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渭南 “渭你而来”

2016-02-29 07:38高鑫
中国报道 2016年2期
关键词:渭南市渭南华山

高鑫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渭南旅游加速传统旅游业与互联网融合,构建“智慧旅游”发展体系。2016年1月12日,作为陕西省首家开通头条号的渭南市文物旅游局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头条号”称号。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冬日的华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也吸引了无数各地的游人竞相前来一睹华山之姿。在华山工作多年的挑夫感受到这里近来发生的许多变化:上华山的部分路段修缮加宽了,山上山下的厕所变多了。而游客的感受是:买票、取票环节简单,用智慧旅游网络可以一键搞定,来华山的交通很便利,想要去渭南市周边景区也很便捷。

一个有故事的山带动了一座有梦想的城的华丽嬗变,2015年渭南市以“旅游强市”为目标,紧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一方面以旅游产业要素持续完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完善基础设施为筋骨,另一方面以创新宣传手段、优化旅游环境、强化服务为推手,不断构建“全域旅游”的新格局,使渭南旅游的吸引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山水襟怀打造全景渭南

华山的险峻雄浑、洽川的清新秀美、大荔的沃土繁华、白水的“四圣”文化等造就了“大渭南”的吸引力。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处,黄、渭、洛三河环城而过,上苍赐予渭南山、水、城、陵合理分布的魅美风光。近两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大力打造“大格局、大思路、大规划”的“全景渭南”、“全域旅游”模式。走进如今的渭南,让游客感受最深就是渭南天翻地覆的变化。

文化品牌、人文气质、山水灵秀是“全景渭南”的内涵和魅力。走文化与旅游结合之路,促进文化旅游互动发展,提升景区文化软实力和附加值竞争力,是做大做强渭南旅游的必由之路。如今,渭南站在“丝路起点”“大美陕西东大门”平台上运筹帷幄,以华山的品牌效应为龙头,整合区县优质资源,构建起“大华山旅游圈”,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串联核心景区打造的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一山(华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司马迁)”,打造“河山圣地、人文渭南”的独特旅游品牌。2015年5月,渭南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依托渭南“山、水、城、陵”优势,构建“一核三圈八区”,将旅游与市政建设、道路规划、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形成全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着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渭南市还扶持更多景区参与景区创A。2015年12月,澄城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大荔县同州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A级景区一家,4A级景区五家,3A级景区30家,涉及自然风景、休闲度假、人文历史、温泉养生、红色教育、亲子研学等多个方面,不仅提升了渭南旅游质量,也让渭南特色旅游优势越发明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渴望寻找到一个“有乡愁”、“有内涵”、“有灵魂”、生态宜居、山川秀美的理想家园放松身心。渭南敏锐地把握游客旅游心理的变化,将发展观光型农业和乡村休闲型农家乐摆在重要位置。2015年渭南乡村旅游不断推陈出新,提升档次。华阴的万亩花海、万亩荷塘,大荔县的东府水乡,蒲城的重泉古镇,富平的陶艺村,洽川的温泉度假村等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发展。在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局长霍文军看来,下一步渭南要在实现乡村旅游的经济功能,突出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方面着力,打造多种乡村旅游新模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全景渭南”的大视野换来了游客对渭南旅游的青睐。2015年渭南全市共接待游客4219万人次,同比增长31.76%;旅游综合收入323.8亿元,同比增长28.45%。

“渭你服务”获游客点赞

游客的满意是旅游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旅游工作的“晴雨表”。近年来,渭南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

“如厕难”一度为渭南乃至全国游客所诟病。为解决这一问题,渭南市积极响应全国开展“旅游厕所革命”的号召,将渭南市旅游厕所建设任务纳入旅游发展布局,并对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计划。截至目前,渭南已完成新建厕所90座、改建厕所50座,保障了游客在景区游览的方便与舒心。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的渭南之行更安心、放心,2015年渭南市组织举办全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暨A级景区创建培训会、全省乡村旅游论坛、全市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第十届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旅游商品大赛、导游讲解员大赛、旅游宣传骨干培训会等活动,提升渭南旅游从业服务质量。

渭南市优化服务的举措得到了游客认可:陕西省2015年第三季度旅游服务质量测评报告显示,渭南第三季度旅游服务质量游客评价指数为79.8,在陕西省各地市中排名第三。与上一季度相比,游客对渭南城市治安管理、旅游娱乐服务、门票价格、旅游产品丰富性等指标的评价指数有所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对渭南市旅游资源的认可度提高,来渭南旅游意愿增强。

追随“互联网+”步伐的“趣渭南”

如今游客来到渭南旅游,只需随身携带一部智能手机,动动手指搜攻略、查天气、订票务、订酒店、找美食,“渭南旅游APP”几乎无所不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渭南旅游加速传统旅游业与互联网融合,构建“智慧旅游”发展体系,建立了一个包括手机报、旅游APP、微信公众号、服务电话、网站、市民服务终端、头条号等多种产品组成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旅游展示、服务平台。2016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端·政——‘数说’政务新媒体”大会上,作为陕西省首家开通头条号的渭南市文物旅游局还作为西北五省唯一一家旅游机构,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头条号”称号。

让游客爱上渭南,让渭南人更懂渭南。如今,“游渭南、品奇观、赏古今、逛九州”伴随着“渭你而来——趣渭南”这个全新的渭南旅游品牌形象为游客所熟知。

除了线上平台推介外,渭南还举办了多项线下大型宣传活动,在西安、太原、郑州、运城、三门峡举办渭南旅游推介会,世界旅游日期间在韩城举办“秦岭与黄河对话”主题活动,多方式推广渭南旅游。渭南市以更广阔的视野,与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三省四市旅游局签署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统一使用“中华根·黄河魂”主题形象和“朝华山、拜关公、观壶口、问道函谷关”区域旅游品牌,推行三省四市“一证游”惠民政策,并与韩国昌原市、河南新乡市、甘肃定西市和天水市加强区域合作宣传力度。

2015年11月,西安到渭南改建后的高速公路双向八车道全线开通,标志着渭南正式融入“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史有“八省通衢”之称的渭南,正以其丰富、独特和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奇观,形成与文明古都西安相得益彰的旅游胜地,并以全新的魅力和全景渭南的大旅游格局迎接八方来客。

猜你喜欢
渭南市渭南华山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咏华山
随王履登华山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果树在渭南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三国渭南之战
华山历“险”记
新常态下的渭南文物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