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探究

2016-02-28 09:14朵开丽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8期
关键词:流行语话语媒介

朵开丽 郭 婷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探究

朵开丽 郭 婷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网络自身的低门槛、自由等特点,为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传播提供了条件。一些网络语言也因其本身的一些特点而深受网民欢迎,广泛流传于网络。本文以网络社区、影视话语、作为新闻的社会事件为三个主要来源,阐述网络流行语的生成路径。

网络流行语;生成路径;编码;动因;效应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网络传播兴起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参与到互联网生活中,也推动了网络流行语的兴起与快速传播。原来在传统媒体上很难拥有话语权的公众,在介入网络信息传播和意见传播流程后,在虚拟的空间拥有了自己的话语空间,而且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依赖通过媒介获知外界环境,网络语言的产生也与媒介有着密切的关联,笔者从网络社区、影视话语、作为新闻的社会事件三个主要来源,阐述网络流行语的生成路径。

1 网络社区

新媒介一方面打破了时空界限,使人们可触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域因素和时间因素已经不再是人们获取消息的障碍。另一方面,新媒介赋予人们媒介近用权,为其提供了自由讨论社会公共事务的虚拟“公共领域”。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等新媒介,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和做出评论等。

1.1网友对公示信息的调侃性模仿

当代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认为,受众对于信息的反应不是被动的,有可能采用一种对抗式的解读,以自己的方式对“统治话语”进行解码。网民的话语权意识不断觉醒,再加上对特定阶层的对抗性心理,使得他们在“翻译”接收到的信息时,以娱乐甚至是反讽的方式,忽视和消解原本的意义,使其与原本的内容大相径庭。

1.2网友对名人话语的模仿

在网络平台上,微博中的名人、大V都是某一领域的意见领袖,其发布的微博会影响粉丝对于某一事件的认识与见解,甚至是改变粉丝的行为。因此,借助庞大的粉丝群、广阔的辐射面和微博裂变式传播与匿名性等特点,名人的微博显示出强大的群集传播能力,更易形成具有特定舆论的公共话语空间。在微博话语倾向愈发娱乐化的当下,明星的花边新闻、绯闻等相关信息的传播,使得这一网络空间更加成为网络流行语的高产地。

2 影视话语

随着现代电子媒介的到来,尤其是电视的出现,扩张了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同时扩展了人类的触觉,现代人的感官又重新统合。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从印刷媒介转移到了视听媒介,尤其是转移到了形、声、色俱全的电视媒体。这种呈现形式更加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成为现代人娱乐和消遣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就更有机会被受众模仿、创作并传播。

2.1来自时下热播的电视剧、网络剧、电影

热播电视剧、网络剧和电影,其在某个时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里面的一些台词会引起一些人或者某一群体的共鸣。还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经过演员语气上的强调,再配上演员到位的表情,使得这个词或者句子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这些台词容易被人们认知、模仿和记忆,同时,演员的对话语气以及某种特定的语言风格都会受到观众的模仿和改编。

2.2来自收视较高的电视节目

目前收视较高的电视节目,主要以真人秀节目为主,拥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一些明星口中频繁出现的词语或是自嘲的语句,常常被粉丝模仿、恶搞和使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晚会或者其他类型电视节目,最典型的例子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小品和相声,往往是之后几天甚至是年度网络流行语。

3 作为新闻的社会事件

作为社会新闻事件衍生物的新闻事件语言,指被网友用来调侃、反讽新闻当事人或者公示信息,并且在某段时间内流行于各大新媒体、网络社区的一种语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空间,越来越多的社会信息被快速传播,使得受众能有更多的机会获知这些信息。公民的权利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因此,其在参与讨论社会新闻事件时更具有积极性和警惕性,在一些话语的解读上,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持对抗性的态度。相反,在新的舆论环境中,许多公权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仍以传统的思维和方式解决新的媒介环境下的社会冲突和矛盾。此类网络流行语的流行,主要是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冲突的结果。

4 结语

网络流行语有不同的类型和传播机制,在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互动中得到迅速传播,并产生较大影响,是中国的时代表情和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面镜子。传播政治经济学者乔姆斯基认为,新媒介成为人类解放的工具还是支配人类的工具,关键看媒介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网络流行语也是如此,其给社会带来怎样的效应,关键看人们怎么看待它和怎么使用它。

[1]谢晓鸣,甘斐哲.网络流行语“XX体”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2013(12).

[2]刘越.试析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J].延安大学学报,2014(4).

[3]侯东阳,黄璀.新闻文本的网络流行语分析[J].暨南学报,2010(6).

[4]陈力丹.解析中国传播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流行语话语媒介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