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外语文化教学反思

2016-02-25 18:35但雅琼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新丝路(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考查大学

但雅琼(湖南工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外语文化教学反思

但雅琼(湖南工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拓展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加强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现实需求。而目前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深入的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79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外语教学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外交主要是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目前我国文化外交战略的重点,是提升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以及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基本国情、内外政策、发展道路、价值观念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形象的基本手段。[1]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下,各国越趋重视本国文化的输出,文化外交发展迅速。2013 年 11 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扩大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指出必须通过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建设对外话语体系,塑造中国文化大国形象。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重视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引入而轻视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的现象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问题严重。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中国颇受重视但是却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众多专家和学者开始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已超出传统英语教学之纯粹,必须走出国门融入西方主流英语社会中,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语言应服务于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需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将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2]

作为培养语言与文化交流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无疑承担着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应用能力的重要责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拓展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加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满足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需要的现实需求,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的时代需要,更是中国建设文化大国形象的战略需求。

二、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中国文化失语症最早是由从丛教授提出,指的是本身有较深厚中国文化素养且英语水平较高的学者或博士们在英语交流语境中表达不出或不能准确表达出中国文化元素及其文化底蕴的现象。这种文化交流的逆差现象在普通大学生中非常普遍。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过分强调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忽视其人文性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片面重视语言技能水平提高,忽视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长期以来外语学习应试教育为主导,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中中国文化输出力的培养缺失密切相关。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应具备用英语传播和表达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较深入的介绍给外国人。因此近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加大了文化教学的比重。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中中国文化概况等课程的开设也引起了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学习的兴趣。并且2013年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涉及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汉译英段落翻译题型。这一CET翻译新题型有助于提升大学英语课程中中国文化知识的导入,培养双向平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但是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及其教学进行访谈与调研后发现目前的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仍面临诸多问题。[3]教师自身母语文化知识储备不足,教学计划与课时的限制,英语考试考查重点中中国文化考核的缺失,某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与翻译在翻译界尚无定论都使跨文化教学阻力重重。

三、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改进策略

首先,在大学英语教学与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度整合的当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开发培养中国文化输出力的微课资源,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多模态的学习环境等将有助于解决教学计划与课时限制的问题,增加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的学习输入,明显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制作中国文化专题讲解的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在广泛阅读基础上展开积极的思辨。课下线上的多模态知识点与表达学习与课上的学习活动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双向交流能力。如开辟英语教学第二课堂,在观看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电影后鼓励学生展开学习讨论;每学期布置学生分组编排各种话剧;邀请外教与留学生参与中国文化与民俗介绍活动;或者学生自主进行课堂文化教学专题内容的收集、话题讨论的准备与问题的设计等工作。

再次,教授学生音译、意译、解释、模糊翻译等相结合的中国文化特色的翻译技巧,通过强化训练达到既不失中国传统意蕴,又不违背英语习语表达的翻译要求。以专题作文的方式强化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并纠正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学生表达中脱离地道英语的中式英语错误等。

最后,针对英语应试教育体制下对中国文化的考核缺失问题,教师应在教学测试中加入相应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考查,不应仅以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考查为主,片面考查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知识。考查也可以过程性考查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文化测试对文化教学的反拨效用。

[1]张志洲.文化外交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动因、问题与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 (3).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5).

[3]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跨文化考查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