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2016-02-28 05:45顾晓燕
现代经济探讨 2016年7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驱动贸易

顾晓燕 刘 丽

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顾晓燕刘丽

内容提要:知识产权贸易推进了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的有效衔接,加快知识产权贸易发展是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程的重要抓手。本文在分析知识产权贸易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选择和实现路径。

知识产权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知识产权贸易

知识产权贸易的标的物是知识产权以及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专利技术与品牌是知识产权贸易的核心竞争优势。知识产权优势决定了一国及产业在国际贸易及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知识产权贸易的比重成为衡量贸易强国的重要指标。中国自2013年起,连续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但还并非贸易强国,出口比较优势仍然聚焦于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对出口的贡献率还不高。国办发[2014]19号文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支持拥有知识产权、品牌、营销网络、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国发[2016]4号文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加工贸易由贴牌生产向自有品牌发展。知识产权贸易有利于外贸稳定增长,有利于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有利于提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知识产权贸易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产品走向市场、市场盈利反哺技术再创新,是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有效衔接的重要体现,推进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一、知识产权贸易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效应

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源于创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一国科技经济实力发展的必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的有效衔接,以科技创新为创新驱动的核心,推进创新链的发展;以创新支撑和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链的发展;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市场链的发展。知识产权贸易以创新链的发展为基础,同时需要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的有效衔接,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效应。

1.知识产权贸易对创新链的影响效应

知识产权进口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和扩散效应,有利于节约创新时间和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有利于开阔创新视野站在巨人肩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的再创新、协同创新、二次创新、开放式创新,取得技术赶超国的后发优势。知识产权出口贸易带来的市场规模效应,为出口国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从而反哺技术的再创新,同时国际市场异常的知识产权激烈竞争,将倒逼出口企业持续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造。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涌现了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等一大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5年,华为的国际专利申请数为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榜首,中兴通讯2155件,位居世界第三。2015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中,美国52家、德国10家、法国7家、日本6家、英国6家,中国2家,华为是连续第二年上榜的中国大陆品牌,从2014年的全球第97位攀升至2015年的88位,联想成为第二个进入全球百强品牌榜的中国品牌。

2.知识产权贸易对产业链的影响效应

知识产权贸易促进了技术专利化、专利产业化、产品贸易化,促进了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搭建了创新链、产业链与市场链之间的桥梁,实现了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知识产权贸易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有利于推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有利于倒逼企业从附加值微笑曲线的低端向技术品牌高端攀升,赢得更高的利润,推动技术的再创新。在关键技术核心领域加强知识产权布局,构建产业链的知识产权优势,同时通过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带动创新链的发展,通过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带动市场链的发展。产业链上的知识产权优势成功实现了中兴通讯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兴通讯的智慧城市项目受到了40多个国家的青睐。

3.知识产权贸易对市场链的影响效应

知识产权贸易促进了知识产权交易转让,知识产权许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等,促进了市场链的发展,提升了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知识产权贸易有利于贸易结构的优化,促使外贸导向型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华为的技术实力、专利布局、产品升级、渠道创新、品牌推广为其赢得了丰厚的市场收益,华为企业业务部2015年收入达到42.5亿美元,海外市场收益超过了国内市场收益。海尔连续14年成为中国市场最有价值的品牌,2015年海尔品牌全球零售量份额为9.8%,连续7年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全球用户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达到1887亿元,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占了1/3。

二、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选择

1.雁行发展与重点赶超结合模式

日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低级化向高级化发展,实现了产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日本的“进口—进口替代—出口”的雁行发展模式同样适合转型期的中国。加大对我国技术落后领域的知识产权产品的进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实现技术落后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以雁行发展与重点赶超结合模式,科学合理推进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贸易,实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优化。推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出口产业从低端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售后服务等高端高利润环节攀升,加快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出口贸易的贡献度。对于我国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的产业,要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高价值专利的开发,加大国际专利申请力度,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打造自主国际品牌,实现该领域的重点赶超。加大知识产权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快专利产业化、产品市场化的步伐,以知识产权优势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2.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结合模式

美国、欧盟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其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就业、出口的贡献率远远超过我国。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以产业升级带动贸易转型,同时以战略性贸易政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达国家在扶持一个产业时往往会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特定阶段特定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培育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推进知识产权贸易的进程中,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结合,统筹协调,从战略高度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进行保护与扶持。鼓励知识产权产品进口,以知识产权进口贸易引致技术创新效应、国际市场竞争效应、贸易结构升级效应、价值链攀升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同时采取最优的贸易政策,鼓励知识产权贸易的出口,以知识产权优势打造外贸竞争的新优势,提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出口的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3.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结合模式

市场主导模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主,其它要素为辅的模式,突出了市场在知识产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这种模式是指企业知识产权和创新发展主要依靠于市场的推动,决策者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知识产权创造、转化、运用与贸易。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同时需要政府制定配套制度来保障,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政策等,借助众多制度的有机配合,为知识产权开拓宽阔的转移和运用渠道,促进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为知识产权贸易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为知识产权贸易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结合模式,加快知识产权贸易发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4.差异化与并进式发展结合模式

在全球一体化全面推进时期,迫于外部的压力和自身的内在需求,我国需要接受和引进国际上通行的经济贸易和知识产权规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融入全球化的国际轨道。但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在客观上还存在众多问题,在知识产权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应既要接受国际立法的一致性,又要明确我国发展现状与知识产权国际通行制度的差异性,注重相关制度的立法匹配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在我国区域内部知识产权贸易中,为了有效地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也需要结合各区域自身特点,遵循差异化与并进式发展结合模式,加强知识产权的区域协同创造与转化运用,促进区域知识产权贸易的共同发展,以整体的全面发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5.知识产权联盟与竞争结合模式

世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独占性的特性决定了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与未拥有者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这种竞争性和独占性激励了创新,但是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意识到技术垄断联盟的重要性,通过联盟可以有效地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相结合,构筑知识产权壁垒,形成对抗竞争对手的合力。国际知识产权联盟成立于1984年,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由8个协会组成,拥有近2000家协会会员。国际知识产权联盟主要是代表美国大公司利益,在全球范围之内通过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来获得更大的收益。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以专利协同运用为基础的知识产权联盟,大大降低了联盟成员间的知识产权转让、交易的成本,促进了联盟成员间的知识产权贸易,更加有利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三、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1.以知识产权贸易驱动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发展动力将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转向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动力,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首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贸易促进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大程度的融合,以知识产权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和扩散效应,刺激我国企业进行二次创新,加大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自主品牌的打造,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实现与进口产品的竞争抗衡。同时支持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通过知识产权竞争异常激烈的海外市场的磨练,倒逼我国外贸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要素向依靠创新要素的转变,转换外贸增长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把知识产权优势打造为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提质增效,占领价值链微笑曲线的高端,以丰厚的利润反哺科技再创新,实现创新-盈利-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2.以知识产权贸易驱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贸易结构,驱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粗放式的价格竞争转向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和品牌竞争。一方面,是国内产品打着价格战,库存积压,利润微薄,经营惨淡;另一方面是国人大量高价购买海外品牌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出现严重脱节不匹配。这种现象表明外贸发展急需供给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产品供给适应中高端需求,并能通过供给创造新的需求。美国、欧盟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出口贸易的贡献已经非常大,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提高知识产权贸易的比重,加大新兴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转化运用,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经营战略,走自主品牌高端化路线,使品牌成为外贸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实现“稳增长、调结构、转动力、提质量”的外贸目标。知识产权贸易体现了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成效,推进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3.以知识产权贸易驱动产业转向中高端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又一重要目标。传统工业产能过剩,高端制造业供给不足,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国际代工,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加工、制造、生产、装配环节,比较优势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的弊端,亟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产权进口贸易驱动的科技创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了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培育,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知识产权出口贸易一方面倒逼了科技创新,迫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驱动产业发展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对过剩的产品拓展市场,克服产业结构中的结构性需求“瓶颈”,缓解生产过剩的压力,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4.以知识产权贸易驱动创新创业活力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驱动环境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创新创业者通过将创新成果专利化避免了成果被剽窃,通过将专利技术产业化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品牌技术内涵的提升,通过知识产权贸易获取高额利润激发再创新的热情。知识产权贸易有效地衔接了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确保了创新创业者的利益,为创新创业者展开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一个国家知识产权贸易越发展,说明这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意识越强、知识产权制度越完善、知识产权市场越规范,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和违法行为就越少,创新驱动发展也越迅速。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5.以知识产权贸易驱动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知识产权贸易的基础,知识产权贸易是将创新理念贯穿于外贸发展的重要体现,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是外贸大国转向贸易强国、制造大国转向创造大国、知识产权大国转向知识产权强国的体现。协调发展需要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发达国家和技术落后国家间的协调发展,知识产权国内贸易促进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产品的交换,知识产权产品流动的过程也是缩小区域技术差距的过程,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知识产权贸易实现了从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知识产权贸易在满足高端化、个性化、智能化、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共赢,知识产权贸易促进了创新资源和知识产权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开放与共享,创新产品的开放与共享激发了创新水平的提升,带来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创新、繁荣和发展。

1.Helpman E:《Growth,Technological progress,and Trade》,《Empirica-Austrian Economic Papers》1988年第15卷。

2.Gene M.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Long-Run Growth》,《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年第80卷。

3.Coe David T&Helpman Elhanan:《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年第39卷。

4.Andrew Levin,Lakshmi K.Raut:《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exports and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the Semi-industrialized Coun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7年第46卷。

5.Yih-Chyi Chuang:《Learning by Doing,the Technology Gap,and Growth》,《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8年第39卷。

6.苏志庆、陈银娥:《知识贸易、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4年第8期。

7.龚刚、黄春媛:《从技术引进走向自主研发——论新阶段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5期。

8.唐未并、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研究》2014年第7期。

9.李荣林、姜茜:《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先导效应检验——基于制造业数据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8期。

10.裴长洪:《进出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规律与启示》,《经济研究》2013年第7期。

11.代中强:《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8期。

12.顾晓燕、田家林:《知识产权贸易对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影响机制》,《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吴群]

F061.3

A

1009-2382(2016)07-0020-04

※本文系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知识产权贸易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影响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3CJY099)、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的机制、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S15-A-02)、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举措研究”(项目编号:JSIP-2015-R-6)的阶段性成果。

顾晓燕,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丽,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南京211169)。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驱动贸易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