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追求理想的动力源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2016-02-27 22:35康渝生
学术交流 2016年7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道路中国共产党

康渝生



自信:追求理想的动力源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康渝生

今年的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5岁华诞。95年来,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从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到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历尽坎坷、百折不挠,不断走向新的辉煌。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概括了党在90多年奋斗历程中的根本成就,明确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思想原则,清晰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始终不渝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心,锲而不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恒心。“三个自信”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自身所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道路自信源于历史的经验,也蕴含着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确立这一信念的前提在于明确的发展取向,在于正确的道路选择。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思想交锋就已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因此构筑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意向渊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问题,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的国家富强之路,是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百姓的人民富裕之路,是立足基本国情奋发图强的民族复兴之路。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华民族逐步走向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已经选择了这条正确的道路,我们还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这就是我们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的根本原因。

理论自信不仅是对以往信念的坚守,更是对推进理论发展的执着。自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进程。在毛泽东同志“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的号召指引下,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而且依据实践的经验不断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9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且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灿烂辉煌。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步实现了理论自觉,先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说毛泽东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立足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而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实践证明,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诚然,理论的科学性正是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自信的现实根据,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制度自信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预示着以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基础的社会进步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全党:“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所谓制度,无非行为的规范,是发展和成功的根本保证。质言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畅发展和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相继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一系列符合国情、顺应民意的具体层面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构建,提升了党和国家为民执政的发展活力,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底蕴。改革开放的历史及其辉煌成就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向我们昭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可见,制度建设关乎党的事业成败,与人民和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我们必须提高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必须增强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性,这正是制度自信的基本表现。

自信是追求理想的动力源泉,因而也是实现理想的必要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三个自信”的基本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今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总书记从文化自信的高度着重强调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透视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诠释,其中浸润着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人民福祉的深情诉求。显然,文化自信整合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充分地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与济世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讲,“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之必需,也是传承我们党95年辉煌历史之必然。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道路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