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蛋鸡瘫痪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2016-02-23 12:50刘景霞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病因分析

刘景霞

(黑龙江省肇东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 肇东 151100)



初产蛋鸡瘫痪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刘景霞

(黑龙江省肇东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 肇东 151100)

摘要:蛋鸡从初产开始一直到产蛋高峰期这一阶段非常容易发生瘫痪,加之该病一般呈散发,很容易被养殖户忽视,却能够给养殖户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对该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介绍该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同时介绍有效的治疗措施,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蛋鸡养殖户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产蛋鸡;瘫痪;病因分析

1病因分析

蛋鸡初产时机体功能还没有发育健全。蛋鸡此时正处于青年鸡过渡到成年鸡的阶段,机体还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完善,且其内分泌相对也处于比较紊乱的阶段,机体内分泌、吸收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调整适应。但在该阶段,机体骨骼中钙质沉淀与蛋壳相互矛盾,导致骨骼中含有较少的血钙,从而导致肌无力,引起瘫痪。

育成鸡阶段饲养超标。蛋鸡体质过肥,过早上笼,没有空间进行锻炼,导致运动不足,如果此时正好处于高温季节,非常容易发生肠道疾病,从而容易引起瘫痪。另外,由于蛋鸡缺乏运动,还会造成肌肉兴奋性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肌肉发生松弛、麻痹,同时减弱钙、磷代谢,进而出现骨质疏松,严重时就会造成瘫痪而致病。

外环境变化。夏季温度较高,蛋鸡采食量会有所降低,从而导致机体所需的一些营养物质相对减少,如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这也是该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一个原因。另外,温度过高,蛋鸡体内的热量需要及时向外散发,但由于其没有汗腺,只能够通过增加饮水和呼吸次数来调节体温。由于呼吸次数明显增加,导致排出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多,造成血浆pH值升高而使机体发生碱中毒,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导致肢体肌肉发生抽搐,反射抗进出现痉挛。此外,血浆pH值的升高会降低其中所含的钙离子浓度,还会导致蛋鸡发生腹泻,从而损失部分钙离子,导致钙离子无法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因此蛋鸡在高温季节发生瘫痪的几率要明显比冬春季节高。

腹泻性瘫痪。蛋鸡进入产蛋期后,既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含钙物质,如骨粉类,以使机体所需的钙量得到满足,此外还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石粉或贝砂。但如果此时更换饲料过快或者添加过多石粉,会导致肠壁受到刺激,引起肠黏膜发生水肿以及肠壁充血,从而减弱肠道的吸收功能,造成腹泻,进而非常容易引起瘫痪。

2发病机理

蛋鸡发生瘫痪后,其输卵管阴道部出现炎症,黏膜发生水肿,当体内形成的蛋运行到达这个发炎部位时,由于该处收缩无力,导致蛋在该处无法正常排下,宿留蛋就会压迫神经致使后肢发生麻痹,尤其是蛋鸡产第一枚蛋时,一般需要使用全身的力气,如果蛋无法顺利产出,会导致蛋宿留部位长期受到压迫,繁殖大量的细菌,从而造成周围组织发生坏死,使其被迫长期蹲伏于地上,造成腿部神经发生麻痹,从而加重全身症状,最终导致快速死亡。

3临床症状

初产蛋鸡比较容易发生,初期鸡群中每天或隔天早晨发现有1~2只蛋鸡发生瘫痪或者在笼内死亡,而白天鸡群精神状态、食欲、饮水都很正常。但当产蛋率逐渐升高时,某段时间内发现病鸡数量明显增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产蛋率在60%左右时逐渐停止发病。

病鸡呈急性发病时,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且产蛋率越高的蛋鸡具有越高的死亡率。病鸡呈慢性发病时,初产薄壳蛋、软壳蛋,且鸡蛋的破损率明显增加,但蛋鸡精神、食欲以及羽毛都没有明显变化。随着病程的进展,病鸡表现出爪弯曲,站立困难,运动失调。如果病鸡能够及时发现,并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基本能够在3~5d后恢复正常,否则症状会不断加剧,最后变成跛足,无法站立,肋骨容易断裂,胸骨凹陷,发生瘫痪,且排出黄绿色或黄白色糊状稀粪。触摸病鸡的腹腔,发现有一个待产蛋。

4治疗

在病鸡饲料中添加鱼肝油,以占饲料的0.2%~0.5%为宜,每天饲喂2~3次,连续饲喂3~5d,或者在饲料中添加牡蛎黄芪散,添加比例为3%~5%,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牡蛎黄芪散由50g黄芪,60g牡蛎,五味子、龙骨各15g,枸杞子、女贞子、山药、菟丝子、蒺藜各30g组成,将其全部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即可。使用时,注意要与饲料充分混合均匀,同时在混合好的饲料中添加50%~70%的清洁饮水,即拌湿料后在给病鸡饲喂,每天2次,连续使用3~7d。病鸡采食结束后要供给充足的饮水,确保疗效良好,通常经过3~7d就能够恢复健康。

如果病鸡症状比较严重,可采取肌肉注射2mL维丁胶性钙注射液,2mL维生素C,1mL维生素B12,每天2次,连续使用2~3d。同时,还要给病鸡饮用口服补液盐,每天2~3次,连续使用2~3d。

对少数病鸡可以采取暂时在地面上饲养,使其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给每只病鸡肌肉注射1500IU维生素D3,每天2次,连续使用2~3d。当病鸡完全康复后再将其装回笼中继续饲养。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053-01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刘景霞(1965-),女,大专,高级兽医师。

收稿日期:2015-11-04

猜你喜欢
病因分析
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脑瘫儿童病因分析
鹰潭地区住院老年患者贫血情况的调查及其临床分析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
例谈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的实施
神经内科100例头晕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母兔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制
20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与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