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任务更是发展机遇

2016-02-24 07:04韦达韬
当代党员 2016年3期
关键词:象鼻虫红利灾难

韦达韬

1910年,一场特大棉子象鼻虫灾害席卷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棉花田,虫子所到之处,棉花毁于一旦。

亚拉巴马州是美国主要产棉区,棉花是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一年的棉花收成泡汤,虽不会让当地农民伤筋动骨,但棉子象鼻虫的出现却给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犹如一扇窗户被砸开一个洞,如果这个洞不补上,就可能导致整个窗户破烂。

当地农民想避免“破窗效应”,但是很难,因为当时的农业技术无法防范棉子象鼻虫。

从这个“破窗”中吹出的“凛冽寒风”,让当地农民欲哭无泪。

无奈之下,农民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

让人喜出望外的是,重构的种植结构不仅让棉花免受了棉子象鼻虫灾害,更使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棉花高了4倍。

1919年12月11日,亚拉巴马州恩特曾赖斯镇中心公共广场上,当地农民竖起一座巨大石碑。

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深深感谢棉子象鼻虫在带来繁荣方面所作的贡献。”

祸兮福所倚,棉子象鼻虫带来的灾难,反而成为亚拉巴马州经济的转机。

这就是是著名的灾难经济学的“破窗理论”:不可预知的灾难,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若转换思维,对受灾地区进行重建,在乘数效应作用下,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

其实,我们不妨把贫困视为一种特殊的“灾难”,而贫困地区可以视为“非灾经济区”。

尽管没有遭受自然灾害,但由于社会、环境、历史、生态等综合因素导致的贫困,依舊成为一些地区和群众挥之不去的痼疾。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贫困问题就成为最大的“绊脚石”。

直面问题,中央提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

可一些地方的党员干部却把扶贫当作负担,在他们眼中,精准扶贫是一扇“破窗”,费时费力去补,往往还不讨好。

而究其“费力不讨好”的根源,在于他们习惯于见子打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事实上,若是我们转换思维,将“非灾经济区”视为虚拟的受灾地区,按照“灾后”重建的思路进行精准扶贫,就可以激发出亮眼的乘数效应。

石柱县践行开发式扶贫,把贫困地区的农业、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但成功帮助一户户贫困户脱贫,还成功地培植起“百花齐放”的特色效益农业。

丰都县践行开放式扶贫,积极对接外部资源,让肉牛不但成为贫困户的“致富牛”,还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经济名片。

…………

在经济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贫困地区正释放出“人口红利”“开放红利”“改革红利”“政策红利”“‘互联网+’红利”等多种“扶贫红利”,为促进经济增长带来利好。

如果我们带着交差的心态搞扶贫,它就是一块“绊脚石”;如果转变思路,以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精准扶贫,就会发现它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垫脚石”。

精准扶贫抓得好,就可能成为新常态下重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猜你喜欢
象鼻虫红利灾难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虫虫“西游记”
雷击灾难
卷叶象鼻虫的树叶摇篮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灾难不是“假想敌”
被放大了10倍的大胡子象鼻虫喙
防范“抗生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