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瘟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6-02-23 12:50纪政利张志恒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混合感染诊治猪瘟

赵 兵, 张 丹 ,纪政利, 于 雷 , 张志恒 , 李 岩

(1.黑龙江省青冈县昌盛乡人民政府,黑龙江 绥化 151632;

2.黑龙江省柞岗镇人民政府,黑龙江 绥化 151600;3. 黑龙江省青冈县畜牧兽医局 黑龙江 绥化 151600)



一例猪瘟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赵兵1, 张丹2,纪政利3, 于雷3, 张志恒3, 李岩3

(1.黑龙江省青冈县昌盛乡人民政府,黑龙江 绥化 151632;

2.黑龙江省柞岗镇人民政府,黑龙江 绥化 151600;3. 黑龙江省青冈县畜牧兽医局 黑龙江 绥化 151600)

摘要:2015年5月,青冈县某养猪场存栏的60头大小散养猪相继整窝发生死亡快、死亡率高的急性传染病。猪场技术员先后用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嘧啶钠治疗,不能控制病情,随后几天出现猪只死亡。遂求诊,临诊询问饲养员和技术员,该猪场给猪群注射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疫苗,未用副猪嗜血杆菌疫苗进行防疫。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瘟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关键词: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

1发病情况

该猪场建于2010年,现存长白、大白原种母猪50头,年出栏商品猪1000头。该猪场占地面积10万m2,生产区面积较大,在远离主产区200m的下风向建1栋600 m2的散养猪舍,每年外购一批仔猪散养育肥。今年5月初,猪场通过经纪人从外地购买30头长白、大白杂交仔猪,体重12.5kg左右,断奶7天。入场后与场内26头刚断奶东北民猪仔猪散养在一起,大约7天后,仔猪开始相继发病,有2头85kg育肥猪也出现病症。仔猪购买入场后,进行了2头份细胞冻干猪瘟疫苗免疫。本场新生仔猪的免疫程序是20日龄、65日龄分别采取2次猪瘟免疫的程序。

2临床症状

最初3头仔猪发病,7天后,21头同群仔猪与2头育肥猪相继表现采食量略微下降,10天后其余34头仔猪也出现病症。体温在40~41℃,眼部有脓性分泌物,眼结膜潮红,粪便干硬,皮肤发红、消瘦、被毛粗糙,皮肤上有出血点,耳朵紫红色,呼吸困难。部分患猪喜欢趴卧,强行驱赶,弓背,走路不稳。有的轻微腹式呼吸急促症状,个别患猪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有的腹部膨大,卧地不起,濒死猪体温降低,意识模糊,四肢乱划,随后很快死亡。有的腹部皮肤及耳尖发红,高热,腹泻,厌食,喜喝凉水,病程后期食欲废绝,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绿色水样稀粪,皮肤有出血点,呼吸困难。

3剖检变化

将3头发病死亡猪只宰杀后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的变化,表现为育肥猪和断奶仔猪可见皮肤有针尖状出血点,剖检皮下有出血点,血液呈黑紫色。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多汁,呈现大理石样外观。胸腔积有血红色液体,心脏呈现“绒毛心”外观,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心脏、肺表面附有大量黄白色纤维状渗出物,肺脏呈紫红色并与胸壁黏连,间质水肿,切开肺脏可见有血水流出气管有大量白色泡沫。肺脏肿胀、表面有点状坏死灶。脾脏边缘呈现梗死状并有出血点,肝脏表现有出血点,胃内黏膜出血点、出血斑明显。剖检腹腔流出大量黄色腹水,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明显,整个小肠及大肠黏膜出血明显,回盲口有纽扣状坏死灶。肾脏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膀胱黏膜出血点、斑明显。

4实验室检验

无菌取病死猪心、肝、脾、肺、肾、肠系膜淋巴结及小肠内容物涂片,通过送检病料,采取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获得抗体水平几乎为零,进行猪瘟抗原ELISA检测,诊断为猪瘟。无菌条件下,采集发病猪的心包液划线涂抹于自制的含NAD的TSA平板,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采集肺脏组织病料进行病毒学分子检测,主要检测蓝耳病(PRRSV)及圆环病毒(PCV)。结果发现在含NAD的TSA平板上只有一种形态菌落,其外观为细小(约针尖大小)、透明、露珠样;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对青霉素、磺胺、阿莫西林、不敏感,头孢曲松钠高度敏感;组织病料的PCR结果显示所检测的项目均为阴性(即电泳后无特异性条带出现)。

5综合防治

隔离病猪:由于猪场散养这些猪,与主要生产区的封闭圈舍相距100m左右,责成1名饲养员单独照顾病猪,并采取圈舍内封闭饲养,避免与外界交叉感染。

加强消毒:将圈舍打扫干净,用5%火碱溶液消毒圈舍和用具,1次/d,连用7d。

治疗:发病猪肌肉注射猪瘟高免血清,0.5mL/kg,1天1次,连用3d,用头孢曲松钠颈部肌肉注射,5mL/头,1次/d,连用5d;柴胡注射液小猪肌注5mL,中大猪10mL,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维生素C、维生素B,连用15d。

3天后电话回访,猪场负责人反映发病猪情况已经明显好转,舍内再未出现新发病例。随后,建议其在治疗用药基础上给猪群做好以后的疫苗和药物预防工作。

6分析与讨论

该疫情主要由猪瘟所引起,副猪嗜血杆菌病为继发感染。目前这2种病原的混合感染而引起的猪群发病相当普遍,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猪场按照防疫程序注射了猪瘟疫苗,但是近年来免疫失败的现象逐渐增多,经过近几年实验室确诊及结合临床治疗效果,认为猪瘟疫苗质量、操作程序、传播途径及免疫抑制疾病等因素影响猪瘟的发生和传播。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母猪逐头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及时淘汰抗体水平低的母猪和仔猪,加强免疫,搞好隔离检疫,加强饲养管理、净化猪瘟可有效预防猪瘟的发生。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090-01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15

猜你喜欢
混合感染诊治猪瘟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一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