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线的艺术

2016-03-01 07:37李尔欣
汽车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方程式赛车赛车手方程式

李尔欣

当汉密尔顿“们”从卡丁车起步,逐渐成长为F1车手的时候,同样心怀赛车梦的我们,大多不得不埋头苦读,而等到学业有成,自然早就错过踏入车手这行的黄金年龄。幸运的是,即便如此,吾辈依然有机会当一名正式的赛车手。

如何成为赛车手?

编辑大大们好!俺自幼就想当个赛车手,可叹身不由己,只能先以学业为重。好在寒假后就是毕业季,目测会很闲。本大学僧打算先考个驾照,然后就去当赛车手,只是现在才开始会不会太迟?还有,我要怎样才能成为赛车手呢?

少年莫慌。看你也是诚心求医,故在对症开药前,先送上一颗定心丸压下惊。其实,在国内,成年以后再开始赛车手生涯的大有人在,不说别的,就看近两年风云战·耐力赛媒体组的那些“老师”们,有几个在少年时代就拿到赛车驾照的?当然,赛车手这一行的门槛绝不低,对于心理素质、知识储备、身体机能和经济实力,都有着超乎常人的要求。而成为赛车手的头道难关,就是必须获得由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颁发的比赛执照,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赛车驾照”——无论将来参加哪类赛事。

赛车驾照门道深

说实话,赛车驾照的分类,远比普通驾照来得复杂。对国人而言,正经的赛车驾照主要来自于FIA国际汽联以及简称中汽联的FASC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具体到中汽联颁发的执照,又可细分为场地和拉力越野两大类。篇幅有限,咱们就单独说说最为熟悉的中汽联场地类赛车驾照。

根据中汽联的定义,场地类赛车驾照共有A、B、C、D、E、G,6个等级。其中,FIA授权的A级国际驾照为最高级别,而最低的G级则只能参加国内的地方性赛事。值得一提的是,虽然A、B、C、E、G级赛车驾照均适用于场地、飘移、直线竞速、技巧竞速等场地类比赛,但卡丁车的赛车驾照只有A、B、C、D、E级,而且对应的定义也跟其它场地类赛车驾照截然不同,比如卡丁车C级就有C级少年和C级成年等多个级别,详情可参见中汽联的官方说明,这里不做展开。

跟普通驾照一样,赛车驾照同样要年审,按照中汽联的规定,所有场地类赛车驾照的有效期均为1年,并且要在每年的1月至3月31日内进行年审,更换新的赛车驾照,如未按规定时间年审,则视为放弃场地类赛车驾照。当然,对于资深车手,中汽联也会给予奖励,比如持有B级驾照10年以上,就可以申请持有终身B级荣誉执照。但须注意,此执照仅代表“个人荣誉”!

不过,只靠年审并不能保证可以长期持有赛车驾照。要想保持赛车驾照的资格,就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参加一定场次的比赛,甚至还得获得相应的名次才行。以C级驾照为例,车手要在24个月内参加至少1场全国性比赛,并获得参加决赛的资格,若是飘移类比赛则需获得资格赛的前16名。

中汽联颁发的这5级赛车驾照,不光对应的比赛类型有所差异,其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A、B、C级为国际赛车驾照,可出国参赛或参加国内的全国性与地方性比赛;而E、G级则分别是全国性和国内地方性赛车驾照。相应地,各级赛车驾照的申请门槛也各有不同。E级与G级都是新手执照,只要在中汽联指定的培训机构完成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而要申请C级驾照,就必须持有E级有效执照两年且满24个月以上,同时需在提出申请前的24个月内,获得两次中国房车锦标赛前十名,或5次其它全国性场地类比赛的前六名,或3次飘移类全国性比赛前五名,或在提出申请前的12个月内获得过1次全国性比赛年度冠军。至于更详细的赛车驾照规定,还请自行前往中汽联的官方网站查找,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场地赛的新手,当然只能报考G级或E级赛车驾照,但又该去哪儿考呢?

考驾照有规矩

虽说要当车手必须得有赛车驾照,但显然在一般的驾校里是拿不到赛车驾照的。可坑爹的地方在于,尽管中汽联明文规定必须通过指定培训机构的考核才能获得赛车驾照,却不把相应培训机构的名单公开列出来。更奇怪的是,中汽联明明有自己的公开训练基地——北京中汽联赛车场,也有直属的赛车学校定期开展赛车驾照培训班,但中汽联的官方网站却没有醒目的报名入口,只能通过北京中汽联赛车场的官方微信来掌握最新的赛车培训动态。嫌麻烦的话,不如先关注信息更透明的北京锐思赛车学校、上海力盛赛车学校等品牌培训机构的动态,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去报名。幸好当今网络发达,要筛选出靠谱的赛车培训机构并不难,但在报名之前,个人还得做些准备,不然可能会无法顺利地报名入学。首先根据规定,除中国汽联特批外,未满18周岁,且无公安部门颁发的机动车驾驶证之人员,不能参加中国汽联主办或审批的场地、拉力和越野培训。其次,有钱有闲是必须的,因为这类赛车驾照的培训课程通常需时3~4天,费用则在1~2万元之间。需要提醒的是,G级驾照虽然只需通过书面考核即可获得,但仅可参加地方组织的比赛,要想参加全国性赛事,就必须通过书面和技能考核以获取E级驾照,而且通过E级驾照的考核后,应由培训机构统一向中汽联申请办理G级驾照。最后,可以肯定地告诉各位,参加正规的赛车培训,收获的绝不仅是一张赛车驾照。

诚然,各家赛车学校的具体课程设置五花八门,但总有些课程是必学的,比如直线与变线的制动、跟车走线和跟趾动作之类。毋庸置疑,如果能把这些基本动作都练到肌肉记忆的程度,必将有益于提高自身的驾驶水平,并可在平日开车时得到实际的应用。所以,哪怕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圆满赛车梦想,也能习得愈发精炼的驾驶技术。就算资质愚钝些,无法明显提升驾驶技术,那至少对于场地赛规则、旗号含义、赛车装备等赛车知识也能略懂皮毛,起码也比完全不会的素人要强些。退一步讲,即便这1万多元的学费全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不是还有那考赛车驾照的经历可以发到知乎、豆瓣上博取网友点赞么?

当然,如果一心想要投身赛车事业的话,考到E级驾照不过是起步而已。一来,中汽联明确规定,要保持E级执照的资格,就必须在12个月的期限内参加至少1场地方性比赛或1场全国性比赛,并按照规则获得参加决赛的资格;如果是参加飘移类比赛的车手还得拿下资格赛前16名的成绩。二来,也只有不断地参赛,并贡献出醒目的表现,才有可能被职业车队相中,进而招至麾下,不然一站比赛少说也有几十辆车同场竞技,谁会留意到昙花一现的无名小卒?幸而随着赛车运动的发展,即便是刚刚拿到赛车驾照的素人,如今也有诸多途径去参加正式的比赛。至于最终能进化到何种境界,自然还是要看个人的修行。

欲成正果 还靠自己

获得赛车驾照,不过是成为赛车手的第一步,接下来就必须多参加比赛来扩大自己在赛车圈里的存在感。当然,这也意味着烧钱的开始,哪怕是POLO杯、CFGP中国方程式这种使用统一规格赛车的比赛也都花钱如流水。就拿咱们吴主编参加的CFGP来说,不算个人装备,全年光参赛费就要6万元,另有6800元的轮胎购买费和3万元车损押金,连赛前个人练习的时间也得自费购买,1500元一节,每节10分钟,不多买几节根本无从保证训练质量。事实上,在成为正式的签约车手之前,所有的开支基本都得自掏腰包,所以要是多年都无法脱颖而出,那还是趁早放弃赛车梦想为好,除非你是玩票的土豪。不过,如果你是未满20岁的小鲜肉,并且已在卡丁车等低级别的赛事中崭露头角,那报名参加大众、宝马等大集团的青年车手培养计划,也不失为一条晋级签约车手的“捷径”。

而若将目标定在海外赛场,预算又不是特别充足的话,或许还可以考虑借助日产与索尼联手打造的GT Academy学院来实现自己的赛车梦想,这是一个通过Gran Turismo 6游戏来为日产筛选潜力新车手的项目,你并不需要自费改装赛车,但先得在游戏里击败来自全世界的约40万名竞争对手,入围20强,才会被收入GT Academy学院,前往美国的日产驾驶学校接受赛车培训,毕业后更有机会成为日产的签约青年车手,随队征战F3或GP3赛事。

显然,眼下并不缺乏进入赛车圈的渠道,但作为赛车手能走多远,却全得靠你自己。资金、人脉和天赋是为你撑起赛车梦想的支柱,而热爱赛车的这份初心则是推你前行的动力。自己选的路,含泪也要走完。祝你早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位赛车手!

方程式体验

各位编辑,我看到现在很多参加方程式赛事的车手都不会参加房车赛赛事,请问开房车赛车和方程式有什么区别?

(我们也没有哪位同事同时拥有职业房车赛和方程式赛事的经验,这次特别邀请了CTCC车手郑晚成来给大家作答)方程式,几乎是赛车的代名词,大部分人都对方程式赛车独特的外观印象深刻,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但很多不够了解赛车的人看到类似的赛车都会认为是F1,或者说F1在某些人眼里是指一种车型。不过事实可不是如此,方程式有很多种级别,除了最高级的F1以外,还有F2﹑F3﹑GP2等不同级别的赛事,这些是根据赛事级别来命名的赛车,除此之外早期也有一些用排量命名的方程式赛车,比如F3000,但还有很多初级或高级方程式是用发动机品牌来命名的,比如我这次所驾驶的雷诺2.0方程式,还有宝马方程式等等。这次我所驾驶的雷诺方程式赛车是一款初级方程式赛车,是由ART(Asia Racing Team)车队提供的服务,这款赛车使用的动力系统是来自雷诺的一款直列四缸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约190匹,第一次驾驶车队会将转速限制在5700转,根据车手第一节驾驶的情况再逐渐放宽转速限制。由于我有一定的赛车驾驶经验,因此我向车队申请了开放完全转速,通过一些考察,车队同意了我的申请,将转速开放到了6700转,不过如果是比赛用车,最大转速可达7200转。

坐进方程式赛车的感觉非常特别,以往我更多驾驶的是空间宽敞的房车,而方程式赛车的驾驶舱非常紧凑,甚至可谓狭小,但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严严实实的包裹感,很踏实也很舒服的驾驶姿势。驶出维修区后的第一个弯,我在轮胎还没有任何升温的情况下尝试了一下轮胎抓地力,给了较大的一脚油门,而赛车强大的扭矩瞬间就传递到了轮胎上,打滑了,不过早有心理准备的我立刻踩下了离合器,没有让赛车熄火,这个动作非常必要,如果没有踩下离合器在Spin后还导致了倒滑,对传动系统可能会造成一些损伤,而且也可能导致再次点火困难。在这次打滑后,我先小心翼翼地行驶了一圈,一方面为了轮胎适当升温,另一方面也先熟悉一下路面状况。一圈过后我逐渐加快了节奏,但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刹车点避免冲出赛道,雨地中驾驶这样一台为赛道而生的赛车并不是那么容易,保守的刹车点让我的入弯速度显得过慢,而强烈的速度感又让我不敢太快去推迟刹车点,在雨地中的刹车性能也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直线末端超过200km的时速,也只需要120米就能够稳稳将车速减到合理范围,而干地的状态下可以推迟到90米,这些都得力于轻量化的车身,和出色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虽然这只是一台初级方程式,但下压力和重量的比例已远远超过一些比较高级的房车赛赛车。然而在弯道中,湿滑的路面可不是闹着玩的,200多牛米的扭矩对于一台五百多公斤的赛车来说已经是非常强劲,加上这湿滑的路面,稍微给多一些油门就容易带来后轮空转,并且会带来转向过度的动态,虽说我驾驶得小心翼翼,但难免还是偶尔发生了一些这样的打滑,这时候模拟器的驾驶经验对我的修正产生了不少的帮助,至少不至于让我再次在赛道上Spin,也没有冲出赛道。

在干地的状态下,雷诺方程式带来的是另一种感受:稳定,高速,灵敏,抓地力高,驾驶起来也非常容易上手,并不会像想象中那么难以驾驭,应该还算是非常容易上手的赛车。适应了三四圈后,我就敢逐渐推进刹车点,提高入弯速度了,清晰的抓地力和高刚度的车架反馈,让我很快就找到了这台雷诺方程式的驾驶要点,越来越晚的刹车点,还能稳稳地在弯前将速度控制下来,但速度的冲击感已经到了需要有点胆量去克服的程度,毕竟原先驾驶更多的是房车赛的赛车,刹车性能和速度感都无法跟方程式相提并论,需要一点适应的时间。在珠海有几个低速的回头弯,由于中置引擎后轮驱动的特性,如果没有用好刹车产生荷载转移的效果,进弯的姿态会偏向转向不足。而如果是出弯,则只能通过控制油门,产生轻微的Power slide来帮助车辆更快地出弯,稳稳地抓住地面提供牵引力只会让荷载往原本就承载更多荷载的后轮移动,更容易转向不足。

全部练习结束之后,Avila找出了他自己的驾驶数据,和我的数据做了重叠对比,这样就更能够清楚地看到我和他在哪些环节有差异,还可以怎样提升。总体下来,大部分数据重叠,但在出弯加速的时机上,我的数据显示偏晚了一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总体而言,就这么一台初级方程式的驾驶感受,就已经远远超越国内高级别房车赛赛车的爽快感了,我所驾驶过的CTCC超级组赛车,也仅仅是动力方面能够超越雷诺方程式,但方程式轻质量的车体﹑下压力以及更优的悬挂结构,使得方程式在初段加速﹑刹车以及弯速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在珠海这样一条非常考验动力的赛道上,190匹左右的雷诺方程式已经能够比300多匹的CTCC 1.6T赛车快了将近十秒,如果在高速弯多﹑极速并非特别高的赛道,则可能会有更大的优势。方程式才是专门为赛道而生的车,可以带来的乐趣和挑战是不同于房车的,相信大部分赛车爱好者在体验过方程式赛车后,都会爱上方程式的,只不过方程式赛车比较考验车手腰包的实力了。

猜你喜欢
方程式赛车赛车手方程式
针对方程式赛车转向灵活性的优化
火星赛车手
赛车手
赛车手
FSC方程式赛车消音器设计
FSC方程式赛车消音器设计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初 春
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仪表盘的设计与实现
F1赛车手