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类专业集群下的创新创业试点班模式研究

2016-02-25 17:57张舫伍娜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集群课程体系专业

张舫 伍娜(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223)

互联网类专业集群下的创新创业试点班模式研究

张舫 伍娜(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223)

如今“互联网+教育”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教育行业,是高校教育的发展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专业集群下创新创业方向课程研究为为基础,探讨基于互联网+专业集群建设下,如何提供更加完善的课程群建设和试点班构建方案。

“互联网+”;创新创业;试点班

一、研究现状分析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扎实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给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设立了严格的背景和最终的目标。全国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构建“课堂思辨+实践实训+大赛训练+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式,做大做强 “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意义重大。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要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并具有实战型,不能光是纸上谈兵。只有创新行,这种理念才能指导学生的创业取得成功,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能力。首先老师要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创业、如何才能创新创业, 并不是光进行说教就行了,只有夸夸其谈的理论只能是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无法实践。

二、创新创业试点班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将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成果同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才能成为教育界的真正创新。

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发展,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一大特色,基于专业市场的准公共平台性质将其为产业集群提供的共享性资源分为共享式网络、共享性信息和制度支持三类。专业市场的各种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共享式网络的影响最为显著;集群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主要是充分吸收、利用专业市场的共享性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培育品牌、开拓市场等,获得市场竞争的不对称优势。

1.研究的主要框架

因为互联网技术对各个行业、产业都带来的深远的影响,所以创新创业不能走传统的老路,创业者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创业思路,而学校需要通过设置新专业、新方向等形式,更多更全面更细致地探索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

(1)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理论概述

a.创新创业概念的界定;b.国内外研究现状。

(2)基于“互联网+”专业集群创新培养机制

a.制订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b.建立健全人才需求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新机制;c.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基于“互联网+”课程体系构建

a.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b.改进方向课程学习重点;c.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

(4)基于“互联网+”教学管理完善

a.加强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管理;b.加快实训实践和创业基地建设c.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实操能力。

(5)基于“互联网+”教学服务改进

a.加强师资队伍建设;b.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c.改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d.强化创新创业信息服务

2.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创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国民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创业教育的价值,“不是企业家速成教育”,使学生成为“老板”。创业教育的成果,也不是“学生创业公司”。

在设立创新创业试点班重点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要解决为什么创业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要重视创业需要、培养创业动机和创业兴趣、提出创业理想、增加创业信心,培养创业世界观,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90后尤其是95后大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创业充满向往,合理化引导非常重要;

(2)要解决怎么创业的问题。着力传授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在内的创业能力,培养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内的创业能力,培养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在内的心理品格。在创新创业试点班课程体系和教学日常管理选上更加慎重,努力贴合学生实际情况;

(3)要解决如何开展创业教育的问题。如何做到教师指导,学校推动,学生主动完成创业行为。重点在教学服务改进上,打破原有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模式,改变为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学校做推手的三方面共同协调的局面。

三、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目前在国内针对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学校很多,但是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创新创业方向课程体系的研究很少,本项目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专业集群下创新创业课程内涵分析,着重对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专业集群教创新创业方向课程建设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目前专业集群课程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专业集群创新创业方向课程建设对策。这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专业集群下创新创业方向课程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为专业集群下创新创业试点班构建研究提供了例证,对优化专业集群创新创业方向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

本项目将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专业集群下创新创试点班建设研究为基础,探讨基于互联网+专业集群建设下,如何提供更加完善的课程群建设方案。

[1]瞿云燕.“互联网+”背景下财经类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人才资源开发》, 2016(2)

[2]陈献辉、唐丽华.基于校企合作的移动互联网专业课程建设调研与分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2)

[3]吴龙、杨悦梅.基于岗位群的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计算机时代》, 2015(10):70-72

[4]李华、谢芝馨、徐振珍、张钦龙、李万佳.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山东农业教育》, 2015(3):37-39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101

张舫(1979--)讲师,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

本论文由武汉华夏理工学院2016年度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金项目支助;项目编号:3B01

伍娜(1981--)副教授,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助理,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集群课程体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