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技术研究

2016-02-23 05:52朱志国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原球茎褐化静置

朱志国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技术研究

朱志国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以春石斛(Dendrobiumnobile)茎尖诱导的无菌类原球茎作为外植体,在2/1 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A和6-BA,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时间,设置不同的pH值等,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技术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显示,采用1/2 MS+NAA 1.0 mg·L-1+6-BA 0.5 mg·L-1培养基配方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效果最好。不同培养方式之间春石斛类原球茎增殖系数差异明显,液体培养较固体培养、半固体培养效果好;液体培养中以液体振荡培养,同时添加活性炭为最佳。试验还表明,春石斛类原球茎的增殖率与培养时间成一定线性相关。经液体培养20 d,春石斛类原球茎数量增殖多,且没有明显的褐化现象,其中培养基pH值设为5.5最适宜。

春石斛;类原球茎;增殖

春石斛(Dendrobiumnobile)属兰科附生兰,是花卉中名贵的花卉之一[1-2],由于在春季开花,故名春石斛。春石斛一般采用类原球茎繁殖新个体,但增殖率低[3-4],学界对类原球茎培育形成后如何克隆增殖的探讨报道不多,采用液体培养进行克隆增殖的相关研究很少。本试验采用春石斛培育形成的类原球茎为主要试材,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其浓度、培养方式等对春石斛克隆的效果,以探讨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的最佳途径,为规模化生产春石斛优良种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分离的春石斛茎尖作为外植体培育形成的类原球茎。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激素组合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的影响

基本培养基为1/2 MS,NAA浓度设0、0.5、1.0、2.0 mg·L-1,分别添加6-BA 0.5、1.0 mg·L-1和KT 0.05、0.10、0.20、0.50 mg·L-1。每处理接种10瓶,每瓶接种15块类原球茎。

以上材料培养45 d后进行克隆系数统计,以类原球茎增殖总数/接种类原球茎数计算[5-6]。

1.2.2 培养方式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的影响

1.2.2.1 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方式比较

把诱导形成的类原球茎分别接种于添加7.0 g、3.5 g琼脂的培养基和不添加琼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每处理接种10瓶,每一瓶大约接种2.0 g类原球茎。

以上材料培养20 d后进行克隆系数统计,以类原球茎重量增加数/接种类原球茎重量计算。

1.2.2.2 液体振荡、液体静置、添加活性炭、不添加活性炭比较

将诱导形成的春石斛类原球茎分别进行振荡、静置培养、加入活性炭液体振荡培养和加入活性炭液体静置培养4种处理。培养基成分为1/2 MS+NAA 1.0 mg·L-1+6BA 0.5 mg·L-1。每处理接种10瓶,每一瓶接种大约2.0g类原球茎。

以上材料培养20 d后进行克隆系数统计,以类原球茎重量增加数/接种类原球重量计算。

1.2.3 培养时间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

将春石斛类原球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1/2 MS+NAA 1.0 mg·L-1+6BA 0.5 mg·L-1,添加活性炭振荡培养。一共接种10瓶,每一瓶约接种2.0 g类原球茎,分别培养10、20、30 d后统计类原球茎重量,以类原球茎重量增加数/接种类原球茎重量计算。

1.2.4 培养基pH值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

培养基灭菌前,pH值分别设为5.0、5.5、6.0、6.5,添加活性炭液体振荡培养,每个处理10瓶,每瓶约2.0 g原球茎,14 d后统计类原球茎重量,计算克隆系数,以接种类原球茎重量增加数/接种类原球茎重量。

各处理均采用不添加琼脂的1/2 MS培养基(激素组合和培养方式处理除外),添加6-BA 0.5 mg·L-1+NAA 1.0mg·L-1(激素处理除外)、3%的蔗糖、1.0 g·L-1活性炭(不同培养方式处理除外)。培养基pH调至5.5~6.0(pH值对照组除外),各处理培养温度设为(25±2)℃,光照时间14 h/d,光照强度40 μmol·s-1。采取Microsoft 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多重对照用Duncan检验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激素组合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诱导的影响

激素配比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的效果影响显著。表1表明,3号处理的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系数最高,1号处理次之,22号最低。其中,6-BA比KT的克隆效果好;当KT浓度大于0.1 mg·L-1时,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系数明显下降。当6-BA为0.5 mg·L-1时,NAA浓度控制在0~1.0 mg·L-1范围内效果较好。类原球茎经20 d培养后,表面出现新的不规则状凸起,进而发育形成新的类原球茎,实现了克隆增殖的目标。而原来的类原球茎则形成春石斛新个体。类原球茎克隆时切割不易过碎,不然会导致褐化坏死。另外,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活性炭对防止褐化有一定效果。

表1 不同激素组合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

注:不同字母代表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以下各表同。

2.2 培养方式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

2.2.1 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

由表2可知,春石斛类原球茎采用液体、半固体、固体等方式进行培养,其克隆效果差异显著。在不添加任何琼脂的4种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诱导形成类原球茎的时间均较短,形成的类原球茎数量多,类原球茎克隆系数大,最大可达4.21;培养基较硬的固体培养最差,克隆系数只有2.27,且质地硬,表面发绿;而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半固体培养次之,但增殖状况明显比液体培养差。在液体培养的4种激素组合中,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半固体诱导的类原球茎发育不够健壮,颜色呈淡黄绿,有玻璃化现象,类原球茎质地也较硬。因此,在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过程中,采取液相和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较好,即先把外植体接种于不添加琼脂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转接到添加琼脂的培养基接着培养,诱导形成的类原球茎质量好,且培养周期短。

表2 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

2.2.2 液体静置、液体振荡培养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

液体静置培养与振荡培养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如表3所示。液体振荡培养的增殖系数为1.82,数量多,晶莹饱满;而液体静置培养只有0.73,且形成的类原球茎数量少,个小干瘪,故液体振荡培养比液体静置培养明显要好。添加活性炭可以吸附原球茎表面的褐化物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原球茎数量,同时改变原球茎的质地,使原球茎更硬、更绿。

表3 液体静置、振荡培养

2.3 培养时间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

培养时间对春石斛克隆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系数与液体培养时间成一定的线性相关。经过20 d培养后,春石斛类原球茎数量不断增加,原球茎色泽呈黄绿,有少数原球茎褐化,晶莹饱满;但培养30 d后,春石斛类原球茎色泽泛黄,褐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春石斛培养的时间不易太长,培养20 d较好,不仅能保证形成一定数量的类原球茎,还能避免褐化现象。

2.4 pH值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的影响

pH值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采取液体振荡培养,pH值调节至5.5时,克隆增殖效果最佳,数量多,个体体积大;其次是pH值为6.0时,春石斛原球茎克隆数量多,但个体体积小;当pH值设为5.0时,效果最差,增殖系数只有1.31,产生的原球茎数量少,且个体体积小。

表4 培养时间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的影响

表5 pH值对春石斛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石斛兰组织培养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就有不少研究[7-8],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少品种还建立了快速繁殖体系。国内学界对春石斛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花卉市场上的春石斛大多数是引进日本等国的二、三代种苗[9-10],经部分生产者通过多年的引种试种经验,选育出了一些适合我国栽培的优良品种,石斛兰正作为一种产业在迅速发展。

不同品种的春石斛,其克隆增殖最适基本培养基不同,虽然1/2 MS、MS、M及VW等均可用于原球茎克隆增殖,但不同培养基增殖速度不同、品质差异很大,大多数研究选用MS作为基本培养基[11-12],本试验采用1/2 MS作为基本培养基,克隆效果较好。培养过程中,在添加不同的植物生长激素并改变激素浓度的情况下,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效果差异显著。其中,采用NAA 1.00 mg·L-1+6-BA 0.50 mg·L-1组合,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效果最佳;KT没有6-BA效果好;KT浓度大于0.1 mg·L-1,春石斛克隆增殖系数显著下降;当6-BA 0.5 mg·L-1,NAA浓度控制在0~1.00 mg·L-1范围内,效果较好。液体振荡明显比固体、半固体培养克隆增殖系数大,可能是因为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通气性好,而且液体振荡培养时,类原球茎与培养基接触面大,吸收营养成分充足[13]。春石斛类原球茎克隆增殖系数与培养时间成一定的线性相关,经过20 d培养后,原球茎数量不断增大,褐化也变得严重,因此,诱导克隆培养时间不能太长,20 d即可,既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原球茎新个体,又可克服褐化、污染等现象。同时,原球茎培养可以采用固相与液相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14-15],即原球茎诱导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而原球茎增殖采用液体振荡培养,这种培养方法不仅能保证原球茎的重量,而且能保证原球茎增殖的速度。不同的pH值对春石斛克隆增殖的影响也不同,采用液体振荡培养,pH值调节至5.5时,克隆增殖效果最佳,数量多,个体体积大。

[1]王伟,黄为昌,金荷仙,等.观赏石斛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89-591

[2]Le Van T H,Takamura T,tanaka M.Callus formation and plant Generation from callus through somatic embryo structures in cymbidium orchid[J].Plant Science,2004,166(6):1443-1449

[3]王玉英,李枝林,余朝秀.春石斛试管增殖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208-209

[4]乔佳伟.春石斛栽培要点[J].中国花卉园艺,2005(8):18-20

[5]朱志国.影响百合试管鳞茎增殖因素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0):1961-1965

[6]朱志国.金叶日本冬青组培增殖技术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6):39-43

[7]Kim K K,Kunisaki J T,Sagawa Y.Shoot-tip culture of Dendrobium[J].Am Orchid Soc Bull,1970,39:1077-1080

[8]Morel G M.Producing virus-free cymbidiums[J].Am Orchid Soc Bull,1960,29:495-497

[9]毛碧增,李凤玉,王春,等.春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30(5):580-583

[10]贾梦雪,徐瑾,叶香娟,等.春石斛优良品种“森禾2006”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植物生理学报,2013,49(12):1363-1367

[11]何静茹,李振坚,鲁琳.春石斛离体快繁与瓶内开花[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33-38

[12]刘艳芬,刘贵巧,李振坚.春石斛规模化繁殖技术[J].北方园艺,2006(6):145-146

[13]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细胞室译.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208

[14]张菊野,俞玲凤,连宏坤.几种影响春兰原球茎生长与分化的因素[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3):175-178

[15]张志胜,欧秀娟.墨兰的组织培养[J].园艺学报,1995,22(3):303-304

(责任编辑:汪材印)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8.034

2016-04-15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基金(KJ2015A425);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基金(KJ2012B219);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基金(Wzykj2016A02)。

朱志国(1976-),安徽肥西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观赏植物繁育与栽培。

S567.239

A

1673-2006(2016)08-0124-04

猜你喜欢
原球茎褐化静置
铁皮石斛原球茎富硒悬浮培养条件优化
温185核桃内种皮褐化程度与土壤相关性分析
‘洛阳红’牡丹腋芽培养过程中褐化的防止技术研究
杜鹃兰类原球茎快速增殖研究
不同处理对牡丹叶柄离体培养时褐化的影响
静置状态蓄冷水箱斜温层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天然有机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静置过程中茶汤感官品质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的研究
火焰兰茎段侧芽离体再生及褐化的研究
桥梁群桩基础压力注浆静置时间预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