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与极致:对日本职业学校职业精神培养举措的借鉴与批判

2016-02-25 17:57李支连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009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职校考核

李支连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9)

精致与极致:对日本职业学校职业精神培养举措的借鉴与批判

李支连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9)

日本职业人的职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职业学校的教育培训,学校从目标定向、教育模式、结果考核各个环节保证了职业精神的培育效果。日本职业学校对于职业精神培养的目标、方式及质量监控等具体举措给予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类似工作诸多启示。事物辩证本性不容置疑,日本做法亦需“扬弃”。

精致与极致;日本职业学校;职业精神;培养举措;借鉴与批判

日本职业人的职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职业学校的教育培训,学校从目标定向、教育模式、结果考核各个环节保证了职业精神培育效果。日本职校对于职业精神培养的目标、方式及质量监控等具体举措给予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类似工作诸多启示。事物辩证本性不容置疑,本文从借鉴与批判两个角度予以剖析。

一、职业精神培养目标

1.职业人目标定向。日本职业学校给予学生强烈全面的职业人目标定向:高超的技术能力、敬业尽职的精神、组织和个人生涯发展的理念、职业人的认同和自豪感等。[1]学校对此非常重视,认为它决定着学生学习成效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因此从各个环节来加强工作,包括严格的入学考试、生动的杰作与榜样、深入的企业访问、诱人的职业资格等具体举措。[2]

2.借鉴。日本职业学校以职业人目标定向取代职业精神培养目标有合理之处。国内职教人在思考职业精神培养问题时,多数会问:“职业精神培养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个貌似简单、其实复杂、相当尴尬的问题。因为职业人是具体的,职业精神也应该是具体的,即便有共性,其共性往往是“职业人是人,职业精神是人的精神”,这种探究令人崩溃。日本职校以职业人目标定向取代职业精神培养目标,避免了这种思维尴尬或崩溃,其中的逻辑合理性是,合格的职业人一定具有较好的职业精神,学校培养职业人目标包含了职业精神培养目标。而且,其实践落实极其便利,他们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合格职业人,而不是抽象高大尚的职业精神。

3.批判。日本职业学校的职业人目标定向做法方便了实践落实,却在理论叙述方面比较模糊。其中提及“敬业尽职的精神”,可以理解为日本职业精神就是敬业尽职,这种叙述的问题在于:实践上培养职业人,叙述上培养敬业尽职精神。培养职业人头头是道,谈到培养职业精神则闪烁其词。有人归纳日本所谓敬业精神:“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能主动干完8小时的工作;...在同一企业、同一岗位、同一车间、甚至同一机器旁以同一姿势数十年如一日的干到退休[3]。”这确实感性,没有任何抽象,因而实在不是人类进化福祉,若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类解放标准考量,则是人性退化。比较而言,日本的敬业精神,不如美国的敬业精神——自信、勤俭、主动、爱——更符合人性、人道。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基于实践落实有效性考虑,在做得到的范围内确立职业精神培养目标,但不能放弃对职业精神培养目标本质的深刻思考。

二、职业精神培养方式

1.职业化学习生活。基于职业人目标定向,日本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明显的职业化倾向:重实践、重现场的实践主导课程模式;听、看、做、记、讲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授课方式;致力培养学生职业自主性和进取心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职业人定向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企业访问;标杆引领的学生作品展览及优秀毕业生(职业人)展;始终一贯的职业生涯教育及严肃公正催人奋进的职业资格制度;等等。日本职业学校的这一套做法相当普遍,也相当有效。

2.借鉴。应该说,我国很早就注意到日本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成就,也很早就开始了学习借鉴,不仅学习日本,也学习欧美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只是,我们学习的不够或具体环节做的不到位,形具神不备。就日本做法的借鉴而言,我们可以在类似培养方式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时效性,比如:实训课程要努力克服教师松懈、学生松垮现象;立体化授课要严格落实听、看、做、记、讲有机结合要求,或者创新推动“做学教”教学模式成为专业课堂教学新常态;探索创建包含企业访问在内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进一步严格规范包括职业资格获取的考工考级;进一步收集整理优秀学生的优秀作品及优秀毕业生的职业经历经验成就等等。

3.批判。总体而言,日本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被转化为职业人培养,其培养方式也就是日常的教育教学方式,看似道理朴实、可操作性强,但显而易见地忽视或否认职业精神培养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独立性与特殊性,人们甚至可以说日本职业学校没有职业精神培养。比如,日本关西机动车整备专门学校实践课时占总课时达到70%,相关人士信心满满地说:“与其不着边际地说教,还不如结合专业训练来落实。何况真正的教养往往是具体的,体现于具体情境,而具体的教养却可以迁移到其他情境。假如学生对外语、计算机、文学等科目有特别的要求,他们可以自己到其他相关的专门学校去学。我们这里只负责专业教育[4]。”本文认为,这本身就不是一种有远见负责任的说法,弥漫着傲慢、自负、偏激。事实上,国内职业学校普遍的校风教风学风较比普通学校差,除了选拔性考试造成的生源素质问题及社会一贯的职教偏见外,更重要的——毋宁说关键内因是类似这种“我们这里只负责专业教育”的见识水平。不能否认职校教育实践(实训、实习)主导的必要性与正确性,但越是面向未来的健康发展的职校教育就越是不能没有专业教育之外的相关教育保驾护航。所以,日本职业学校有助于职业精神培养的一些精致的做法值得借鉴,但务必警惕并克服其中糅杂的一些肤浅、片面、极端的态度及做法。

三、职业精神培养的质量监控

1.全面而严格的考核。日本关西神户高等技术专门学院和关西机动车整备专门学校重视学生培养的质量监控,“只有目标而无对结果的检查,目标往往就会偏离甚至落空。重教学而忽视教学效果,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因此两校都重视学习结果的检查与考核,包括平时的检查、期末考核和毕业考核”[5]。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独具特色的“每日一讲”和严格一贯的“期末与毕业考试”,实际上还应该加上具有源头治理功能的“严格的入学考试”,就实际功能而言,过程中“职业资格考核”也具有质量监控作用。

2.借鉴。就一般职业教育模式而言,日本的做法或许不是特殊,但其特殊之处在于——同样的事做的更到位,这确是我们应该重视并学习借鉴的地方。首先,入学考试的严格性应该进一步加强。尤其在“口试”环节(日本职业学校的“口试”全面而严格,考生被淘汰,或因为基础太差,或因为品格不佳,或因为个性与专业不符,或因为缺乏进取心,或因为行为态度不良等)。我们目前的做法远远不够——只对占总招生人数极少的单独招生的学生有面试(类似日本的“口试”),对绝大多数所谓统招生只根据个人报名及中考成绩,没有必要的严格的入学资格考核或审核。其后果及严重性显而易见——许多学生没有职校生的归属感,没有专业选择的严肃性,也就没有后续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期末及毕业考核严肃一贯性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留级或推迟毕业或肄业应有严肃一贯的制度依据及操作规范。第三,过程性考核应引起重视并逐步规范实施。我们目前的做法太过随意,甚至没有规范性模式及操作要求,即便有一些要求,其执行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

3.批判。日本在质量监控方面的做法,与其说是职业精神培养的质量监控,毋宁说是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其中的职业精神培养或许隐含其中,但很难精准定位。而且,就入学考试而言,因为“口试”中的一些失误或因此而得到的判断,致使一些考生失去入学机会或资格,也是太过片面或武断,因为,特定年龄段学生的可塑性是不应该那样被抹杀的。另外,无论是“每日一讲”还是严格的“期末及毕业考核”,其真正能够把握的职业精神培养效果到底有多少,或是如何把握得到的,不够明确。还有,即便是“职业资格考核”顺利过关的学生,又怎么能够判断其职业精神是过关的,其中假设性依赖非常明显。总之,必须承认,日本的职业人培养相对是成功的,其优秀职业人所包含的相对优秀的职业精神也是值得认可的,但是,把这些归结为职业精神培养的学校做法的有效性,确是牵强。所以,对于日本做法及经验,既要学习借鉴,又要独立思考,寻求引进吸收创新的可能性及可行性。

[1]黄燕.《日本高职生职业精神养成研究及其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9.

[2]刘德恩.《日本人的职业精神从哪里来——日本职业学校的考察与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年第3期.

[3]张婷婷.《浅谈日本人的敬业精神》[J].百度文库.

[4]刘德恩.《日本人的职业精神从哪里来——日本职业学校的考察与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年第3期.

[5]刘德恩.《日本人的职业精神从哪里来——日本职业学校的考察与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年第3期.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111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职校考核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内部考核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