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对作文教学的“启蒙”

2016-02-28 21:28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关镇逸夫小学李树欣
新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歌谣月光想象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关镇逸夫小学李树欣

《月光启蒙》对作文教学的“启蒙”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关镇逸夫小学李树欣

《月光启蒙》是当代作家孙友田写的一篇散文,他回忆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等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家饱含深情地介绍了自己的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从这篇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识字的母亲对作家走向文学之路的影响。掩卷深思,作家母亲的做法,也给我们语文老师一些作文教学上的启示。

一、引导学生写作必须扎根他们的生活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作家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描写,虽然时间久远,却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之感,温馨而美好。我相信这是对童年生活的真实感受,之所以印象深刻,还得益于作家对童年生活的体验之深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说道:“……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不论是名家的成功体验,还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或是习作练习的基本规律,都可以从中发现,要在写作上取得一定的进步,必须对生活具有独到的体验和关注,前提是要热爱生活。喜欢就会认真,热爱才能投入。虽然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但不一定都是主动的,这也是我们的孩子不能写出好作文的原因。作家的生活“情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来看这一句:“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一双勤劳的手”在课文的字面上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但从课文所选的歌谣、童谣中却可以找到。“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这正是一个农家女子在洗衣时的歌谣;“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这正是砍柴割草时的歌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这可能是做饭时的歌谣,而“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正是农家女子哄孩子哼的“摇篮曲”了。母亲在劳动的过程中哼出来这些歌谣童谣,说明母亲并不因为“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而郁闷、厌烦,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体验生活。可以想象,母亲在从事这些简单琐碎的劳动时,一个对母亲充满敬意的男孩子正跟在后面,围绕在膝下。正是作家继承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感情,才让作家在文学创作路上有不竭的源泉,最终成功地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因此,教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这样才能教好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

1.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片断,一句话。从这些细微的地方入手,鼓励孩子写“段子”,成为“段子手”;让孩子感受到趣味的生活,从而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下面是我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片断时写的“段子”。

记得上《梦圆飞天》这一课时,李老师找我读杨利伟出征说的话:“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李老师读了这句话后,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那句话被我读得这么好,李老师读得整个句子都变了,就是不想去的意思。

——徐泽娜《我最喜欢的老师》

这就是学生对一句话、一个生活片段的关注!关注多了,积累的资料就丰富了,自然也就能写出好习作了。

2.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捕捉与体验。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需要善良的心肠和灵敏的心灵去捕捉与感受的。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捕捉,虽然说需要个体本身具有的一种素养,但也需要不断地强化与训练,让学生看见一件事,能够动情于中,听见一句话,能够晓情于声,从而与生活中的人、事紧紧相依,事动而情发。这才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体现!

……但是,就算这样,你爸爸还是每个星期都抽出2天的时间来照顾我。这说明什么?儿子,你知道吗?

当说到这儿的时候,妈妈没有继续说下去,我似乎看到妈妈的眼睛的深处的一抹柔情一闪而过……但是现在我懂了,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字,那就是“爱”。

——刘洋《一张难忘的照片》

我受到作家母亲的启发。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片段,鼓励他们思考: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传递的是什么情感信号?从上例中可以看出,我的训练还是有效的。

二、童话、故事、歌谣是习作入门的最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月光启蒙》中,作家写出了在诗意的月光下,母亲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使“我”忘却了夏夜的燥热,沉醉在美妙的歌声中,使我领悟了父辈对家乡、对生活的感情;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一个个优美的神话故事,为“我”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阅读呢?正因为这幽默风趣的童谣,优美的神话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谣,不仅丰富了“我”的积累,还使“我”感受到文学的亲近。根据传统教育经验,凡是教语文的教师,没有不重视阅读的,更知道阅读对于学生写作意味着什么——没有语文素养的输入,也就没有优秀作文的输出。因此,大家都把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可收效甚微。从孙友田这篇《月光启蒙》中,我们得到另外一种启发: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往往是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做到的;犹如他的母亲,以多种形式、不同方式给孩子呈现。这种启发不仅是停留在文字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上。于是,我晨诵课给学生诵诗,午读课让学生听故事,汇报课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书”的兴趣,对“写”的兴趣。教师对某种教育理念的理解并不等于就能够从事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任何人讲起理论来可能都是对的,包括我。但真正在操作上,能够让我走进学生内心来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启发学生“写”的智慧,还是受孙友田这篇《月光启蒙》的影响。

三、提高作文水平重点要培养“特殊的精神境界”

“特殊的精神境界”是什么?是对人世间一切情感的真切体验,是对身边生活的敏锐洞察。“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与现在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孩子们相比,这种对“精神生活”的体验,无疑是作家能够感受母亲对自己疼爱有加的基础。从作家的角度看,苦涩童年的夏夜却是美妙的,这种美妙是物质享受贫乏的现实背景之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再加上天资聪颖的母亲把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全部以歌谣、童谣的形式演绎出来,播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也正是因为这样,作家才对自己家乡独特的民间文学有着特殊的感情。无论如何,社会是进步的,生活在当下的孩子们,他们的物质生活丰富,教师要做到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基础上,还培养好学生的“特殊的精神生活”,这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让学生有“创造能力”和“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关键还得对生活有特殊的情感和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否则就会走入“假话、空话、套话”的怪圈。

基于这样的启发和认识,在教学中,我努力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和听说训练,特别是利用好晨诵和午读的有限时间,来培养学生“特殊的精神境界”。这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细致入微的演绎。记得我们晨诵《一朵花把另一朵花扶了起来》(文/杨康)的情境:“雨后,大地上一片狼藉/云朵低矮,树叶流着天空的眼泪/折腰的花枝感叹着小蚂蚁的命运多舛/泥泞中的一只昆虫/仍然在泥泞中做垂死挣扎/起风了,风擦干了眼泪/风把那些柔弱的腰肢轻轻扶起/一朵花把另一朵花扶了起来/花丛中的花朵都站起了身子/那些芬芳的色泽,久违的笑/它们把悬空的云朵扶了起来/云朵又把天空扶了起来/天空把阳光扶了起来/一只蚂蚁背着另一只蚂蚁/向着阳光缓慢挪动/一个淘气的孩子跑过来/从路边的泥泞中/把一只昆虫扶起来/放回坦途。”第一次诵读时,学生嘻嘻哈哈的,心不在焉。我没有生气,也没有责备,只是坚持将这首诗读通顺就结束了。第二天,我还是晨诵这首诗,不过比第一天明显熟练多了。第三天,我继续晨诵这首诗,有的学生开始觉得奇怪。我问:“能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我也没有解释,开始将自己对诗的理解部分融入到诵读中,并让学生跟着读。这样,学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也许隐约中知道了我反复晨诵这首诗的意思。第四天,我还是诵读这首诗,我先让大家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发现学生对诗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我再次把自己的理解全部融入进去,让大家边听边小声地诵读。这时,我分明看到有几名学生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我相信,通过我的引导,学生走进了他们自己的“特殊的精神境界”,那晶莹的泪花告诉我,“有几位”学生的感受与众不同。我常常想,写作教学就像师傅教练武功,关键得帮助学生“悟”,帮助他们悟到“需要”表达的强烈冲动,这才是作文教学成功的标志。

孙友田也说道:“母亲不识字,为什么成功地启蒙了我?”我想,关键之处还是母亲为作家营造了“特殊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让生活在作家面前变得玲珑而通透,激发了作家表达的欲望。

四、让学生的作文跟着“想象”飞

作家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位聪颖智慧的母亲。这位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讲的都是她听会的、记住的、积累下来的。所以作家说,是母亲“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作家在文章结尾说:“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可见,想象能力在孙友田成为著名作家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家想象能力的获得,是“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一个个优美的神话故事,为‘我’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最终,还得从作家母亲身上找到答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作家的成长经历和课标的要求是惊人的一致。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落实课标要求,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当然,《月光启蒙》给我的启示远不止这些,母亲乐观地面对生活,辛勤地从事生产劳动,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热爱,等等。都会启发我的教学和工作。总之,一篇《月光启蒙》让我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歌谣月光想象
美兔月光灯
中秋的月光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快乐的想象
月光碎落了
《春天的歌谣》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月光改变了我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