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北地区纸媒方言词使用问题

2016-02-25 06:0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方言词纸媒东北地区

周 桥

(天津大学 文法学院,天津 300072)



浅谈东北地区纸媒方言词使用问题

周桥

(天津大学 文法学院,天津 300072)

[摘要]近年来东北地区的本土纸媒更加倾向于使用东北方言词。纸媒中各个版块分工不同,运用方言词的频率自然也不同,并且在使用中有着明显的差别。在纸媒中运用方言词可以突显地域特色,增强纸媒与受众的联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汉语规范化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谨慎使用方言词,注意方言词的特点,扬长避短。

[关键词]东北地区;纸媒;方言词;特点;影响;规范化

东北方言作为东三省地区的地方语言,具有使用范围广、语言特点突出、传播迅速等优势,在报纸报刊中的运用日趋广泛, 并且在表达过程中吸引眼球,能够准确地抓住中心、直切主题,由此可见,东北方言对于纸媒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纸媒的方言词研究中,东北方言也应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纸媒中的方言词运用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头版、副刊等不同版块所使用方言词的频率各不相同,这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除此之外,有关纸媒中方言词语使用的规范问题也逐渐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因此,除了使用方言词的优势之外,还应研究汉语规范化的相关问题,并讨论相应的解决方式。

一、东北方言词在纸媒中的使用特点

1.版面分布情况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分析报纸每个版面方言词出现的情况,在《新文化报》《长春晚报》和《新晚报》三家报纸中,选取 2013年5月至 2014年5月,每月的1日和15日两天的报纸,三家报纸共72 份,以统计东北方言词出现的次数,计算出现的频率,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报刊中东北方言词在各版面中的出现频率比例

纸媒中各个版面的分工不同,所使用的语言也有所差异。从统计来看,各版面中东北方言词出现的频率与整个版面的风格和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

头版:头版对于纸媒来说非常重要,应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读者会根据词语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印象,为了顾及受众人群,纸媒大多会在头版中根据读者的层次和本报的特点来决定方言词的使用频率,因此都市报和晚报的头版中相对会使用较多的方言词。

重要新闻:纸媒中重要新闻部分报道的是国内外及本地区的重大事件,因此对语言的要求严格,用语相对严肃,方言词出现的频率较低。

本地新闻:本地新闻部分是方言词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版面,并且方言词使用灵活多样,数量也较多。本地新闻作为报道当地民生的部分,要求语言自然朴实、灵活生动。大部分纸媒有意将普通话中的某些词语转化为东北方言词来使用,增强报道 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使受众更易接受,增加关注度。

财经新闻:财经新闻对东北方言词的运用较少。一方面,财经证券金融等方面的新闻与社会民生联系较弱,受众人群固定,较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财经新闻中的专业术语决定了其语言必须是正规标准的,语言风格必须是严谨严肃的。统计当中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财经新闻的标题,正文中东北方言词出现较少。

文体娱乐:文娱新闻受其性质影响,本身就是轻松活泼的,应是具有亲和力及吸引力的。在编辑时,这部分新闻以增强娱乐性而刻意运用东北方言词,从而达到相应效果。

副刊:副刊中的内容多为情感倾诉、小说连载、生活常识等,要求语言轻松且细腻。该处运用东北方言词,可以使语言富于变化、灵活自由。在生活和情感类的版面中使用东北方言词,可以突显东北地区地域性格。

由此可见,各版面受众人群不同,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同,呈现出的效果也一定不同。

2.语言特点

纸媒中除了运用典型的东北方言词外,还具有明显的语言特点。在本文中,没有运用方言词的新闻称为常规新闻,运用到方言词的新闻称之为方言新闻。

句式上,常规新闻多使用陈述句,其他句式较少且随机出现;方言新闻由于其语言的特殊性,多使用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出现次数较多且使用随意。这与书面语和口语的特点有关。书面语要求详尽、精准、明确,口语则短小精练。方言词产生于口语,是根据口语使用的,且方言词中多有疑问词、感叹词,反映到纸媒中保留同样特点。例如:

(1)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名已经连续五年就调整人口政策问题提交提案。……王名说,“我的理解,社会抚养费制度要不要废止已经不是问题了, 下一步就是它什么时候废止的问题了,就像前不久的劳教制度一样。”(《北京青年报》2014年4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王名:社会抚养费制度应废止》)

(2)最近几天,刘大爷心里突然感觉堵挺了。……“我这老头儿也多事儿的,寻思问一问咋回事吧,一打听才知道,是在搞一个什么活动。我就琢磨着,等活动结束了,路面也就恢复干净了吧?但没成想,活动都结束6天了,也没有人来主动清理一下路面上的这些‘城市牛皮癣’!”(《城市晚报》2014年5月12日《“白山在线”制造“城市牛皮癣”市民要求给它曝曝光》)

例(1)是常规的新闻报道,使用的是正式和规范的语句,句子较长,多用陈述句,长定语、长宾语比较常见;例(2)是含方言的新闻报道,句子相对短小,用词随意不严肃,疑问句、感叹句较多。

语体色彩上,常规新闻要遵循实用语体要求,并且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般不带倾向;方言新闻要求语言通俗亲切、生动且富有吸引力,因此大部分方言新闻中会带有明显语体色彩,一般不会保持中立。例如:

(1)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是为了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引导群众积极举报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违规行为,反映党员干部存在的隐形“四风”问题,及时公开曝光,加大震慑力度。(正文)(《新晚报》 2014年4月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

(2)昨日,记者从省公安厅了解到,针对参加明年高考学生报名急需办理居民身份证的实际情况,省公安厅户政管理总队从即日起在全省范围内为高考报名学生开辟办理居民身份证“绿色通道”,切实解决我省考生急需用证的问题。 (正文)(《新文化报》2013 年10 月29日《我省开辟“绿色通道”为高考生办理身份证》)

(3)卖龟人:俺挖出的山龟野生的1600 元。别忽悠了,这是鳄龟,人工养殖的(标题)(《新文化报》2014年4月18日)

例(1)、例(2)是常规的新闻语体,语言未带任何色彩,单纯叙述事实,没有任何倾向;例(3)运用方言词“忽悠”,倾向明显,语体色彩起到作用。

二、纸媒运用东北方言词的优势

1.突显地域特色

本地纸媒要想保有竞争力,就必须有特点、吸引人,而方言词作为本土化的语言有着很大的优势。方言是本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更是本土文化的象征。因此,在纸媒中运用方言词是吸引本地区读者群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利用“地方情结”给本地读者强烈的自我认同,这是外来报刊所无法提供的。[1]

2.增强纸媒与受众的联系,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

新闻记者运用方言报道,使受众的心理得到归属感,把新闻信息以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送入受众视野,能够更好地实现新闻价值。方言是一个纽带,这个纽带来自于本地区居民共同的自我认同。普通话作为标准的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无法提供这种认同或区分,而方言容易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这种心理归属感和认可感将该地区的人紧密联系,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纸媒在报道中运用大量的方言词语,以和生活中相同的语言与读者进行某种交流,使记者与受众之间产生了一种紧密而微妙的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的方言从情感上满足了读者的要求,读者自然会关注到新闻本身,这会使新闻的价值得以实现。[2]

三、汉语规范化问题

1.方言词使用不规范的消极影响

在纸媒中大量运用方言词虽然能摆脱严肃古板的形式,但对汉语的规范化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1)纸媒中大量使用方言词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因此要说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在推广普通话、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工作中,新闻媒体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新闻媒体的身体力行来开展这一工作。虽然方言词会使报纸和读者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但也会影响到普通话的推广和规范。

(2)新闻中的方言词使用本身存在问题

方言是“说”的语言。相对于有声媒体来说,纸质媒体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特定文字系统,导致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很可能找不到适用于方言词的汉字。方言研究学者林有盛先生指出:“方言的书面形式一般都是以约定俗成的为准,但有相当部分词汇在方言研究界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3]为了能够表音,有些新闻工作者尽可能地运用谐音、同音等方式将方言书写出来,已经约定俗成的方言词如 “埋汰”“忽悠”等已被大众认可,在报道中出现是可以理解并被人接受的, 而未规定的一些方言词如“无机六瘦”“吭哧瘪肚”等,出现在报道中就让人难以理解并且显得杂乱无章。

(3)语言不规范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纸质媒体的发行量较大,传播范围较广,因此其内容和质量会对读者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关系到读者的写作、阅读习惯,还关系到受众的心理发展和素质,其内容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语言习惯、写作习惯和表达方式。若是纸媒中出现大量的方言词,甚至是本身存在问题的方言词,会在读者的印象中形成思维定势,最后发展成固定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消极的,且短时间内较难消除。

2.解决方法

(1)对报道中出现的每一个方言词负责

新闻工作者在使用每一个方言词之前,都要确切地知道该词的含义、色彩、适用范围等,保证该方言词的准确和得体。对于模棱两可的词,如果无法确切知道其含义和色彩,就应仔细斟酌,尽量避免该词出现在纸媒中。这要求纸媒行业更加严格地把握尺度,不可因为追求阅读量和发行量而滥用方言词。

(2)注重内容本身

方言词的使用会增加关注度,但真正具有吸引力的还是内容本身。角度选取的独特性、报道的真实性、传播的贴近性等才是提高质量的关键。纸媒行业的工作者应立足于内容本身,以受众为出发点,找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切入点,以这样的视角来采集信息、编写新闻、分析事实,这样才能真正地获得关注。切忌一味地运用方言土语来迎合读者,将关注点放在语言形式和宣传手段上,而忽略新闻最本质的特点。[3]

[参考文献]

[1]周翔.报纸标题使用方言词问题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65-66,92.

[2]盛建国,胡德忠,刘晓丽.都市类报纸运用方言的现实意义[J].新闻前哨,2003(8):26.

[3]王朝辉.浅谈长沙报纸新闻报道方言词使用问题[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8-50.

[作者简介]周桥(1991-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1-0106-03

[收稿日期]2015-09-15

猜你喜欢
方言词纸媒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古语词“蹴踏”与方言词“出达”chū?da
鲁迅著作杨、戴英译本的方言词语英译评析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简论《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里的方言词汇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