果,凸显了电商平台在双11期间存在的虚假折扣等三方面问题。

部分商品涉嫌虚假折扣。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中,无论是自营还是非自营商品,均存在以商品“专柜价”或“厂家建议价”为基准价进行大幅打折行为。这些专柜价、建议价(原价)存在随意标注的情况,涉嫌虚假折扣。如某款女装吊牌价是528元,在网上却标称原价1199元,折后售价89元,商品的折扣价甚至低于1折。

部分商品双11难得实惠。调查发现,双11当天,几乎所有电商平台都是满屏的价格打折优惠、抽奖活动。电商平台打造的双11购物狂欢节,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商品多、折扣多、优惠多,似乎当天不买就吃亏。然而,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双11当天购买的商品中,在11月18日和12月5日两个时间节点,有23款仍可以以双11价格购买,另有9款比双11价格还低,这32款商品双11价格并不实惠。

部分电商平台价格标注混乱。调查发现,双11期间,一些电商平台以“清仓价”“限时抢购”“史无前例,仅此一天”“血拼24小时”“逆天低价”“双11最省钱”等各种价格宣传形式误导消费者。不仅如此,“双11”及后续时间节点,部分电商平台和商家价格标注较为随意,部分商品既做不到明码标价,更做不到明码实价,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猜你喜欢
中消协网购价格
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警惕培训班退费骗局
中消协:三季度受理消费者投诉超28万件投诉解决率83.64%
教老妈网购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那些事儿
中消协呼吁消费者文明骑乘共享单车
中消协发起首起公益诉讼
中消协发起首起公益诉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