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牛乳房炎的方法

2016-02-23 12:50孙树林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孙树林

(黑龙江省青冈县民政镇畜牧兽医技术综合服务站,黑龙江 绥化 151604)



中西医结合防治牛乳房炎的方法

孙树林

(黑龙江省青冈县民政镇畜牧兽医技术综合服务站,黑龙江 绥化 151604)

摘要:利用中西医结合防治牛乳房炎,此法简单易行,从实践治疗看,作者10多年来,在全镇10个养牛场,450多个养牛户中,共治疗1896例,治愈率达95.5%,疗效较好,适于普遍应用。

关键词:牛乳房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乳房炎是牛特别是奶牛的一种常见多发病,表现乳腺叶间结缔组织或乳腺体发炎,或两者同时发生炎症。2000~2014年,作者在10个养牛场,450多个养牛户中,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牛乳房炎1896例,治愈率达95.5%,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病因

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很多,但其中主要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引起乳房炎的诱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良和挤奶操作不当。牛舍潮湿、粪尿不及时清除;清洗乳房用水不清洁,没有严格执行清洗消毒等挤奶规程,奶汁没有完全挤干,挤奶动作不当;机器榨奶电压不稳、负压过高、抽吸频率不稳而使泌乳管道上皮受到损伤,机器挤奶时压力不当,可造成乳房及乳孔括约肌的机械损伤,病原菌趁机侵入。也可由于乳头、乳房各种外伤,奶汁未挤干净,挤奶前后乳头未进行药浴等原因引起,以及通过吸血昆虫等媒介传播进入乳房,而引发此病。

2临床症状

乳房炎在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乳房炎、慢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三种。

2.1急性乳房炎

患病乳房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增大、发硬、温热和疼痛,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最初无明显变化,此后变稀薄,常混有絮状物,重症时乳汁呈黄色水样。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体温升高,呼吸和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眼球下陷,起卧困难,有时因乳房疼痛不愿卧下而站立,病牛急剧消瘦。

2.2慢性乳房炎

患病乳区组织弹性降低,僵硬,泌乳量减少。乳汁不同程度地发黄和浓稠,无明显全身症状,

2.3隐性乳房炎

病牛无临床症状,其特征是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然而乳汁在理化性质、细菌学和体细胞计数上发生变化,如乳的pH值在7.0以上,偏碱性,体细胞的数量增加至50万个/mL以上,细菌数也增加等,同时奶产量降低。

3诊断

临床型乳房炎因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可立即做出诊断,但隐性乳房炎则要通过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如CMT法和体细胞计数法。

4预防

环境卫生。特别要注意牛床保持干燥,没有粪尿积留,垫草干燥柔软,每天刷拭牛体,保持干净。挤奶用具的卫生清洁。

合理饲养。产前和产后1~2周,适当控制催乳性饲料,以免催乳过急。产后尽量避免恶露污染牛的后驱,注意保护乳房,防止发生外伤,对于较大的尤其是下垂的乳房,特别注意保护。

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挤奶前用40~50℃温水洗净乳房,并进行按摩。挤奶员的指甲要剪断磨光,挤奶前洗净双手。挤奶时要注意操作方法。机器榨奶负压不要过高,频率不要过快过慢,防止空挤。挤奶后用药液浸浴乳头,常用药液有3%~5%次氯酸钠、0.5%碘酒、0.1%新吉尔灭。

检疫。在挤奶过程中要随时检查乳房及乳汁情况,每4~6个月进行1次乳房炎普查,发现病牛,及时隔离与治疗。

5治疗

5.1西药疗法

发病初期,用冷水或冰敷30min左右,24h后改用热敷或涂以鱼石脂软膏、碘软膏,脓肿波动时需切开排脓治疗。向乳池内注入有抑菌或杀菌作用而没有刺激性的药物,是治疗乳房炎的好方法。操作过程是,先用温水洗净乳房,并由上向下进行按摩,使输乳管理的絮状物和凝块全部排入乳池,全部挤净,而后将乳导管轻轻插入乳头,向乳池内注入药物,注入后用手指捏住乳头基部,轻轻向上按摩,使药液向上扩散。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溶液、或青霉素与链霉素溶液混合液。不论哪种药物,都要24h注入1次,连用3次。伴有全身症状时,肌肉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

青链霉素治疗。青霉素80~160U,链霉素0.5g,蒸馏水30~50mL,向患病乳室内灌注。注射后,按住乳头孔轻轻揉动乳房,每日2~3次。

盐酸普鲁卡因。1%盐酸普鲁卡因20mL,青霉素80万U,溶解后,用16号6.7cm(2寸)针头呈45度角刺入交巢穴内4cm处注入,每日2次,连用2~4次,此方法适于急性乳房炎治疗。

5.2中药疗法

急性乳房炎治疗。“苦萎牛蒡汤”加减。瓜蒌60g、牛蒡子、天花粉、连翘、银花、蒲公英各30g,黄芩、陈皮、栀子、皂角刺、柴胡各25g,生甘草、青皮各20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后温灌服。加减:哺乳期,乳汁壅滞者,加漏芦、王不留行、木通、路路通;产后恶露不净者,加当归、赤芍、川芎。

慢性乳房炎治疗。“逍遥散”加减。柴胡、赤芍、青皮、莪术、漏芦、丹参、蒲公英、银花、甘草各30~45g,水煎灌服。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064-01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孙树林(1974-),男,大专,畜牧师。

收稿日期:2015-10-10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