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与治疗

2016-02-23 12:50杜志刚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

杜志刚

(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 肇东 151100)



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与治疗

杜志刚

(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 肇东 151100)

摘要:在现代奶牛养殖业中,奶牛真胃变位比较常见的一种真胃疾病,通常认为是由于饲喂过多精料,前胃迟缓,缺乏运动,翻滚、跳跃,妊娠以及分娩等因素导致。另外,奶牛患有乳房炎、生产瘫痪、酮血症、子宫内膜炎、妊娠毒血症等都可能导致真胃变位。笔者通过多年实践,简述奶牛真胃变位的流行特点以及治疗措施。

关键词:奶牛;真胃变位;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1流行病学特点

奶牛发生真胃变位与采食过多精料具有密切关系,当每天饲喂8~12kg精料时非常容易发生该病。例如,奶牛在不同阶段没有对日粮进行合理的调整,导致饲喂过多精料,从而引起真胃变位。初产奶牛,即2~3岁比较容易发生该病,通常发病率达到80%左右。这是由于初产奶牛的身体机能和体腔在妊娠后期处于快速发育的状态,无法适应胎儿的生长速度,非常容易挤压真胃而使其位置发生改变,从而造成机能障碍,且导致真胃迟缓加重。对于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超过7000kg时,比较容易发生该病。这是由于高产奶牛日粮中通常25%~50%是精料,如果在饲喂过程中没有根据奶牛的实际状况,单纯的增加饲喂量,非常容易导致精料过量。该病在每年的1~5月份和11~12月份比较容易发生,这是由于该阶段属于干旱时期,奶牛主要饲喂干草和精料,饲喂青绿饲料不足,同时缺乏运动。

2临床症状

高产奶牛比较容易发生该病,且大多数在分娩之后发生,个别在产前3个月到分娩之前发生。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体质消瘦,多呈躺卧,被毛逆立,机体脱水,眼窝明显下陷,鼻镜湿润,颌下胸垂发生水肿,但体温、呼吸和脉搏基本保持正常。有时病牛出现腹痛现象,具体表现是呻吟、踢腹等,且拒绝采食高能量的饲料,导致产奶量降低30%~50%。大部分病牛会反复多次发生轻度瘤胃臌气,瘤胃收缩力变小、蠕动音减弱,但心音正常。病牛排便量减少,且排出色泽较深呈糊状的稀软粪便,并散发恶臭味,有时混杂肠黏膜。随着病程的禁止,病牛只能够采食很少的青草或者停止采食,同时反刍减少或者停止。呼出的气体和皮肤散发明显的酮味,进行尿酮检查结果呈强阳性反应,但没有酮病症状。病牛腹围明显变小,两侧肷窝出现塌陷,肷窝内形成半月状的突起。对病牛尾侧进行观察,看到发生真胃移位一侧肋弓明显突起。当病牛患有真胃左方变位时,会表现出间歇性或慢性臌气。如果真胃右方变位,典型特征是呈急性发作,即病牛会突然发病,出现出汗、蹲腰、腹痛、踢腹的现象,在初期体温会有所升高,后期体温则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心跳加速,每分钟能够达到100~120次;瘤胃停止蠕动,排出黑色的软粪,有时混有血液,偶有腹泻发生。由于真胃被气体或液体充满,同时瘤胃也发生积食、积液,从而导致右腹和左腹都明显膨胀。

3诊断

真胃变位的特征是钢管音,这也是对该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真胃左方变位很难在早期进行诊断,在病程后期能够看到左侧最后3个肋间出现明显膨大,叩诊左侧倒数第2~3肋间处,能够听到典型的钢管音,尿酮检查结果呈强阳性,如有需要还可在该处进行穿刺检查,如果胃液呈酸性,且pH值为1~4,呈棕黑色,不含有纤毛虫等,可确诊为真胃左方变位。真胃右方变位可在病牛右侧最后肋弓周围出现明显膨胀,叩诊右侧最后3个肋间,能够听到钢管音,同时通过直肠检查能够触摸到向后移动且扩张的真胃。

4治疗

4.1滚转法

先对病牛进行数日的禁食,同时适当限制饮水,并在皱胃进行穿刺,从而将里面的气体排出,开始让其呈左侧卧姿,然后变成仰卧式,再捆绑四肢,注意确保空隙能够穿过一根木棍,然后先向左侧呈45度滚动,进行几次重复,使其朝向左侧卧,接着快速回到正中,使其呈仰卧姿势,最后再让其站立。注意在滚动时,可在病牛左侧肌窝处进行按摩。如果真胃经过能够复位,则病牛变得安静,听诊左侧腰弯窝处,以及叩诊左肋弓处都不会听到钢管音;如果没有复位,则需要再重复几次。但该方法成功率较低。

4.2手术疗法

病牛通过手术方法治疗真胃变位时,一般可选择在右侧腹下肋弓旁切口和右侧肷部切口,注意与肋弓间保持5~8cm的距离。选择在右侧肷部切口,其位置较高,不容易被污染,伤口能够较快愈合,但其位置高度不便于对网胃和瘤胃、瓣胃进行检查,甚至一些部位无法用手检查到。在右侧腹下肋弓旁切口,其位置低,方便对网胃和瘤胃、瓣胃进行检查,但比较容易被污染,且治疗愈合慢,会形成腹壁疝。网膜固定法,是指将距离幽门有7~10cm远的网膜进行固定,注意要在右侧腹壁上固定,是指形成永久粘连。胃壁固定法,是指在右侧腹壁上固定真胃大弯处胃壁和幽门处胃壁,且经过7~10d后在将胃壁固定线拆除。在手术过程中,注意确保固定线能够穿过真胃的肌肉层和浆膜层,但注意不能够穿过黏膜下层,防止发生真胃穿孔。病牛进行手术后,为防止滑倒,要饲养在土制地面的牛舍,且保持环境干燥卫生。每天供给充足清洁饮水,饲喂长禾本科干草和优质长苜蓿干草。每天在真胃固定线和切口处涂擦2~3次碘酊,且每间隔3~5d在右侧肷窝处腹腔注射50mL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连续使用2次。奶牛手术后每天都要进行1次输液,连续使用5d。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059-01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杜志刚(1974-),男,本科,高级兽医师。

收稿日期:2015-10-19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