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俗,你还知道多少?

2016-03-01 02:52七七王宁
旅游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姑爷司命祭灶

七七 王宁

快过年啦!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各家各户都进入过年的准备期。

岁首前腊祭、祭灶、祭祖、除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有吃年夜饭、“守岁”等活动,正月初一大拜年……

那些年俗,你还知道多少?

【祭灶】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到腊月二十三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所以请灶君吃吃喝喝,贿赂灶神,让他醉饱上天,不要议论人间短长,回来时最好带点儿钱来分分,祭灶不仅是为了免灾,更重要的是为了祈福。

【剃头】

有句老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剃头就是理发,看来理发过年的民俗也是源远流长。为什么过年要剃头?传统的说法是,正月里剃头不吉利,要剃头得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行。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恪守着正月不进理发馆的习俗。其实,“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不是对人们正月剃头就一定会死舅舅的预言,而是在用“正月不剃头——思旧”这一无奈,去咒骂满清政府用钢刀硬弩强行推广的“剃发令”。

众所周知,清朝推行一种怪发型:将头发四周剃光,留下中间一块,再拖一条长辫,意为“削平四周,留守中原”。大清政府曾召集全国的剃头匠,传达“圣旨”,让他们走街串巷,把人们的头发统一剃成这种发式。清王朝甚至打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虽然这种强人所难的发式也遭到了部分民众的反对,但圣旨难违,“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也就此流传了下来。

【拜年】

在民间传说中,“年”是一个凶恶的妖怪,每至岁末,必出来伤人。于是,家家户户贴桃符、对联,放鞭炮,围炉守岁,到了正月初一,“年”便走了,于是大家开门互贺,表示平安吉祥。

“年”的古写,上半从“禾”,下半很像一个“千”字,禾是庄稼,千是人字的变形,禾与人重叠像人负禾的样子,表示一年一度的丰收。所以,拜年的原意,也有祝贺去岁的丰足,预示今年的好收成之意。互相拜年,是表示送去了旧岁,迎来了新春,祝贺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诸事吉顺。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拜年习俗中最隆重的应该说是团拜。团拜,现在已成为国家级礼仪活动了,甚至还带有国际性特征。可是,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拜年方式也在悄然改变。

【姑爷节】

姑爷节,汉族传统年俗之一。正月初二,是女婿们给岳父母大人拜年的“法定日子”,有的地方称之为“姑爷节”。按传统,初二这天,姑爷全家看望岳父母肯定要提着点心当礼物,到大街上一转,就会看到行人手里提的、车子后面驮的都是花花绿绿的点心盒子,而且这点心盒子里面一定要有地道的糕点“京八件”。

以往,姑爷们到了岳父母家,不外乎就是聊聊天、打打麻将、大吃大喝一通,而现今,好多姑爷却把老人接出来,拉上小舅子小姨子,一大家子来个一日游。于是,各景区、图书大厦、商业中心……姑爷陪老丈人丈母娘观景购物的场面随处可见。看完了,遛够了,全家来到早就预定好的饭店美餐一顿,然后再听听大鼓相声,或去KTV一展歌喉。很多茶园歌厅尽管价格比平时有所上涨,但还是宾客盈门。潇洒快活了一整天,最后“买单”的自然都是姑爷们。

【破五】

汉族传统年俗,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破五那天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尤其放“二踢脚”(两响)称“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人们从初一至初四已经四天没干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穷后,要努力干一天活,称“恨穷”。“破五”意味着只要在新的一年里,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便可过上好日子。

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人们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吃元宵】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汉族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汉族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猜你喜欢
姑爷司命祭灶
祭灶节
———二十三,糖瓜粘
祭灶节——二十三,糖瓜粘
七祀与《大司命》《少司命》的祭义
终于团聚
《九歌》“司命”考
绝对证据
《九歌·大司命》之叙事逻辑及其意蕴辨析
关东糖
女婿
闽人祭灶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