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建筑的类型、特点与意趣

2016-02-27 09:18吴剑
工会信息 2016年29期
关键词:牌楼北京建筑

文/吴剑

古典建筑的类型、特点与意趣

文/吴剑

时下,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到各地去游览观光,欣赏古城、古镇、古街、古建,成为重要的内容。古建,是古典建筑的简称,而古城、古镇、古街,则是古建的聚合体。欣赏古建,需要具备一定的古建知识,这样才能够赏有所依,赏有所娱,赏有所得。

古典建筑,其意为何?中国古典建筑,包含了哪些类别和样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中国古典建筑,都具有哪些特点和风格?中国古典建筑的构成和细节,都包含着哪些元素?皇宫、园林、宫观庙宇等建筑集合体,又具有哪些特点?这些问题,驴友们要是了解一二,还是很有些意思的。本文意作最简约的介绍。

中国古典建筑,是指中国古代的典型建筑。

中国古典建筑,以古代典型建筑遗存、古代绘画、器物作品中记录下来的建筑样式,作为认知的范本。这些建筑遗存、绘画、器物作品中的建筑样式,包括皇家建筑、宫观、寺庙、陵寝、府邸、驿站、古城、古镇、古村、民居、园林建筑,以及独立存在的桥梁、楼阁、亭榭、碑碣、塔等建筑形式。

中国古典建筑,代表了古代中国各类建筑的最高成就,充分体现出古代中国各类建筑的特点和风范。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因此,中国古典建筑,具有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显著的特点和印记。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宝库。如:同为一座亭子,北方的亭子敦厚而简朴,南方的亭子则轻灵而精细;又如:同为一座殿宇,唐代的大殿舒展而奔放,清代的大殿则厚重而略显拘束;又如:同为建筑物的屋檐,北方建筑物的屋檐平缓下降后略有上升,而南方建筑物的屋檐,尾端急剧上扬,形成飞扬灵动的角翘;再如:同为斗拱,唐至宋辽时期的斗拱,硕大而疏朗,清代斗拱则纤小而繁密。在中国古典建筑物的外形上,以及在这些建筑物的细节构造上,都体现出浓重的地域区分和明显的时代烙印。二

中国古典建筑,就取材而言,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辅之以砖石建筑、土质建筑。

木结构建筑,其构造形式,分为井干式、抬梁式和穿斗式。

所谓井干式,就是一座建筑用原木磊叠围合而成,整座建筑耗费大量原木。这在木材丰富的森林地域,是常见的一种建筑样式。我们惯常所说的小木屋,就属于井干式建筑。

所谓抬梁式,就是古代建筑遗存中最为常见的柱梁结构的建筑。整座建筑,以立柱和梁栿作为承重的主力,宫殿寺庙建筑,还增加了斗拱这个承重的部分。立柱抬起大梁,支撑起一座屋宇,这是抬梁式建筑的最显著特点。抬梁式建筑,小到硬山式民居,大到重檐庑殿顶殿宇,在我国古典建筑遗存中,是分布最广、留存最多的一类。如太和殿、应县木塔、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都属于抬梁式建筑。

所谓穿斗式,就是一座建筑,直接由立柱承重,横向的木材,只具有穿插和固定屋宇结构的作用,不具有承重的作用。这在当下南方民居中,还大量存在。如湖南湘西一带的吊脚楼,就属于穿斗式建筑。

砖石建筑,分为砖结构建筑、石结构建筑和砖石混合建筑。

砖结构建筑,除却少量的无梁殿以外,大部分为古塔,且这些古塔,一般是实心塔,如密檐式、覆钵式塔,许多都是砖结构或者是砖石混合结构塔,例如,北京妙应寺白塔、北海永安寺白塔、北京天宁寺塔、镇江西津古渡昭关塔门,等等。当然也有例外,像西安大雁塔、河北涿州双塔、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就是可登临的空心砖塔。

石结构建筑,多见于桥梁和塔。此外,建筑小品中,如牌楼牌坊、影壁、华表、碑碣、乌头门、棂星门、狮子麒麟、经幢、抱鼓石、栏杆等等,亦多为石质。如河北赵州桥、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河北赵州宋代石经幢、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就是石质建筑的典型代表。

土质建筑,大多存在于干旱的西北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干旱少雨,很适合土质建筑的建造与使用。如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干打垒式的民居、窑洞、夯土而成的佛塔,等等。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故城、甘肃敦煌花塔、陕北窑洞,就是土质建筑的重要遗存。

北京颐和园排云殿

建筑小品 北京北海彩绘牌楼

中国古典建筑,就单体类别而言,可分为殿、堂、楼、阁、轩、廊、亭、榭、门、墙、桥、塔,以及附属于主体建筑的建筑小品(如牌楼牌坊、华表、碑碣、抱鼓、经幢、蹲兽、旗杆、栏杆)。

殿,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最高等级,一般建造于皇宫王府、皇家陵墓,以及重要的宫观坛庙和寺院。依其屋顶构造和瓦饰、彩绘类别以及脊上蹲兽数量,可细分为若干等级。

——最高等级的屋顶为重檐庑殿顶(又叫四面坡),接下来依次为单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歇山顶。个别大殿也采大式硬山屋顶形式,如沈阳故宫之麟德殿。

——最高等级的屋面瓦,为黄琉璃瓦,其次为黄琉璃瓦绿剪边、绿琉璃瓦,此外还有黑琉璃瓦,以及各种剪边形式。

——最高等级的彩画,为和玺彩画(龙凤图案),其次为旋子彩画(藻头为旋花,枋心为金龙和花锦图案)。

——最高等级的蹲兽数量,是十只,包括:仙人骑凤、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獬豸、斗牛、行什。

例如: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屋面覆盖黄琉璃瓦,彩画为和玺彩画,垂脊蹲兽十只,这些元素告诉人们,太和殿,是最高等级的殿宇。

堂,是一个建筑群中的最重要或者是较为重要的建筑。堂与殿的区别,在于堂的屋顶结构一般为悬山顶,或者是硬山顶。悬山顶的特点,是建筑之左右屋檐出于山墙之外;硬山顶的特点,是建筑之左右屋檐与山墙齐平。如北京四合院的正房,叫堂屋。当然,堂,也有歇山顶屋面形式,如扬州平山堂。

建筑小品 北京火神庙山门外的石狮子

楼和阁,都属于多层建筑。楼和阁很难区分。有人说,阁有平座栏杆而楼没有,也就是说,阁可以供人出阁凭栏,而楼之二层只有窗,而无围廊与栏杆。这是一种可供参考的说法。南昌复原之滕王阁,层层有平座栏杆;湖南岳阳楼,二层只有隔扇窗;但武汉之黄鹤楼,名为楼,却有平座栏杆。因此,楼阁经常连用而不二分。天下四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鹳雀楼,也是楼阁“混编”。

北京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北京颐和园折角游廊

轩,是一种休闲式的建筑物。轩是单层建筑。与庄重的殿堂不同,轩四面开窗设门,其屋顶一般为卷棚形式,也就是屋顶不砌正脊,使得屋顶显得圆润而柔婉。整个建筑空灵而飘逸,开敞而舒适,适合主人休憩和消磨闲暇的时光。

廊,是一种供人行走、憩赏的瘦长型建筑,这种建筑一般依附于某个建筑群,也有独立存在的廊。廊的类型,有围合院落的抄手廊、助人登临的爬山廊、供人游憩的游廊等等。廊的形式,有两侧皆为立柱的廊;有一侧为立柱,一侧为粉墙的半壁廊。一般在院落中起连接作用的抄手廊,为半壁廊,那一半的墙壁,起到与外界隔绝的作用。而游廊,一般皆两侧开敞,便于人们休憩与观览。最著名的游廊,是北京颐和园长廊。由廊的平面构图,廊又可分为折角廊、圆廊、直廊、方廊等等。

亭,与“停”音同。亭,原本的意思,就是供人憩赏停留的小型建筑物。

中国古代,有供旅人休憩的短亭和长亭,所谓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是也。

其次,在风景名胜区,营造各式各样的亭子,既可供人休憩,其本身也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后来,又演化出碑亭,就是为保护重要的石碑所建造的亭子,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大量的御碑亭,特别是清朝乾隆御碑亭,就属于碑亭的类型。此外还有保护水井的井亭。

目前,我国体量最大的憩赏亭,是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南岸边的廓如亭;小到只能容一人之身的亭子,如山东潍坊十芴园中的临池小亭。

亭的取材,丰富多样,以木材为主,但也有其它材料的亭,如石亭、草亭、铜亭。

亭的平面形式,有长形、方形、六角、八角、圆形、折角形、双环形、椭圆形、扇面形等等;

亭的屋顶构造,以攒尖顶为主,也有歇山和悬山的构造形式。

榭,是临水的建筑物,因此又称水榭。水榭,一般建造在水上搭建的平台上。其屋顶构造,一般采歇山或悬山顶卷棚形式。榭之四侧,安装隔扇或支摘窗,檐下有围廊栏杆,供人休憩。榭之功能,如其音,供人临水歇脚,同时也作为风景画面的重要构成因素。

北京北海五龙亭

北京颐和园内的粉墙与什锦花窗

北京颐和园廓如亭

北京紫禁城神武门

门,这里指独立存在的门体,非指小木作的门窗之门。如故宫午门、天安门、寺院之山门等等。门,是沟通建筑群墙体内外的通道。独立存在的门,分为城门、宫门、王府大门、宅门(如北京四合院之广亮大门、金柱门、蛮子门、如意门)、各式随墙门等等。城门大多为城台式门楼,城台正立面开门洞,城台之上建殿宇;宫门、府门则为殿宇式门,与殿堂形制相同,只是作为门体使用。宅门形制五花八门,如北京四合院的各式门体,尚需细细品味。随墙门,有在墙体上开门洞,设门檐,安装门扉的随墙门;有园林之中在墙体上开设的各式空门,如月洞门、瓶形门等。

门扉的种类很多,门扉即在门框上安装的门板是也。有不存在任何装饰的板门,有栅栏门,有带鼓钉纹的鼓钉门,等等。

门楣门头的装饰,如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等等,也值得细细欣赏。

墙,这里指独立存在的墙体,是起遮挡阻隔作用的建筑物。它或者将建筑群与外界隔绝,或者在建筑物之间起到阻挡隔断作用。城有城墙,宫有宫墙,寺有寺墙,院有院墙,中国古时,还有起防御作用的国墙——长城。

城墙,乃一座城池的外围围护建筑,一般高大厚重,墙上有平台道路,可供卫兵行走拱卫,墙体上端之外侧建筑垛口,以便于防御,这如河北鸡鸣驿城墙;除城墙外,其他墙体则一般为长长的实心建筑物。当然还有栅栏墙、篱笆墙等非实心墙。

从颜色上区分,墙体分红墙、粉墙、黄墙、灰墙等。红墙又称朱墙,一般为宫墙、府墙和寺院坛庙陵区的墙体;粉墙,为白色,多存在于园林建筑群中;黄墙,江南寺院大多采杏黄色的墙体;灰墙,北京四合院之墙体采灰色。

从材质上划分,有砖墙、土墙、石墙等。砖墙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从宫殿府邸到民居,大多采用砖墙。土墙,干打垒式墙,一般被贫穷百姓所采用;石墙,在园林中经常可以见到,如虎皮石墙,当然还有老百姓家中那种简易的垒石为墙。

有些实体墙,在墙体上设窗。如只有窗洞的空窗,添置装饰物的漏窗,形状各异的什锦窗,等等。这些带窗的墙体,一般存在于园林之中或者是建筑群的内院采用之。

在园林中,有些墙体,随山势而律动,呈现出曼妙的曲波线,为园林增加抓眼球的景观。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镇江金山寺廊桥

镇江金山寺塔

桥,是供行人跨越江河湖沼的建筑物。

桥的取材广泛,有木桥、石桥、砖桥、砖石混合结构桥、木石混合结构桥、砖木混合结构桥,等等。

桥的形状,有平桥、拱桥。平桥有笔直的平桥,也有折角的平桥;拱桥有单孔桥,也有多孔桥,如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堤上的玉带桥,就属于单孔桥,而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就是多孔桥。

有些桥上还建有建筑物,桥上建造亭子,叫亭桥,这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堤上的豳风桥;桥上修葺长廊,叫廊桥,侗族的风雨桥,就属于廊桥。

有的桥带栏杆,这如北京的卢沟桥;有的桥则不带栏杆,只有几块石板横跨在河流小溪之上。

塔,是古代中国的高层建筑。古代中国最高的佛塔,是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南京报恩寺塔,高达100米,通体被刻有佛像的白色琉璃板砖装饰,恢宏而华美,被西方人誉之为中古时期建筑的奇迹。可惜,这座古塔,被太平天国的将领韦昌辉摧毁了。

塔,是梵文塔婆(窣堵坡)的简称,最初的意思是埋葬佛陀舍利的墓冢。塔这个词汇,最初由东晋葛洪创制。它在中国,最初仅仅指佛塔。及至后来,演化出道教塔、风水塔、地标塔等等新的含意。

就材质而论,塔可分为石塔、砖塔、木塔、铜塔、土塔,以及各种混合材质塔。石塔,如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砖塔,如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木塔,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铜塔,如五台山显通寺铜塔;土塔,如敦煌花塔、新疆喀什莫尔佛塔;符合材质塔,如苏州报恩寺塔,就是砖木混合材质塔。

就塔的平面形状而论,有方塔、六角塔、八角塔、十二角塔、圆塔等等。方塔,如江苏常熟宋代崇圣教寺塔;六角塔,如绍兴大善塔;八角塔,如北京天宁寺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十二角塔则只有一个孤例,即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圆塔,所有的覆钵式塔平面皆呈圆形。

就类型来说,塔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花式塔、经幢式塔、金刚宝座塔、宝箧印经塔、复合式塔,以及各种变异塔(如球形塔)。楼阁式塔,是可以登临眺望景色的塔,这如山西应县木塔、苏州报恩寺塔、南昌绳金塔、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密檐式塔,肇始于唐代,滥觞于辽金,它的显著特点,是一层塔身之上,是密密麻麻的塔檐,这如北京天宁寺塔、北京慈寿寺永安万寿塔;覆钵式塔,出现于元初,是尼泊尔佛塔的中国版本,其显著特点,是有“塔肚子”和“塔脖子”,这如北京妙应寺白塔、北京北海白塔、武汉蛇山上的圣像寺塔;花式塔,简称花塔,大多建造于辽金时期,其特点是塔身上有繁复的佛龛佛像、瑞兽、花瓣,远观如同奇异的花束,故称花塔,这如北京砣里花塔、河北正定广惠寺华塔;经幢式塔,其实就是高大的石经幢,状似塔形,故称经幢式塔,这如河北定州宋代石经幢;金刚宝座塔,乃仿效古印度佛陀伽耶大塔形制,一座方台在下,五座佛塔在上,这样的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座塔,这如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湖北襄阳广德寺多宝佛塔;宝箧印经塔,又称阿育王塔,乃采带相轮的佛舍利箱奁形状,这如浙江普陀山普济寺多宝石塔;复合式塔,就是不同塔的类型的组合塔,如,甘肃兰州白塔山白塔,就采上楼阁下覆钵的形制,北京云居寺北塔,则采上覆钵下楼阁的形制;至于变异塔,则千变万化,不再赘述。

就塔的功用而论,塔可分为佛塔、道教塔、风水塔、景观塔、地标塔,以及塔门。佛塔,如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塔;道教塔,如北京白云观恬淡守一真人塔、河南安阳文峰塔;风水塔,如北京云冈镇岗塔、河北丰润车轴山花塔;塔门,如镇江西津古渡昭关塔。景观塔、地标塔,有的耸立山巅,有的雄峙河畔,既为佛塔,又为点缀风景、标识地界的建筑物。如北京玉泉山玉峰塔,就具有点缀颐和园湖山风景的作用;扬州大运河畔的文峰塔、北京通州大运河畔的燃灯佛塔,是典型的带有地标意味的佛塔。

就塔的数量组合而论,有单体塔、双塔、三塔和塔群(一般称为塔林)之别。单塔,如杭州六和塔、上海龙华塔;双塔,如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河北涿州双塔;三塔,如大理三塔;塔林,如少林寺塔林、山东长清灵岩寺塔林、北京潭柘寺上下塔林。

建筑小品,是附属于主体建筑或者建筑群的小型建筑物。这如牌楼牌坊、影壁、大门前的狮子麒麟雕像、石经幢、门扉两侧的抱鼓石、碑碣、华表、旗杆、池畔之栏杆,等等。

说一下牌楼牌坊。牌楼牌坊,其功用或是标识地域,或是旌表功业贞德,或是体现尊荣。标识地域的牌楼牌坊,如街口巷口处矗立的牌楼牌坊,属于地标性的建筑物,这如烟袋斜街街口的彩绘牌楼。旌表功业贞德的牌楼牌坊,最著名的就是贞节牌坊。体现尊荣的牌楼牌坊,一般建筑在重要的建筑群附近,如北京成贤街中的带冲天柱的彩绘牌楼。牌楼、牌坊,二者有所区别。一般而言,带楼檐的为牌楼,不带楼檐的为牌坊。牌楼,如北京地坛西门外的四柱三间七楼的旋子彩绘大牌楼。牌楼牌坊的取材,一般为木材和石材。皇家木牌楼,皆施华丽彩绘;石牌楼,则有精美石雕作为装饰。

最后说一说建筑群。建筑群就是单体建筑物的组合。像古城、古镇、宫殿、园林、府邸、寺院宫观、民居院落,等等,都属于建筑群的范畴。中国古典建筑群,平面布局,大凡采中轴对称的形式,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则为对称存在的附属建筑物。这种四平八稳、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在中国古时是一种定式,千百年不变。惟园林建筑群,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采与自然相融合的组合形式,楼阁轩榭亭桥,与山水花树相融合,增加了游憩的意趣和韵味。

中国古典建筑,品类繁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是一个巨大的、“活着的”历史文化宝库。

古典建筑,是当代人与历史零距离接触的最佳方式。它们不同于历史文字记载,它们是可视的、可以触摸的、可以亲临其境的“过去的历史”,是历史上特定时期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所,是当代人了解古人生活场景的最佳方式。欲晓唐代建筑风范,就应去山西五台县的佛光寺和南禅寺,去与那里的大佛殿做“亲密的交融”;欲晓辽代木结构建筑样式,就应去天津蓟县独乐寺和辽宁义县奉国寺,去感知雄奇的观音阁和宏阔的大佛殿。透过这些旷古绝今的伟大建筑,去感知历史,去获取历史的重要信息。

驴友出游,除却迷醉于山岳江湖之壮美、莽原林野之广阔、花草树木之繁盛,似应留出些许时间,去宏伟的宫殿,去静寂的街巷,去梵刹佛塔,去怡人的园林,滋养审美的情怀,增添审美的趣味。一殿一轩,一亭一桥,一阁一塔,都各是一个包孕丰厚的世界,都蕴涵着其独有的审美意趣,值得我们去期待。

猜你喜欢
牌楼北京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建筑的“芯”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搭纸牌楼
搭纸牌楼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