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的那一端,是更多的绿色水电

2016-02-29 07:38高鑫
中国报道 2016年2期
关键词:东德三峡水电

高鑫

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既是典型的有效投资,又是绿色投资。它能够扩大有效的投资需求,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实现我国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助力绿色发展。

当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陷入“十面霾伏”,自由畅快的呼吸渐成简单的奢望,每一个人都开始思考电的那一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当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绿色成为核心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庄严承诺加大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当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敲下法槌,宣布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诞生的那一刻,作为清洁能源重要一员的绿色水电正大步迈上历史的舞台……或许一个属于水电的时代即将到来。

2015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对已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项目予以核准。这是目前我国已经核准建设的第三大水电站、世界已建和在建的第七大水电站,也是继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建成投产之后,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同时标志着三峡集团为共和国兴建的第三个“三峡”已经正式迈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对推动西部经济崛起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卢纯看来,建设好乌东德水电站,是三峡集团的神圣职责,“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是三峡集团历来坚持和倡导的水电开发理念,我们会全力将乌东德水电站建成精品工程、和谐工程、廉洁工程。”

建造一座百年大坝

“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元代诗人李京曾以诗形容金沙江的险峻,然而水能资源丰富,蕴含量高达1.124亿千瓦,也让金沙江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2002年,国务院授权三峡集团开发金沙江水电基地下游河段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水电梯级,总装机规模达4646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和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交界处的乌东德水电站是四个梯级水电站的最上一级。

从三峡到溪洛渡、向家坝,再到乌东德、白鹤滩,溯流而上,河谷越来越窄,山势越来越高,水电建设者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

驱车驶入地下电站山体,好似穿行在巨大的石洞迷宫中,纵横交错的洞群宛若现实版的“盗梦空间”,“在水电施工中,地下洞室群的开挖和支护稳定堪称世界级难题。而我们所处的这个大型地下洞室群,其规模之大、构造之复杂,在国际水电建设史上都是少有的。”工地现场,佩戴安全帽、一身灰色工装的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樊启祥认真向记者讲解着,“乌东德水电站所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高,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挑战,更有诸多水电站建设世界级难题的考验,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将这些难题一一攻克,力争打造一座没有裂缝的百年大坝。”

“每一座水电站都像人类的指纹,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座水电站,因此每一座水电站的修建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从事水电行业已经33年的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副主任王义锋告诉记者,与其强大的发电量相对的是,这么一个巨大水电站,其300米级的大坝却被行内人称为一个“经济的、节省的大坝”。乌东德水电站所在地河谷狭窄且高陡,一坡到底,虽然对于施工增加了难度,但对于建设拱坝来说则具备了极佳的条件,270米高的大坝仅需要浇灌350万立方米混凝土。而同为300米级双曲拱坝的溪洛渡大坝,仅比乌东德大坝高15米,但其大坝的混凝土浇筑量是800万立方米,为乌东德大坝浇筑量的两倍多。

除了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双曲拱坝,乌东德水电站还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地下厂房——高89.8米;大坝单位拱顶弧长泄量世界第一;导流洞开挖断面世界第一,导流洞高度世界第一;尾水调压室开挖半径世界第一;拥有世界上巨大的单机为85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同时大坝还是首个坝身不设导流底孔的高拱坝,首个采用半圆形调压室的水电站……在地下工程、坝工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三峡集团用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打造了“中国水电”升级版。

“三峡工程论证百年,兴建了20余年;溪洛渡水电站从筹建工程启动到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用了12年,向家坝水电站从筹建工程启动到投产发电缩短到了十年,可以预见,乌东德水电站从工程筹建到投产将继续缩短建成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建成时间的减少也意味着建成收益的提前。”三峡集团宣传中心主任杨骏告诉记者。

这份自信源于三峡集团多年来在水电行业的深耕。近20年来,中国水电产业突飞猛进,在世界水电行业中实现了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到“引领者”的巨大飞跃。以三峡工程为代表,中国水电在设计、建设以及设备制造等方面行至世界前沿。而肩负着“建设三峡、开发长江”使命的三峡集团,如今已雄踞中国水电行业龙头,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企业。

“除了发电,乌东德水电站还兼顾防洪、航运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效益显著。”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主任杨宗立介绍说,电站装机总容量1020万千瓦,年发电量389.1亿千瓦时,计划2020年8月首批机组发电,预计2021年12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电站建成后除满足四川、云南两省用电需求外,还同时外送到华东、华中和广东电网。

构建长江流域防洪体系是乌东德水电站的重要使命之一。大坝建成蓄水后,其水库将控制金沙江流域面积的86%,与下游水库联合运用,可提高川江河段抗洪能力。不仅如此,水电站建成后还将淹没各类碍航险滩约30处,让库区干流和支流部分河道水深增加、流速减小,为改善库区通航条件、发展库区航运创造条件。

更重要的是,乌东德水电站的建成将明显提高电力系统中的水电比重,改善电网的电源结构,每年可节省标煤约1220万吨,同时可减少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3050万吨、二氧化硫10.4万吨。如果按照一棵树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计算,乌东德水电站发电一年相当于植树10.7亿多棵。

“像乌东德这样一个集群创新的巨型公共工程,它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所带来的正外部性更是难以估量。”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赴乌东德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既是典型的有效投资,又是绿色投资。它能够扩大有效的投资需求,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实现我国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助力绿色发展。“乌东德大坝将成为巨型公共水电工程集群创新发展的世界新样板,也将成为引领绿色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工程。”胡鞍钢说。

用真心造就“绿水青山”

施工现场,几道水柱由山涧间喷射而出,在阳光的映射下宛若绚丽的彩虹,乌东德工程建设部技术管理部副主任顾功开告诉记者:“这是我们采用的喷水雾降尘,通过不间断的喷水减少施工现场的粉尘,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三峡集团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的环保理念。顾功开告诉记者,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始终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噪声和扬尘污染,最大可能地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并回收利用,从而确保工程实施对长江水质、周边大气环境等基本无影响。

“乌东德地处金沙江下游,虽然江水川流不息,但由于地处干热河谷地带,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两岸山岭植被稀疏。在这里,树木和地上的泥土都是我们的宝贝。”顾功开告诉记者。

一株从坝址专门移栽过来、树龄长约120年的黄葛树,被乌东德的建设者视若珍宝,树木周围被细心地用木枝支撑着。“这是坝址里最长寿的一棵树,为了让它顺利搬家,我们专门做了论证,给它找了新家。如今这株百年老树已经成活。”顾功开说。正如保护这株古老的黄葛树一样,乌东德施工区的一草一木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和充分利用。很多原生的植物被成功移栽到施工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节约了绿化工程的投资。

“乌东德靠山靠水,但是土资源稀少,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乌东德的表土一点都不为过”,王义锋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当地稀缺的表土资源,乌东德的建设者把表土看作是比黄金还宝贵的资源,注重表土资源的收集与储存,目前已经收集储存约28万方的表土资源,“在这里,参建各方始终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实施。”

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主要负责乌东德和白鹤滩两座水电站的鱼类增殖放流任务,站长朱欣是珍稀鱼类养殖专家。他告诉记者,“放流站2013年6月动工兴建,2014年底投入运行。我们根据乌东德、白鹤滩两个梯级电站的鱼类保护需要,对这里的珍稀特有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让在这里的每一条鱼都享有生殖繁衍的美好家园。”仅2015年3月,增殖放流站就已成功向金沙江增殖放流各种珍稀特有鱼类近25000尾,“我们的远期年补偿放流任务将达到105万尾。”

在水电站的科研、勘测、设计和筹备过程中,针对金沙江下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的评估始终是重中之重。在王义锋看来,水电站建设本身就是环保项目、绿色项目,在进行水电开发的同时,三峡集团始终用超过环评要求的标准实施严格的环保措施,为的就是实现水土保持、珍稀鱼类保护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荣。

一座坝打造温暖的“城事”

乌东德,彝语意为“五谷丰登的坪子”,苗语意为“云雾缭绕的地方”。这个坐落于金沙江下游、大山深处的小镇虽距离昆明不足200公里,但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交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只能以种植耐干旱作物和进城打工为生。

“水电站的修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位在水电站施工区工作的乌东德村民告诉记者。伴随着水电站的筹建,乌东德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崎岖泥泞的山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原来取水用水都是个难题,如今乌东德建设者修建的“希望水窖”解决了不少村庄的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医院、银行、超市,甚至快递公司都进驻乌东德,曾经幽静偏僻的地方正逐步变成繁忙喧嚣的城镇。“原来去昆明打工,坐车就要七个多小时,农忙的时候根本回不来。现在在水电站打工,工资比过去高得多,每天还能回家。今年穿山隧道修通了,去昆明一个半小时就到,也能带着家里人去省城逛逛了。”这位村民说。

如今,许多曾经外出打工的乌东德和周边省市的人都在水电站找到了一份工作。据估算,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期内每年可为当地增加就业人数约7万人,整个施工期可为四川、云南创造直接就业人数80万人,还将投资80多亿元改善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

同样期盼着乌东德开工建设的,还有生活在乌东德库区的移民群众。乌东德水电站地处云南、四川两省界河上,一江隔两省,一坝跨两县,电站建设涉及两省四市(州)十个县(区),需搬迁的人口达31000人。“如果没有白鹤滩和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的机遇,金沙江沿岸这些地方始终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任何前途。所以,很多群众从上世纪就期盼着水电站开工建设。”四川省会东县民宗扶贫移民局局长冯国玉道出了移民的心声。而在会东县河门口村主任周廷祥看来,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难度最大的不是搬家,而是移民搬出来后如何发展。

对于移民的关注,三峡集团总经理王琳给出了坚定的回答,水电工程建设的成败在移民。乌东德移民工作是我国提出“先移民后建设”水电移民工作理念后开展的第一个重大水电工程移民工作。三峡集团把移民工作放在优先位置,积极与两省及地方政府沟通,以白鹤滩、乌东德工程建设带动库区和安置区经济社会统筹和谐发展为重要目标,组织编制了白鹤滩、乌东德移民安置规划和移民工作方案,强调妥善处理好移民安置和工程建设的关系,有序推进水电开发,带动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库区和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移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不仅如此,乌东德水电站还将对拉动云南、四川涉乌东德水电站地区的区域产业、协调区域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估算,乌东德项目建设期内将直接提高所在地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建设期内累计增加当地财政收入22亿元,建成发电后,每年发电产值约130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19亿元,不仅能够支持地区经济,更可为地方财政每年增收约13.5亿元。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议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乌东德工程的开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解决所在区域整体贫困交上一份完满的答卷。

猜你喜欢
东德三峡水电
乌东德水电站2021年发电量突破389.1亿千瓦时
乌东德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乌东德大坝首个中孔钢衬浇筑完成
乌东德的红色植物
春到三峡
长江水电之歌
绿色水电认证实践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