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环境卫生的调控措施

2016-02-23 12:50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环境卫生猪场调控

郭 磊

(黑龙江省肇源县家畜繁育指导站,黑龙江 大庆 166500)



猪场环境卫生的调控措施

郭磊

(黑龙江省肇源县家畜繁育指导站,黑龙江 大庆 166500)

摘要:确保猪群能够健康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环境卫生,即猪只的健康直接受到猪场环境卫生优劣的影响。但养猪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者不重视环境卫生的管理与建设,从而影响其健康,使其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导致生产性能降低,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猪场环境卫生的调控,为其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关键词:猪场;环境卫生;调控

1意义

对猪的饲养环境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是调控环境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养猪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疾病都能够通过空气传播而引起发病或者蔓延,因此在减缓疾病的传播速度方面,净化场内和舍内的空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由于采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导致猪的生活空间明显减小,从而使环境中存在的带有病原体的尘埃、有害气体以及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加,导致猪体更容易感染疾病。

养猪过程中,在猪舍的屋顶、墙壁、地面,使用的用具以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很多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在病原微生物的表面覆盖,从而使大量病原在这种保护下而能够继续存活,同时能够阻碍病原微生物与消毒剂的直接接触,导致消毒反应延迟,从而无法彻底将病原杀灭,造成消毒效果较差。另外,消毒前进行彻底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猪场环境卫生良好能够对致病微生物的聚集和传播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养猪场对猪舍及其他设施的使用往往是连续性的,且猪只饲养密度较高,从而容易引起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导致在恶劣环境中寄生虫卵、霉菌和细菌也能够大量繁殖,造成病原传播到多个批次的猪群中,使整个猪群患病。

2温度

在各种环境因素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就是温度。这是由于猪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例如,当仔猪处于温度为1℃环境中,经过2h就能够冻僵、冻昏,严重时甚至冻死;当成年猪长期处于温度为-8℃的环境中,停止采食,持续发抖;当瘦弱的猪只处于温度为-5℃的环境中,无法稳定站立。其中,仔猪受到寒冷的间接影响会更为明显,能够导致仔猪发生腹泻性疾病,还能够发生冷应激而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在寒冷季节要注意加强保暖,对于成年猪舍,要求温度控制在10℃以上;对于保育猪舍,要求温度控制在18℃左右;仔猪2~3周龄时,温度控制在大约26℃;仔猪小于1周龄时,要求温度控制在30℃的左右,如果是在保育箱内,则要求温度需要再提高些。在春、秋季节,由于昼夜具有较大温差,有时能够超过10℃,对于体弱的猪只无法适应,从而容易发生多种疾病。因此,在此时要注意适时对门窗进行关启,尽量使昼夜温差缩小。夏季气候炎热,需要加强对成年猪的防暑降温工作。

3湿度

猪舍内的湿度适宜控制在65%左右,如果湿度较低,导致空气比较干燥,能够使舍内粉尘数量增加,容易引起呼吸道病;如果湿度较高,会促使病原微生物繁殖加速,从而危害猪的健康。一般来说,夏季湿度容易偏高,有时甚至能够高达90%左右,这是由于天气炎热,会在猪体表喷水,同时采取湿帘、喷雾等降温措施,提高空气湿度,如果能够确保使温度有所降低,而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会使猪只舒适。如果湿度过高,而温度相对较低,会使猪只感到阴冷;如果此时温度较高,就会使猪只感到闷热。因此,必须确保温度和湿度都适宜,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人进入猪舍感觉比较舒适,或者也可以使用干湿温度计对环境进行测量调控。

4空气质量

猪是否发生呼吸道病主要受到空气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冬季,保温与通风属于相互矛盾的措施,增加改善空气质量的难度。因此,冬季主要进行保温,辅助进行通风,如果舍内没有刺鼻的氨气味则不需要进行通风;如果有氨气味但不会刺激流眼泪,且温度低时,也可以不进行通风;如果氨气味强烈,使人流眼泪时,说明氨气浓度已经过高,必须进行通风。此时通常采取间歇通风的方式,当内外温差达到20℃左右时,注意将窗户开小些,但要多打开,且15~30min之后就要关闭,经过1~2h后再次打开;当内外温差为10℃左右时,则可将窗户打开的稍大些。另外,在开窗进行通风时,需要注意观察舍内温度的变化,避免出现温度骤降而导致猪只发生感冒。

5排泄物

猪场产生的污水需要进行处理,通常需要经过固液分离、沉淀池沉降、酸化调节池和厌氧池处理、预曝气池充氧,最后排入到水生植物塘进行过滤吸附,经过这一系列处理才能够达到排放指标。猪场每年能够产生大量的粪便,目前主要有效的粪便利用还是将其作为肥料还田,不仅能够有效地处理猪只的排泄物,还能够使粪便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被循环利用。但是,由于猪饲料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没有经过充分利用,同时不适当使用饲料添加剂,都导致排出的粪便不能够直接用于还田,不然会导致田地沉积大量的重金属、磷和硝酸盐等,从而污染地下水源。但在粪肥还田利用时,需要根据土壤类型以及栽种植物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行利用,防止长期使用的粪肥中含有过多的磷、钾,并尽可能确保氮的用量适宜。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137-01

中图分类号:S851.2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郭磊(1984-),男,本科,助理畜牧师。

收稿日期:2015-10-09

猜你喜欢
环境卫生猪场调控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