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饲料的选择与使用

2016-02-24 08:06薛喜梅
水禽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酶制剂青绿制剂

薛喜梅

中图分类号:S83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02-0014-04

1 配合饲料与混合饲料的选择使用

1.1 配合饲料 是根据动物的不同品种、生长阶段和生产水平,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和消化生理特点,把多种饲料原料和添加成分,按照合理的配方和规定的加工工艺配合成为均匀一致的、营养价值完全的饲料产品,是按照配方由专厂生产的一种工业商品饲料,也叫全价配合饲料。这种饲料是由饲料添加剂、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组成的,营养成分配套,产品规格化、系列化、标准化,其用处专一,用户购回后不需添加任何饲料即可使用,是最终产品。不同动物不能混用;不同生长期、不同生产性能、同一种动物的配合饲料也不能混用。

1.2 混合饲料 是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按照一定配方的配比混合而成的。这种饲料能满足畜禽对能量、蛋白质、钙、磷、食盐等营养物质的需要,但未添加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物质,如合成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抗氧化剂、驱虫保健剂等。这种料型必须再搭配一定比例的青粗饲料或添加剂饲料,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这种饲料营养价值虽然不及全价配合饲料,但比起用单一饲料或“凑合饲料”(随意地把几种饲料和其它成分粉碎混合在一起的饲料)要好得多。适合于我国目前广大农村肉鸭饲养水平,是乡镇饲料加工厂、专业户生产或自己制作饲料的一个主要料型。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使用配合饲料较好,但也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

2 保健饲料的选择使用

包括生长促进(如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酶制剂等)、驱虫保健剂(如抗球虫药等)等。虽不是饲料中的固有营养成分,本身也没有营养价值,但具有抑菌、抗病、维持机体健康、提高适口性、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的作用。

2.1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凡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灭微生物,包括微生物代谢产物、动植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或用化学合成、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以及这些来源的驱虫物质都可称为抗生素。

饲用抗生素是在药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抗生素添加剂可以预防鸭的某些细菌性疾病,或可以消除逆境、环境卫生条件差等不良影响。如用金霉素、土霉素作饲料添加剂还可提高鸭产蛋量和促进生长。但饲用抗生素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争议:首先是抗药问题。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一些细菌产生抗药性,而这些细菌又可能会把抗药性传给病原微生物,进而可能会影响人畜疾病的防治;其次是抗生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残留有抗生素的肉类等畜产品,在食品烹调过程中不能完全使其“钝化”,可能影响人类健康。另外,有些抗生素有致突变、致畸胎和致癌作用。所以,许多国家禁止饲用抗生素。目前,人们正在筛选研制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的专用饲用抗生素或其替代品。在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时,要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最好选用动物专用的,能较好吸收和残留少的不产生抗药性的品种。

第二,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保证使用效果,防止不良副作用。

第三,抗生素的作用期限要作具体规定。

第四,严格执行休药期。大多数抗生素消失时间需3~5d,故一般规定在屠宰前7d停止添加。

2.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毒副作用小,不易在产品中残留,且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兼具有营养和防病的双重作用。其天然、多能、营养的特点,可起到增强免疫作用、激素样作用、维生素样作用、抗应激作用、抗微生物作用等。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2.3 抗球虫保健添加剂 这类添加剂种类很多,但一般毒性较大,只能在疾病爆发时短期内使用,使用时还要认真选择品种、用量和使用期限。常用的抗球虫保健添加剂有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洛西钠、地克珠利、二硝托胺、氯苯胍、常山酮、磺胺喹沙啉、磺胺二甲嘧啶等。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驱虫性抗生素,另一类是抗球虫剂。

2.4 饲料酶添加剂 酶是动物、植物机体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酶是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消化的催化剂,并参与体内各种代谢过程的生化反应。在鸭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商品饲料酶添加剂出现于1975年,而较广泛地应用则是在1990年以后。饲料酶添加剂的优越性在于可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原料的利用,促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减少动物体内矿物质的排泄量,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常用的饲料酶添加剂有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单一酶制剂,如α-淀粉酶、β-葡聚糖酶、脂肪酶、蛋纤维素酶、白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等;复合酶制剂是由一种或几种单一酶制剂为主体,加上其他单一酶制剂混合而成,或者由一种或几种微生物发酵获得。复合酶制剂可以同时降解饲料中多种需要降解的底物(多种抗营养因子和多种养分), 可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国内外饲料酶制剂产品主要是复合酶制剂。如以蛋白酶、淀粉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

酶制剂主要用于补充动物内源酶的不足;以葡聚糖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制剂主要用于以大麦、燕麦为主原料的饲料;以纤维素酶、果胶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主要作用是破坏植物细胞壁,使细胞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易于被消化酶作用,促进消化吸收,并能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降低胃肠道内容物的粘稠度,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以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葡聚糖酶、果胶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可以综合以上各酶的共同作用,具有更强的助消化作用。

酶制剂的用量视酶活性的大小而定。所谓酶的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1min分解有关物质的能力。不同的酶制剂,其活性不同,并且补充酶制剂的效果还与动物的年龄有关。

由于现代化养殖业、饲料工业最缺乏的常量矿物质营养元素是磷,但豆粕、棉粕、菜粕和玉米、麸皮等作物籽实里的磷却有70%为植酸磷而不能被鸭利用,白白地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污染环境,并且植酸在动物消化道内以抗营养因子存在而影响钙、镁、钾、铁等阳离子和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的吸收。植酸酶则能将植酸(六磷酸肌醇)水解,释放出可被吸收的有效磷,这不但消除了抗营养因子,增加了有效磷,而且还提高了被领顽的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

2.5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也称有益菌制剂或益生素。是将动物体内的有益微生物经过人工筛选培育,再经过现代生物工程工厂化生产,专门用于动物营养保健的活菌制剂。其内含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畜禽胃肠道有益菌,如加藤菌、EM、益生素等,也有单一菌制剂,如乳酸菌制剂。不过,在养殖业中除一些特殊的需要外,都用多种菌的复合制剂。它除了以饲料添加剂和饮水剂饲用外,还可以用来发酵秸秆、鸭粪制成生物发酵饲料,既提高粗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又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微生态制剂进入消化道后,首先建立并恢复其内的优势菌群和微生态平衡,并产生一些消化菌、类抗生素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成本;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感染,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和免疫力,可少用或不用抗菌类药物;明显改善饲养环境,使鸭舍内的氨、硫化氢等臭味减少70%以上。

2.6 酸制(化)剂 用以增加胃酸,激活消化酶,促进营养物质吸收,降低肠道pH,抑制有害菌感染。目前,国内外应用的酸化剂包括有机酸化剂、无机酸化剂和复合酸化剂两大类。

2.6.1 有机酸化剂 在以往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偏好有机酸,这主要源于有机酸具有良好的风味,并可直接进入体内三羟酸循环。有机酸化剂主要有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酸、苹果酸、戊酮酸、山梨酸、甲酸(蚁酸)、乙酸(醋酸)。不同的有机酸各有其特点,但使用最广泛的而且效果较好的是柠檬酸、延胡索酸。

2.6.2 无机酸化剂 无机酸包括强酸,如盐酸、硫酸,也包括弱酸,如磷酸。其中磷酸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作日粮酸化剂又可作为磷源。无机酸和有机酸相比,具有较强的酸性及较低成本。

2.6.3 复合酸化剂 复合酸化剂是利用几种特定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复合而成,能迅速降低pH,保持良好的生物性能及最佳添加成本。最优化的复合体系将是饲料酸化剂发展的一种趋势。

2.7 寡聚糖(低聚糖) 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直链或支链的小聚合物的总称。种类很多,如异麦芽糖低聚糖、异麦芽酮糖、大豆低聚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等。它们不仅具有低热、稳定、安全、无毒等良好的理化特性,而且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饲喂后不能被人和单胃动物消化道的酶消化利用,也不会被病原菌利用,而直接进入肠道被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分解成单糖,再按糖酵解的途径被利用,促进有益菌增殖和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亦被称为化学微生态制剂。但它与微生态制剂不同点在于,它主要是促进并维持动物体内已建立的正常微生态平衡;而微生态制剂则是外源性的有益菌群,在消化道可重建、恢复有益菌群并维持其微生态平衡。

2.8 糖萜素 糖菇素是从油茶饼粕和菜籽饼粕中提取的,由30%的糖类、30%的萜皂素和有机酸组成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它可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增强鸭体的抗病力和免疫力,并有抗氧化、抗应激作用,降低畜产品中锡、铅、汞、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改善并提高畜产品色泽和品质。

2.9 大蒜素 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有大蒜粉和大蒜素,有诱食、杀菌、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畜产品质的作用。

3 配合饲料的分阶段选择使用

全价配合饲料是指能满足鸭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配合饲料。这类配合饲料是按饲养标准规定的营养需要量配制的,可以不再加其他饲料而直接喂鸭,使用方便。全价配合饲料按其形态可分为粉状料、颗粒料两种。

3.1 粉状料 是按全价料要求设计配方,将饲料中所有饲料都加工成粉状,然后加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料及添加剂等混合拌匀而成。粉状料饲喂鸭不挑食,摄入的饲料营养全面,易于消化;鸭采食慢,为了所有鸭能均匀地吃食,可延长采食时间,且保证饲料不易腐烂变质。但如粉状料磨得过细,适口性差,影响采食量,易飞散损失。粉状料在生产上常用于2周以内的肉用仔鸭、生长后备鸭。

3.2 颗粒料 是将按全价料要求生产的粉状料再制成颗粒。颗粒料易于采食,可节省采食消耗的能量和时间,又可防止鸭的挑食而保证平衡饲粮的作用。制粒时的蒸气处理可以灭菌,消灭虫卵,有利于淀粉的糊化,提高利用率,还可减少采食与运输时的粉尘损失。但由于在加工过程中的高温易破坏饲料中的某些成分,特别是维生素和酶制剂等。改进的方法是先制粒,然后再将维生素等均匀地喷洒在颗粒表面,因此,颗粒料制粒费用双倍于生产粉料的成本。颗粒料在生产上适用于各种类别的鸭,但对育成鸭、肉用种鸭应控制喂量,以免易造成鸭采食过多而导致过肥,影响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4 青绿饲料的选择使用

青绿饲料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对鸭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作用,但利用青绿饲料喂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4.1 控制比例 鲜嫩的青绿饲料适口性好,鸭爱吃,但由于含水量大,不宜多喂,必须与其它饲料配合饲喂,且比例不能过高,否则易引起拉稀或肠炎。一般,青绿饲料应占雏鸭日粮的15%~20%,占成鸭日粮的20%~30%;树叶类青绿饲料,粗纤维含量多,添加量占日粮的10%左右为宜。在缺乏青绿饲料季节或大型养鸭场,亦可用干草粉或树叶粉代替青绿饲料喂鸭,在日粮中的比例干草粉占5%~10%、树叶粉占5%~8%为宜。

4.2 合理调制 多数青绿饲料都可以直接用来喂鸭,但容易造成浪费,经粉碎后单独或拌入饲料中饲喂,鸭更容易采食,利用率也高。尤其是块根类和瓜类饲料,更应粉碎后喂给,必要时煮熟再喂。水生植物如浮莲、水葫芦等,往往含有一些寄生虫卵或幼虫,则必须煮熟后再喂。

4.3 保持清洁 喂前洗净,去掉泥土等脏物,并剔除腐败变质的饲料,防止中毒。青绿饲料酸度高,喂鸭时可拌入2%左右的贝壳粉,以中和酸度。饲喂不当引起鸭拉稀或肠炎等疾病时,应立即停喂或限量饲喂,并在日粮中加入0.2%~0.4%土霉素进行治疗,待鸭恢复常态后再按正常比例喂给。

猜你喜欢
酶制剂青绿制剂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我国饲料酶制剂研发与应用实践
酶制剂浓缩方法研究进展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