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经典阅读与表达”特色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2016-02-28 21:28海南省屯昌思源实验中学周厚东
新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课型特色文本

□海南省屯昌思源实验中学周厚东

语文“经典阅读与表达”特色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海南省屯昌思源实验中学周厚东

通过两年的实验,我们基本确定了“经典阅读与表达”的“三级课堂”特色课型,即“经典阅读指导课”——“表达技巧指导课”——“表达展示评价课”,将最终形成“经典阅读与表达”同步的特色课型,即“边阅读边表达”的课。

经典阅读与表达三级课堂实验研究

一、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新学校,学生都是来自偏远的山村,学生不善于交际,普遍表现为不敢表达、不愿表达和不会表达。在新课改的呼唤下,立足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语文“经典阅读与表达”特色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期望通过研究,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高中语文课堂模式。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1.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语文‘经典阅读与表达’特色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这一课题的核心概念是“经典”、“表达”和“特色”。我们对这三个概念认真研究,加以界定。

(1)对“经典”概念的界定。“经典”是指高中语文课本内外的经典文本材料。我们课题组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本进行精选分类,根据不同类型文本侧重构建不同类型的“阅读和表达”课型。同时,课题组教师也根据教学的需要,精选部分课外经典文本来指导阅读和表达。

(2)对“表达”概念的界定。“表达”是指学生在阅读体验后,把自己获得的认识、感悟、情感等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写作、演讲、朗诵、角色扮演、摄影等)表达出来。是读者的一种输出性表达,不是作者为形象、为内容的呈现而使用的表达技巧。

(3)对“特色”概念的界定。“特色”是指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是指我们构建的“经典阅读与表达”的“三级课堂”特色课型,即“经典阅读指导课”——“表达技巧指导课”——“表达展示评价课”,最终形成“经典阅读与表达”同步的特色课型,即“边阅读边表达”的课。

我们结合课题中“表达”的不同形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研究内容分五个子课题组分别进行研究,分别是:

“经典阅读与写作”课型:阅读指导课——写作指导课——阅读与作品展示评价课。

“经典阅读与演讲”课型:阅读指导课——演讲指导课——阅读与演讲展示评价课。

“经典阅读与朗诵”课型:阅读指导课——朗诵指导课——阅读与朗诵展示评价课。

“经典阅读与教育戏剧表演”课型:阅读指导课——表演指导课——阅读与表演展示评价课。

“经典意境与摄影”课型:阅读指导课——摄影指导课——阅读与摄影图片展示评价课。

2.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高中语文课堂模式,即通过从课内外经典材料中精选文本并建构阅读与表达相统一的高中语文“三级课堂”特色课型,使高中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更精粹,文本阅读更有效,学生感悟更深刻,学生表达更个性,使学生的主体生命和自我价值得以肯定和尊重。

3.研究成果。

(1)构建了“经典阅读与表达”的“三级课堂”特色课型。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山村,课外书很少,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低下,表达能力差,不愿表达、不敢表达、不会表达。我们调查分析发现,不愿表达是态度问题,不敢表达是胆量问题,不会表达是认知问题。对于这三个问题,我们分别找出解决的办法:首先是态度问题,我们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感受到表达的兴趣,表达的成就感,交流的幸福感;其次是胆量问题,胆量是需要训练,需要鼓励,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说话训练机会,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是认知问题,一是对表达形式的认知,需要学习各种表达形式的表达技巧。二是对表达内容的认知,这需要阅读积累,理解感悟。针对学生存在的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阅读指导”、“表达指导”和“表达展示”的“三级课堂”特色课型。当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水平提高后,最终形成与“经典阅读与表达”同步的特色课型,即“边阅读边表达”的课,一篇文章根据阅读与表达的需要,我们给出的五种表达形式随时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体验。

经过两年的实验,我们基本确定了“经典阅读与表达”的“三级课堂”特色课型,即“经典阅读指导课”——“表达技巧指导课”——“表达展示评价课”,最终形成“经典阅读与表达”同步的特色课型,即“边阅读边表达”的课。

(2)改变了重阅读轻表达的课堂教学现象。在过去传统课堂教学里,老师喜欢对文本进行解析式阅读,往往把文本解析得支离破碎,学生也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解析和观点,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悟,更没有自己的阅读表达。通过课题实验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阅读是为了表达,表达是一种行动,是一种实践,不表达的阅读是死阅读。比如在《雨霖铃》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阅读与朗诵”、“阅读与表演(演绎)”、“阅读与写作”三个维度的表达,“朗诵”是贯穿始终的,“表演”是选取一个情节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作”是场景描摹、综合拟题和拓展写情。这样的设计,给学生营造了很大的表达空间,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在教《项羽之死》这篇文言文时,没有进行简单的翻译和说教式处理,而是设置了一个“霸王别姬”的情景剧,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项羽表现出来,从而去感染他人。当学生读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用心去体验,用手机去拍摄这样意境的作品。通过这个过程的阅读与表达,学生的收获一定是很多的。

(3)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性。

①表达,必须是在充分理解、感悟文本基础上的表达。“经典阅读与朗诵”子课题组洪秀娟老师在执教《再别康桥》这首诗时,她通过“一轮诵读,因声求气——二轮诵读,吟咏诗韵——三轮诵读,缘景明情”的“三步美读”,基本完成了基调把握、意境理解、情感体悟、朗诵表达的教学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朗诵来完成阅读体验和感悟的表达。

洪老师的这节课是总课时的第二节,学生已经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结构和大意,如果说第一节是浅读理解的话,那么这节课就是深读表达。深读表达必须以阅读理解为基础,表达不是为了阅读理解,而是为了把阅读理解感悟的情感表现出来,能让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感悟、你的体验。

②表达,必须是真实、有效的表达。要想让学生表达的真实,必须指导学生去真实的阅读。学生只有把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去,被作品的内容感染、融化,以至于有话想说,有情想表,这个时候的表达应该是最迫切、最真实的。还是以洪老师的课为例,她课前音乐的铺垫渲染、图片的展示,以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诵时的及时跟进(教师诵读示范)都很好地带着学生进入和融入。而在朗诵前、朗诵后都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读,为何这样读,读后的感觉怎么样,使学生的表达变得更真实可信。所以,要做到真实的表达,必须在课堂上注重个读,把阅读体验的表达真实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去。

3.表达,必须是打着烙印的个性化表达。朗诵,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一千个朗诵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生成,就会有一千种阅读体验的表达诉求。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表达的时候,除了基本的朗诵技巧外,一般要尊重学生的诵读体验和情感表达。不要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这句诗应该这样读,或者那样读。怎样读,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认为这样读能表达我的内心感悟就可以了,不同的学生就同一阅读内容都应该有不同的朗诵形式,而且是个性十足的诵读表达。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留白,要忍住不要干涉学生的表达,不要拿着一定的诵读标杆去要求我们的学生。要从我们学生的实际出发,重在诵读表达的行为,重在学生自我的体验,老师不要拿现成的情感标签去贴我们学生的体验,要把体验的权利、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带动、点评。

[1]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2]付红宇.让朗读点亮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3).

[3]郭明莹.“读经典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2010(2).

周厚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南屯昌思源实验中学副校长,海南省2013~2017年省级骨干教师,海南省首批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

猜你喜欢
课型特色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特色种植促增收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学英语读写课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完美的特色党建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