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2016-02-23 12:50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防治症状

徐 宁

(辽宁省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 110164)



牛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徐宁

(辽宁省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 110164)

摘要:布氏杆菌病(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身体健康和养牛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由于很难在牛群中根除,目前以免疫预防为主。本文详细介绍了牛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表现,并对所用疫苗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牛;布氏杆菌病;症状;防治

1临床症状

牛布氏杆菌病通常呈隐性经过,只有流产是常见症状。牛感染牛种布氏杆菌后,须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发生流产,潜伏期的长短,视病菌的毒力、感染剂量及感染时母牛的妊娠时间而定。如果在妊娠期受到大量病菌的侵袭,经过1个月左右就会发生流产。如果感染的菌量较少,则往往经过3~4个月才发生流产。在自然条件下,流产通常发生于怀孕的后期,即怀孕的第五至七个月,但也有在怀孕的第三至四个月流产的,如果感染较晚,也可以在怀孕第八至九个月流产。流产的胎儿有死胎,也有弱胎,有些产下后1~2天才死亡。在怀孕第八至九个月流产的胎儿,有的虽然能存活,但发育不良。流产前阴道和乳房等处的变化与正常产犊前的变化相似。病牛体温一般不升高。流产后,胎盘常常滞留不下,并由于胎盘滞留而导致子宫及其附近器官的急性和慢性炎症。有少数发生滑液囊炎、水囊瘤和脓肿。水囊瘤和滑液囊炎多发生于前肢关节,脓肿多发生于后肢关节。乳房虽然经常受到侵害,但很少出现明显的症状。母牛发生流产后,往往由于继发慢性子宫炎及卵巢囊肿而长期不受孕,但也有不少受孕的,有一部分受孕的母牛仍发生第二次流产,以后牛群的流产数目逐渐减少和停止。

患病公牛常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使睾丸肿大。感染布氏杆菌病的犊牛通常不表现症状。

牛巴氏杆菌病的病程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饲养良好,护理妥善,经过1年之后,约有50%的病牛自愈。经过2~3年,有80%~90%自愈。病牛自愈的具体表现是,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消失,乳汁和阴道分泌物不再排菌,与健康牛同厩饲养不会使健康牛得病。但也有少数病牛长期不愈的。如果饲养管理差,病程可延数年,复发和再感染的病例经常出现,使本病在牛群中长期流行。

牛布氏杆菌的感染率经常受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在舍饲条件下若不注意兽医卫生措施,则感染率较高,凝集反应阳性牛可占全部成年母牛80%以上。但多数管理较好的奶牛场,凝集反应阳性率一般不超过30%。在牧区放牧的条件下,病牛群的凝集反应阳性率10%~30%。病牛群的流产率常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布氏杆菌病已经流行几年的牛群中,流产率较低,有一个牛群虽然阳性牛占80%以上。但在发生本病后的第四年,流产母牛仅占全部母牛的24.2%,在牧区放牧饲养的条件下,病牛群的流产率一般也较低。

2病理变化

牛布氏杆菌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子宫内部的变化。在子宫绒毛膜的间隙中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其中含有细胞、细胞碎屑和布氏杆菌。绒毛膜的绒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胎膜由于水肿而肥厚,表面覆以纤维素和脓液。镜检见胎膜上皮发生炎性水肿、充血和出血。胎盘的绒毛则有2种性质的变化,一种是上皮呈营养不良性变化,肿胀或崩解,另一种是部分坏死组织,因机化而为肉芽组织所代替,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紧密地黏连起来。

流产之后常继发子宫炎,只是由于胎盘滞留不下,化脓性细菌趁机侵入而引起的。如果子宫炎持续4~5个月以上,将出现特殊的病变,这时子宫略增大,组织的质度也较硬,子宫内常积有草黄色液体。子宫内膜因充血、水肿而肥厚,呈污红色,其中还可见弥漫性的红色斑纹。肥厚的黏膜构成了波纹状皱褶,有时还可见局灶性的坏死和溃疡,子宫腺肿大,镜检见黏膜有弥漫性或局限性淋巴细胞与浆细胞侵润,子宫腺的上皮细胞呈渐进性坏死或脱落,在子宫肌层和浆膜下层中也有淋巴细胞侵润。

3防治措施

目前对牛布氏杆菌病还没有特殊疗法,临床上以免疫预防为主。

愈后免疫:患布氏杆菌病的奶牛发生第一次流产之后很少出现第二次流产。牧场中经常看到牛群发生大批布氏杆菌性流产之后,如不重新编群和不放入新牛,疫病就会渐趋停息,再次发病的牛极少,说明牛患布氏杆菌病后,对再次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

人工免疫:人工免疫是成功的,用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都有一定的效力,在预防牛布氏杆菌病措施中,已经广泛应用菌苗用来作预防接种。效果好的是活疫苗,其中用牛种布氏杆菌19号苗,这种菌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据报道,接种过19号菌苗的豚鼠有62.5%~100%对人工感染有免疫力。在奶牛群众试用19号菌苗,效果也满意。有人曾在一个大型牛场中,用19号菌苗给牛进行预防注射后,感染率迅速较低,犊牛注射菌苗后在3~5个月内凝集反应变为阴性。结合简易检疫隔离措施,也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另外,羊布氏杆菌M5号菌苗,通过对牛进行多次免疫试验,不同地区的黄牛、西北地区的耗牛和奶牛等免疫效力较好。据报道,有研究所曾对一个暴发布氏杆菌的奶牛场用M5号菌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后,疫情平息,很多地区用其预防牛布氏杆菌病。M5号菌种的使用过程中,又育成M5-90菌种,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都很好。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088-01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9-06

猜你喜欢
防治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